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
【關鍵詞】 生物教學;中考;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9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7—0116—01
初中生物中考總復習時間大約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復習,建構科學的知識網(wǎng)絡,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力爭在中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是擺在教師和學生面前的艱巨任務。筆者認為要提高復習課效率,使學生在復習中鞏固知識的同時增長能力,應改變傳統(tǒng)的復習模式,優(yōu)化復習策略。下面,筆者就初中生物中考的總復習策略,談一些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抓基礎
初中生物畢業(yè)升學考試難度不大,試題中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較難題的比例約為7:2:1,也就是說有關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比例在70%左右。從近幾年的試題來看,不少題目、內容都直接或間接來自課本,注重基礎考查一直是考試重點所在。這一點,對所有學生都是一樣的。在整體復習過程中,如果只是單純地將課本知識一味地重復,是達不到理想效果的。筆者認為將4本書的內容重新整合,將其系統(tǒng)化、條理化、清晰化,可以使學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初中生物課本的內容可以整合為十個專題。專題一:科學探究;專題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專題三:生物與環(huán)境;專題四: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專題五:生物圈中的人;專題六: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專題七:生物的生殖發(fā)育與遺傳;專題八:生物的多樣性;專題九:生物技術;專題十:健康地生活。將這些內容整合以后,再根據(jù)每一專題的特點進行更進一步分析、整理,學生掌握起來就更容易,也就更有自信心。
二、多鞏固
每一個知識點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也不可能孤立地復習。在學習和復習過程中,要注意將已經(jīng)學習過的與將要學習的知識點有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適時重復,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細胞的結構是生物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而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也是生物學最基礎的知識。在復習“細胞結構”時,因為細胞結構是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就需要將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提出,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到了能力要求方面,顯微鏡的使用又是建立在“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玻片標本制作”上的,就需要再鞏固植物細胞的結構,同時區(qū)分動植物細胞的不同。
任何知識的認知和記憶都不能一蹴而就,都需要適當?shù)刂貜?,才能加深印象,才利于掌握。所以,對重點的、難于理解的知識適時重復、不斷鞏固,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講練結合
單純地講解、分析,只能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印象,并不能真正使其掌握、應用該知識。所以,在有了前面的基礎后,針對一些易錯易混淆的知識點,就要用一些典型的題目來練習,以加強對該知識點的理解。
例如,針對顯微鏡下我們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物像,經(jīng)常會設置一些問題。1.若要在視野中看到較多的細胞,應選擇怎樣的鏡頭組合?學生知道物像的放大倍數(shù)是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那么放大倍數(shù)越大,所看到的物像就越大,在視野不變的情況下,所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就越少。反之,放大倍數(shù)越小,所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就越多。由此倒推亦然。2.看到的物像在視野的左(或右),要將其移到視野中央,應如何移動裝片?顯微鏡下物像是倒像,所以物像移動的方向與裝片移動的方向相反。因此要將其移到視野中央,裝片應往左(或右)移動,與其所在位置的方向一致。經(jīng)過這樣的典型題目的練習,學生只要掌握規(guī)律,答題就不會太困難了。
新課程體系下,對學生的評價更注重能力的考查,重在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重在查漏補缺。因此,“題海”戰(zhàn)術在初中生物會考復習中并不適用,既不科學,時間也不允許。
四、身臨其境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復習,學生已經(jīng)基本上對所學的知識有了系統(tǒng)理解和掌握。但如果只是一些知識的片段,對全面解決遇到的問題還是有一定困難。所以在考前創(chuàng)設一個考場的情境,用一套往年的真題或同等難度的試卷,讓他們完成,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目前的狀態(tài),以便有的放矢地去查缺補漏,來達到最好的效果。由“學會”轉變?yōu)椤皶W”,符合生物課程改革的需要,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提高學業(yè)考試成績。這樣,學生在初中畢業(yè)面對畢業(yè)升學考試時將樹立起信心,為最后的成功奠定基礎。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