阿玨
“有錢任性”是中國式土豪的生活模式,他們出則名車,穿則名服,用則名品。極盡一切的高調(diào),并美其名曰:享受生活。這樣高調(diào)張揚的生活習氣甚至帶動了中國網(wǎng)民,朋友圈里曬車曬房曬存款簡直蔚然成風。本文的主人公江芮妍最近去瑞士生活了一段時間,驚訝地發(fā)現(xiàn)瑞士居民大多富得流油,他們卻過著一種有錢也不任性的簡樸生活,有時甚至讓她覺得有點摳門。
能“省”則“省”
先生曾在瑞士留學三年,回國后一直對瑞士民土風情念念不忘。正趕上先生工作的銀行派人前往瑞士同行交流學習,先生作為不二人選,便攜我一同奔赴這個讓他心心念念的國度。在去瑞士之前,我在網(wǎng)上稍稍了解了一下,瑞士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人均收入高達5萬美元(約人民幣30萬元)。不僅如此,瑞士更是“手表王國”,其生產(chǎn)的“勞力士”“梅花”“雷達”等奢侈名表享譽全球,為瑞士帶來了巨大財富,瑞士也成了富有的代名詞。
下了飛機,同行的喬治開了一輛老舊的雪鐵龍手動擋汽車來接我們。他和先生一路閑聊,從工作到家庭,談得十分投機。從交談中我們了解到,這個年紀輕輕的喬治居然身居高級管理人員,月薪高至一萬美元。我聽后十分不解:既然喬治這么有錢,為何不買一輛好一點的車,而是開著一輛又老又舊的雪鐵龍?
喬治笑著解釋說:“這車可不是我的,是公務用車?!甭牶笪掖蟪砸惑@,瑞士銀行作為歐洲第二大銀行,其他銀行在歐洲也是影響非凡。按理說,接待外國交流人員,至少要開輛上得了臺面的車,而且,其公務用車應該都是中高檔汽車,沒想到卻是中國家庭出門都會嫌棄的老舊車。
我心下了然,猜測喬治的私人汽車肯定是價值不菲,誰料喬治接下來道:“我的車還不如這個呢?!?/p>
見我難以置信的表情,先生在耳邊悄悄私語:“瑞士人雖然有錢,但卻是出了名的低調(diào),花錢從來不鋪張浪費,講究實用經(jīng)濟。”我聽后不敢茍同:一個月薪一萬美元的高管,要是在中國肯定是購置豪車幾輛,而喬治卻過得如此拮據(jù),這也太“低調(diào)”了吧?
很快,我便發(fā)現(xiàn)更“低調(diào)”的還在后頭!
瑞士車輛普及率很高,平均兩人一輛車??扇鹗抗飞蠀s難見一輛好車,幾乎看不到寶馬、保時捷、路虎等名牌,滿大街都是大眾、雪鐵龍以及福特在穿梭。不僅如此,公路上行駛的大多是中小型載客車輛,私家車是少之又少,這實在和我想象中的富有奢侈相差太遠。
見我一臉困惑,喬治解釋道:瑞士人在生活中更是“能省則省”,平日上下班大都選用火車、有軌電車、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就連很多公司老板、國會議員也時常乘坐公交車,只有節(jié)假日才開著自己的車外出休假旅游。
喬治說:“在瑞士,開名車會讓人覺得有擺闊炫富的嫌疑,是要被鄰里和社區(qū)嘲諷和鄙視的。”
這一點實在和中國大相徑庭。要知道,但凡有點存款的中國富人們都喜歡“享受”生活,出則名車,穿則名服,用則名品,實難想象他們擠公交是怎樣一副場景。不僅如此,中國人大多有錢就想開豪車,在網(wǎng)上曬房曬車也是不少中國土豪愛干的事。他們美其名曰:有錢,就是任性!
