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下烏賊
金庸的小說中,瓜果蔬菜作為“龍?zhí)椎谰摺?,一直不為人所注意?然而細究起來,也特別有意思。
瓜果方面,簡略統(tǒng)計有:喬峰在杏子林遭到逼宮;黃蓉用櫻桃入菜,帶著西瓜在靜室療傷,買蘋果送女兒;陳玄風送梅超風大桃子;裘千尺以棗續(xù)命;張君寶在少室山采草莓;阿繡喂石破天吃柿子;丹青生喝過葡萄酒(必然已經有葡萄);喀絲麗剖過哈密瓜。
蔬菜方面就更多了:段譽和鳩摩智吃過辣椒;楊過吃過南瓜粥, 小時候還偷過紅薯;程英、陸無雙采過菱角;絕情谷擅長四道菜:青菜、豆腐、豆芽、冬菇;韋小寶吃過豌豆、蠶豆;狄云吃過空心菜;林平之吃過玉米。
如果從植物學的角度來考量, 以上這些瓜果蔬菜,有些能出現在小說中,有些則絕對不該登場亮相。
葡萄是當之無愧的“活化石”,它是世界上生存最久的植物之一,6 5 0萬年之前就已經生存在地球上了。中國引進葡萄大概在漢武帝時期,“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距今已有20 0 0年歷史,《齊民要術》和《本草綱目》都有詳盡的介紹。
緊隨葡萄的,是本土的菱角。一萬年前,菱角就在江南水鄉(xiāng)茂盛地生長,7000年前被種植,河姆渡、馬家浜、馬王堆尚存有其遺跡。
杏、桃、李、栗、棗合稱“五果”,夏商周時期就在中華大地廣為人工種植,“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靈山之下,其木多杏”“八月剝棗,十月獲稻”,《詩經》《山海經》等文獻多有記載,不表。
櫻桃看著像舶來品,但其實在商代已經出現,河北藁城臺西村商代遺址出土過櫻桃種子。《禮記》將其稱為“會桃”,唐詩宋詞多見詠櫻桃的篇章,留下“櫻桃小口”這句美麗的詞語。
廣東高要市茅崗戰(zhàn)國墓出土過柿子皮,可見其時柿子已經廣為種植。
蘋果有點復雜。湖北江陵戰(zhàn)國墓發(fā)現蘋果皮及其種子,但蘋果在古代不叫“蘋果”,而被稱為“柰”,西漢時期漢武帝在皇家園林上林苑大面積種植。到了元代,真正意義上的蘋果才開始從中亞引進,但只有皇室才有資格享用?!疤O果”這個名字是明代中期才確定的。
豌豆、豆芽和蠶豆,都是在漢初得到大發(fā)展的,和葡萄一樣,距今有2000年的悠久歷史。
空心菜(蕹菜)最晚在晉代成為百姓的家常蔬菜,嵇含在《南方草木狀》一書中記載:利用葦筏漂浮水面,栽培蕹菜。這應該是我國最早的無土栽培技術。
青菜最晚在南北朝的梁代出現,名醫(yī)陶弘景稱其“通利腸胃,除胸中煩,解酒毒”。看來彼時青菜多半是作為藥用植物而不是食用植物。
西瓜的來源十分曲折。《五代史》記載:“蕭翰北歸,有同州合陽縣令胡嶠為翰掌書記,隨入契丹……后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亡歸中國,略能道其所見……自上京東去四十里……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紇得此種?!?/p>
這一段寶貴的文獻,確定了西瓜是在五代時期從回紇進入遼國。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宋使洪皓出使金國,被關押扣留了15年。1143年,洪皓秘密潛逃,帶回西瓜種子,從此西瓜在江南廣泛種植。這個故事記載在《松漠紀聞》里,令人感慨。
“瓜中之王”哈密瓜卻有著4000年的栽培史,李志常的《長春真人西游記》里記載說:“甘瓜如枕許,其香味蓋中國未有也?!钡搅丝滴跄觊g,哈密瓜才正式定名。
以上這些瓜果蔬菜在宋代之前都已問世,因此出現在金庸小說中是毫無問題的。然而,辣椒、玉米、紅薯、南瓜和草莓這些物事的出現,卻多少令人忍俊不禁。
歷史,要牢記一個人的名字—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
1492年(明孝宗弘治五年),哥倫布發(fā)現美洲大陸,掀開了世界歷史、地理的新篇章。哥倫布從美洲返回西班牙,帶回了大量的新奇物品,其中包括玉米、紅薯、辣椒、馬鈴薯等農作物,此后,這些原產于美洲的農作物才逐漸從歐洲擴散到世界各地。玉米大概于1531年在中國廣西登陸,紅薯在萬歷年間流行全國,辣椒在明朝末年大面積推廣,而馬鈴薯至今也不過300多年的本土化歷史。
南瓜的經歷和玉米差不多,原產東南亞,16世紀進入浙江、福建,隨即傳遍中國。
最年輕的莫過于草莓。草莓原產智利,今日最常見的大果鳳梨草莓,是弗州草莓和智利草莓的雜交品種,1750年在法國培育成功(之前的都是小果野生品種)。中國古代沒有草莓,只有林叢莓、東方莓、山地莓等野生品種,且從未得到政府和百姓的關注。
1915年,一個俄羅斯僑民從莫斯科率先引進了5000株維多利亞草莓到黑龍江栽培,這被視為草莓進入中國的先驅。此后,1918年有人從高加索引進草莓,上海、河北陸續(xù)有洋傳教士栽種草莓。由于味道甜美可口、營養(yǎng)豐富、種植簡易,草莓迅速流行開來。也就是說,草莓在中國僅有百年歷史。
如果這么看的話,段譽是不可能吃到辣椒的(只能是花椒或胡椒);楊過也偷不到紅薯,他要煮南瓜粥給小龍女吃,只能找窩瓜(倭瓜)代替;張三豐少年時在少室山,是肯定采不到草莓的;而林平之落難時啃玉米,則限定了《笑傲江湖》的發(fā)生年代是在公元1531年以后。據考證,青城派滅福威鏢局滿門是在公元1544年的暮春,此時距離玉米登陸中華已經有13年之久,想必民間已經開始廣為種植,公子哥林平之才不至于餓死街頭,他應該感謝哥倫布先生的無私奉獻。
(若子摘自《科技日報》2015年4月18日,杜少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