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杰 于宏亮
兩種定量D-二聚體檢測方法的比較分析
王小杰 于宏亮
目的對本院實驗室采用的兩種定量D-二聚體測定方法進行比較分析。方法隨機抽取100例患者標本, 分別采用干式免疫散射色譜法和免疫比濁法對其D-二聚體含量時行測定, 即每天抽取20例, 連續(xù)測定5 d, 然后對兩種方法的測定結(jié)果進行比較分析。結(jié)果兩種檢測方法測定的結(jié)果經(jīng)比較分析,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兩種檢測方法相關(guān)性良好, 但兩種方法各有優(yōu)缺, 應根據(jù)實驗室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
D-二聚體;檢測;比較分析
D-二聚體是膠聯(lián)纖維蛋白降解產(chǎn)物中的一個特征性產(chǎn)物, 是繼發(fā)性纖溶的有效指標。它能有效地確定有無穩(wěn)定的纖維蛋白存在, 其生成或升高反映了凝血和纖溶系統(tǒng)的激活, 因此, D-二聚體血漿水平含量的檢測對各種深靜脈血栓、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心肌梗死、術(shù)后肝、腎疾病及女性妊娠等疾病狀態(tài)下體內(nèi)纖溶功能的評價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本院實驗室采用兩種檢測方法對D-二聚體進行測定,一種是干式免疫散射色譜法, 另一種是免疫比濁法。本文現(xiàn)對兩種方法檢測同一標本的D-二聚體含量是否具有可比性進行對比探討, 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1.1 標本來源 隨機抽取的100例標本均來自本院就診的門診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50例, 女50例, 年齡18~90歲。
1.1.2 標本處理 抽取待檢者靜脈血1.8 ml于含有109 mmol/L枸櫞酸鈉0.2 ml(抗凝比例為1:9)的真空采血管內(nèi), 充分顛倒混勻后用離心機3500 r/min離心15 min, 分離血漿進行測定,2 h內(nèi)檢測完畢。
1.2 試劑與儀器 干式免疫散射色譜法采用Axis-shield pol AS公司提供的金標定量檢測試劑盒及配套的測讀儀挪威Nycocard Reader;免疫比濁法采用Sysmex CA7000全自動血凝儀及配套試劑。兩種檢測方法的質(zhì)控品均由以上公司提供。
1.3 原理與方法
1.3.1 原理 干式免疫散射色譜法原理:將血漿加入反應板孔內(nèi), 樣品中的D-二聚體分子被包被的D-二聚體單克隆抗體膜捕獲, 然后加入D-二聚體單克隆抗體與膠體金的綴合物溶液, 膜中的D-二聚體與金標抗體發(fā)生結(jié)合反應, 并產(chǎn)生紅色顏色反應, 顏色深淺與D-二聚體含量呈正比。免疫比濁法原理:樣品中的D-二聚體與包被有高特異性的D-二聚體單克隆抗體的乳膠顆粒結(jié)合后, 乳膠顆粒發(fā)生凝聚,在405 nm檢測透光強度的變化, 凝聚程度與樣本中的D-二聚體含量呈正比。
1.3.2 方法 每天隨機抽取20例標本(門診、住院患者均有), 同時用兩種方法進行檢測, 連續(xù)測定5 d。每次測試前都嚴格檢查機器是否在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每種檢測方法都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操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種檢測方法測定的結(jié)果經(jīng)比較分析,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測方法測定D-二聚體結(jié)果比較( x-±s, mg/L)
D-二聚體檢測最早用于臨床排除各種深靜脈栓塞、肺栓塞風險的評估中, 并且被證實有臨床價值。近年來, 臨床和實驗室嘗試通過動態(tài)觀察D-二聚體水平含量來進行手術(shù)后血栓風險的評估。月前, D-二聚體檢測在術(shù)后心血管疾病、妊娠、惡性腫瘤、肝腎疾病等領(lǐng)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正因如此, D-二聚體的檢測在臨床上廣受重視, 它在疾病的診斷、發(fā)生發(fā)展、監(jiān)測臨床患者用藥、術(shù)前術(shù)后凝血機制評估及疾病預后觀察等方面具有越來越重要的臨床價值。但是其檢測也受到很多因素影響, 即只要機體血管內(nèi)有血栓形成及纖維溶解活動發(fā)生, D-二聚體含量就會升高。
D-二聚體檢測方法很多, 但近年來, 隨著技術(shù)的日新月異, D-二聚體的檢測方法被不斷地更新改進, 原來的乳膠凝集玻片法和酶聯(lián)免疫法已很少用, 主要原因:乳膠凝集玻片法是一種半定量、靠肉眼觀察凝集顆粒的測定方法, 它敏感性差, 準確度低, 只能作篩查用。酶聯(lián)免疫法雖然敏感度高,但其操作過程繁雜費時, 且每次實驗都必須做定標, 不利于單個急診標本檢測。
根據(jù)上述實驗結(jié)果, 本文研究的這兩種檢測方法均具有快速、操作簡便、準確的特點, 尤其干式免疫散射色譜法具有更高的檢測靈敏度和精密度, 且不受高膽紅素及血紅蛋白的干擾, 特異性強[2], 但是干式免疫散射色譜法測定一個批次的標本量少, 每個標本測定都需要一個單獨的反應板, 且實驗過程中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擾, 如加樣量或反應時間掌握不準、外界光線的影響等[3], 雖然如此, 但其配套的測讀儀具有易于攜帶、操作簡便、檢測準確等特點, 特別適合急診檢測, 更適合在基層醫(yī)院使用。
免疫比濁法不僅快速準確, 受干擾因素少, 而且一個批次檢測樣本量比較大, 更適合在樣本量大的醫(yī)院使用。兩種方法各有優(yōu)缺, 但實驗結(jié)果對比表明, 兩種方法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因此選擇哪一種試驗方法都應根據(jù)實驗室實際情況而確定。
[1] 丁振若, 于文彬.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163.
[2] 彭黎明, 鄧承祺.現(xiàn)代血栓與止血的實驗室檢測及應用.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4:637.
[3] 王金良.實用檢驗醫(yī)學實驗技巧.天津:天津技術(shù)出版社,2006:150.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quantitative D-dimer detection methods
WANG Xiao-jie, YU Hong-liang.
Department of Inspection, Henan Zhumadian City Central Hospital, Zhumadian 463000, 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two quantitative D-dimer detection methods in laboratory of our hospital.MethodsRandom selection was made on 100 patient samples, and dry scattering immune chromatography and immunoturbidimetry were applied for detection of D-dimer, by process of 20 samples per day for 5 d.The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detection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P>0.05).ConclusionTwo methods have good correlation, while they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Suitable method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practical condition of laboratory.
D-dimer; Detectoin; Comparative analysis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018
2014-11-12]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