但瑞士偏偏就是“不任性”,越富越低調(diào),在中國趨之若鶩的豪車在瑞士卻是乏人問津,不開豪車的富人恐怕也就瑞士獨一家了。
該“摳”則“摳”
喬治將我們帶到下榻的酒店,告訴我們半個鐘頭后就是晚宴。按照中國的待客之道,我猜想瑞士銀行方應該準備一頓豐盛的接風宴??梢坏降攸c我便傻眼了:竟是隨處可見的自助餐!先生看出的我埋怨,解釋道:“瑞士人一向節(jié)儉,不會像中國那樣設宴待客,一頓自助餐在他們眼里,就是最好招待客人的了,既方便又實惠?!?/p>
我只好入鄉(xiāng)隨俗地取了餐盤就餐,可接下來的一幕讓我大吃一驚:喬治不但把炒面吃得精光,還用手指把盤子里的沙拉醬抹起來吃得一干二凈,并用面包將菜汁吸干吃掉,臉上沒有絲毫的難為情,十分坦然??粗鴨讨蔚摹疤虮P”之舉,我終于明白了先生此話的含義,深深為瑞士人的“節(jié)儉”哭笑不得。
先生交流學習期間,擔心我一個人無聊,托他留學期間的同窗蘇婭照顧我。我倆一起逛街閑聊,誰知一聊起瑞士人的節(jié)儉,蘇婭顯得十分激動:“哪里是節(jié)儉,分明就是摳門啊!”
原來,蘇婭的先生斯蒂文是個地道的瑞士人,在兩人談戀愛時,她就險些因為他的“摳門”而分手。不僅吃飯、租車統(tǒng)統(tǒng)要“分攤”,兩人同居的房租也是AA制。斯蒂文并不是沒錢的窮屌絲,相反,他的父親是一家電機廠的董事長,僅度假的古堡別墅在整個歐洲就有三四棟。但這并不影響斯蒂文的“摳門”。
從同居的第一天開始,斯蒂文就向蘇婭說明了分攤原則,蘇婭承擔三分之一的房租,剩下三分之二由斯蒂文承擔。同居后,他們每天晚上不是享受二人時光,而是拿出一張張大大小小的收據(jù)“算賬”。將一整天的花銷算清,最后再按一定的比例分攤這些賬目。張婭抱怨道:“在浪漫幽靜的夜晚,我們常常手里捏著零碎的紙票或硬幣分來分去,實在煞風景?!鄙踔炼嘶楹螅沟傥倪€經(jīng)常因為蘇婭泡澡而抱怨:“你不覺得很浪費嗎?淋浴節(jié)水又省時,多好?!?/p>
斯蒂文的“摳門”讓我哭笑不得,很快,我便發(fā)現(xiàn)這份“摳門”無處不在。
瑞士被譽為“手表王國”,其生產(chǎn)的“勞力士”“梅花”“雷達”等手表享譽全球。但瑞士人手腕上戴的,大都是普通手表。有些人甚至戴十分低廉的塑料電子表。甚至連吃喝,瑞士人都得精打細算。餐桌上常擺的并非大魚大肉,只是普通炒面、果汁。在中國看來,超前消費,大吃大喝,美其名曰:會過日子,會享受。但瑞士則不然,在瑞士,不管你在高級酒店還是在街頭餐館就餐,不論地位高低,也不論你貧窮或者富有,吃飯都很節(jié)儉,不允許浪費,否則要被罰款。
就拿喬治的“舔盤”行為來說,瑞士不乏這樣的人,他們穿得像窮人,吃得像工人,甚至街頭那些穿著T恤、牛仔褲,背著雙肩包的年輕人,或是那些看著不太起眼,穿著隨意的老頭老太,很有可能他們就是個億萬富翁。
不僅如此,富得流油的瑞士人為了省錢,經(jīng)常開車到邊境的法國小鎮(zhèn)選購食品,因為那里的奶、肉、蛋的價格便宜40%;主婦買菜用筐,商店里的包裝袋是紙袋;家庭用的洗滌用品大都是買簡裝的,回家后往舊瓶子里灌;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料品、舊報紙和無用廢物分類裝入扎口的塑料袋中,以便統(tǒng)一回收處理;瑞士的水源比較充足,但人們用水一點不浪費,所有廢水都要集中處理后才能排放,凈化后的水還用來洗衣服;通過下水管將雨水接進貯水池里,供沖洗廁所之用。
瑞士人不但在消費上“吝嗇”,而且在節(jié)能上也有一手。為了節(jié)約能源,更是發(fā)明了“奇葩”煮雞蛋法:在深平底鍋里放一厘米深的冷水,把一只雞蛋放進鍋里,水沸騰后立即關掉電源,讓余熱把雞蛋煮熟,據(jù)說這樣可節(jié)省一半電能。
