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偉
醫(yī)院藥劑科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中的作用探討
房偉
目的探討分析醫(yī)院藥劑科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160例使用抗菌藥物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80例, 其中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抗菌藥物使用,實驗組患者進行醫(yī)院藥劑科干預抗菌藥物使用的措施,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結果醫(yī)院藥劑科干預抗菌藥物使用后, 實驗組患者住院費用、住院時間、使用抗菌藥物種類和給藥天數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更換抗菌藥物發(fā)生率(12.50%)和聯合用藥發(fā)生率(10.0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更換藥物發(fā)生率(37.50%)和聯合用藥發(fā)生率(36.2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醫(yī)院藥劑科干預抗菌藥物使用后, 更換抗菌藥品和聯合用藥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 患者平均住院費用、住院時間、使用藥物種類和給藥天數均明顯縮小, 保障了用藥者的利益, 應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醫(yī)院藥劑科;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作用
為進一步探討分析醫(yī)院藥劑科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中的作用, 特選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5月160例需服用抗菌藥物的患者, 對其分析后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2年9月~2013年5月160例經外科手術后需服用抗菌藥物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81例,女79例, 年齡11~73歲, 平均年齡48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80例。實驗組中男40例, 女40例, 年齡11~72歲, 平均年齡(48.31±15.38)歲。對照組中男41例, 女39例, 年齡12~73歲, 平均年齡(47.31±15.49)歲。所有研究對象均為術后需服用定量抗菌藥物的患者, 排除心、肝、腎嚴重疾病患者, 排除精神疾病患者, 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自愿參加實驗。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抗菌藥物使用。實驗組患者進行醫(yī)院藥劑科干預抗菌藥物使用的措施:①對于醫(yī)院藥劑科醫(yī)務工作者定期進行臨床抗菌藥物使用特點和適應證開展講座, 促進藥劑師對抗菌藥物有更深層的了解, 應突出兒童、老年人和妊娠期婦女在使用抗菌藥物過程中的禁忌和注意事項等[3]。②藥劑師定期對醫(yī)院內抗菌藥物使用數量進行統(tǒng)計, 避免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 在不必要使用藥物時盡量避免使用抗菌藥物, 以免造成患者長期用藥產生的耐藥性。③藥劑師應參與到每日護士、大夫交接班的過程中, 與使用抗菌藥物的患者零距離接觸, 了解患者用藥過程中的反應,是否出現不良癥狀, 并采取及時、有效的處理措施。④提高藥劑師操作電腦熟練水平, 聯網系統(tǒng)定期更新抗菌藥物基本信息, 有助于藥劑師更早期的了解抗菌藥物的變化情況。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和不合理應用情況, 主要包括住院費用、住院時間、使用抗菌藥物種類、給藥天數、更換藥品和聯合用藥的發(fā)生率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醫(yī)院藥劑科干預抗菌藥物使用后, 實驗組患者住院費用、住院時間、使用抗菌藥物種類和給藥天數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 實驗組患者更換藥物發(fā)生率(12.50%)和聯合用藥發(fā)生率(10.0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更換藥物發(fā)生率(37.50%)和聯合用藥發(fā)生率(36.2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的比較( x-±s)
表2 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的比較[n(%)]
醫(yī)院藥劑科干預抗菌藥物使用后, 實驗組患者住院費用、住院時間、使用抗菌藥物種類和給藥天數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醫(yī)院藥劑科是管理各種臨床用藥的重要科室, 其中管理抗菌藥物十分重要。近幾年來, 由于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例如喹諾酮類、青霉素類等抗生素, 人類機體出現耐藥性, 對某種抗菌藥物出現很強的抗藥性, 這給臨床治療疾病、抗感染帶來了很多困難[4]。由此可見, 加強醫(yī)院藥劑科抗菌藥物的合理管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
醫(yī)院藥劑科干預抗菌藥物使用后, 實驗組患者更換抗菌藥物發(fā)生率(12.50%)和聯合用藥發(fā)生率(10.0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更換抗菌藥物發(fā)生率(37.50%)和聯合用藥發(fā)生率(36.2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咕幬锏牟缓侠響门c藥劑師專業(yè)知識不夠、對抗菌藥物了解不足、忽略了藥物的配伍禁忌和特殊人群的用藥禁忌[5]。因此, 本院在藥劑科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過程中著重管理這四項內容。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fā)展, 醫(yī)院藥劑科應用電腦將抗菌藥物藥學知識進行統(tǒng)計, 通過講座、健康宣教、悉心指導各方面強調突出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在查房過程中, 最大程度上解決患者及患者家屬的問題, 使患者及家屬對抗菌藥物的基本知識有初步的了解, 可增強患者臨床用藥的依從性, 提高治療效果并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患者耐藥性明顯降低,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適合臨床上推廣應用[6,7]。
綜上所述, 醫(yī)院藥劑科干預抗菌藥物使用后, 更換抗菌藥品和聯合用藥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 患者耐藥性的發(fā)生率明顯減低, 患者平均住院費用、住院時間、使用藥物種類和給藥天數均明顯縮小, 保障了用藥者的利益, 應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8]。
[1] 何洪靜, 張紅菊, 夏培元.臨床藥師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中的作用探討.中國藥房, 2011, 22(26):2408-2409.
[2] 黃玉萍.藥劑科在合理應用抗菌藥物中的研究分析.中外醫(yī)療,2014, 33(2):136-137.
[3] 賀沙沙, 王燕萍.臨床藥師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中的作用分析.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 6(4):176-177.
[4] 胡傳珍, 陳軍.臨床藥師在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中的作用分析.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3, 32(18):93-94.
[5] 鄧樹強, 陳彩瑜.探討醫(yī)院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中藥劑科的作用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4, 8(9):157-158.
[6] 孫習鵬, 陸瑤華, 陳燕, 等.我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的干預措施及成果分析.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 2013, 10(4): 212-215.
[7] 林澤昇.基層醫(yī)院藥師促進臨床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中的實踐與體會.海峽藥學, 2011, 23(4):227-229.
[8] 王延華, 陳西莉.醫(y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存在問題及對策.內蒙古中醫(yī)藥, 2013, 32(30):87-8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133抗菌藥物一般是指具有殺菌和抑菌活性的藥物, 患者通常需要服用定量的抗菌藥物, 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細菌性感染的目的, 促進患者恢復健康[1]??咕幬锏暮侠怼踩褂?,一直是臨床醫(yī)務人員工作過程中的難題, 為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本院藥劑科多年來采取很大程度上的干預管理[2]。
2014-11-06]
450000 河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藥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