事無巨細的摳門行徑,讓我一邊感嘆瑞士人腦洞大開的同時,一邊為瑞士人的“摳門”深深折服。
該“花”則“花”
瑞士人這么摳門,一分一毫都精打細算,作為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他們的錢究竟花在了何處?這問題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先生趁著一個周末的下午,帶我去日內(nèi)瓦郊區(qū)探望導師德瑞斯先生。德瑞斯是一名經(jīng)濟學教授,在瑞士屬于富人階層。然而,德瑞斯的家卻沒有絲毫“富貴氣”,當然,已經(jīng)見慣了瑞士人的“摳門”,我不再對此大驚小怪。
我和先生帶了不少禮品登門拜訪,并帶去不少經(jīng)濟學研究資料。德瑞斯非常高興,堅決留我們在他家共進晚餐。為了準備晚餐食材,德瑞斯邀我一起去逛超市,10歲的孫子小奧姆也跟著我們。
在超市里,德瑞斯就挑了一瓶中檔紅酒和一些簡單的食材。正打算離開超市,才發(fā)現(xiàn)小奧姆正盯著一個漂亮的文具盒看,向德瑞斯撒嬌:“我想要這個文具盒……”他想也沒想就拒絕了:“不行,上個禮拜剛給你買過?!蔽铱戳艘幌履莻€文具盒的價格,不過才兩個法郎。在瑞士,也就是一兩塊面包的價錢。連一個法郎都不肯花,看來,這有錢的德瑞斯也是個“吝嗇鬼”?。?/p>
吃飯之時,我才發(fā)現(xiàn)說德瑞斯是吝嗇鬼絲毫沒錯。原來,他只買了一瓶紅酒,是給我和先生喝的,而他自己,喝的是啤酒。因為在瑞士,啤酒要比紅酒便宜得多,買一瓶中檔紅酒的錢大約能買二十瓶啤酒。說是請我吃飯,我們的晚飯也并不豐盛,一份簡單的三明治和幾塊炸雞。我會心一笑,瑞士人的精打細算還真是無處不在。
飯后,我們正在閑聊,突然有一位義工前來募捐。他們想對附近一個社區(qū)的百年木屋進行修繕。我心底暗想,你找錯人了,肯定會空手而歸。然而,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德瑞斯先生聽完義工的話后,絲毫沒有猶豫,開了五百法郎的支票給了義工,并說:“保護我們的古建筑,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
德瑞斯的反差讓我大為驚詫。后來,我才慢慢了解到,這不僅僅是德瑞斯一個人的秉性,大部分的瑞士人性格都是如此,他們在個人生活上,很注意節(jié)儉,甚至說得上是摳門,但在保護歷史遺產(chǎn)、公共財產(chǎn)方面,卻又出奇的大方!
蘇婭的先生斯蒂文也不例外。他曾捐給一所老年活動中心一萬法郎,甚至還曾將名下兩套房產(chǎn)捐給社區(qū)做公益財產(chǎn)。
不僅是斯蒂文和德瑞斯,大多數(shù)瑞士人在對待公共消費上,都是極盡所能地慷慨解囊。大多數(shù)瑞士人都是慈善家,或多或少地募捐,在對待這件事上,他們不再像生活中為一分一毫精打細算;相反,他們在這件事上尤其闊綽。
定居多年的蘇婭對此深有體會:“瑞士人是我見過最率性奇葩的人了,他們的錢不花在自己身上,倒是對慈善尤其熱衷,摳門的時候時常會讓人氣得牙癢,但是慷慨起來絕對讓你目瞪口呆。在他們的觀念里,節(jié)儉不代表貧窮,奢華不代表富有,簡樸不代表簡陋,氣派不代表隆重,這就是瑞士人真正的‘內(nèi)涵!”
蘇婭的話讓我沉思良久:大部分國家都在倡導這樣的消費觀,一分一毫都花在刀刃上,不鋪張,不浪費,中國也不例外,但只有瑞士人真正做到了!他們富得“低調(diào)”,摳得“張揚”,花錢卻大有“門道”?;蛟S,遠在國內(nèi)的任性土豪們,也該學學瑞士人的“摳門”,在公共事務上多點慷慨,在個人花銷上少點任性。
編輯/王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