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 潘露 杜文文
(安徽機電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數(shù)控工程系,安徽 蕪湖 241000)
USIBOR1500P鋼板在室溫條件下的成形能力較差,易發(fā)生回彈和開裂等現(xiàn)象,對成形件的形狀精度難以控制[1],在實際操作中對模具的磨損也較為嚴(yán)重,降低了模具的使用壽命。為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高強鋼板熱沖壓成形技術(shù),即將板料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后,在專用模具上進行沖壓成形并保壓淬火冷卻,以獲得均勻板條狀馬氏體組織,抗拉強度達 1 500 MPa[2-4]。
劉文等人分析了成形速度與保壓時間對冷卻效果的影響[5]。馬寧等人對加熱溫度、保溫時間、水流速度等工藝參數(shù)進行了相關(guān)研究[6-9]。本次研究先通過高溫下的熱拉伸實驗,獲得了USIBOR1500P在不同變形條件下的真實應(yīng)力-應(yīng)變曲線。結(jié)合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ANSYS/LS-DYNA與DYNAFORM有限元軟件對熱沖壓成形過程進行仿真模擬,重點分析模具初始溫度對最終組織結(jié)構(gòu)及機械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
本次研究采用單向熱拉伸實驗,獲得了USIBOR1500P 硼鋼在 550,600,650,750,850,950 ℃共6種溫度條件下,應(yīng)變速率為0.1 mm/s時的真實應(yīng)力-應(yīng)變曲線,如圖1所示。
板料尺寸為300 mm×200 mm,凹凸模圓角半徑R=5 mm,板料厚度為2 mm。U形件模具熱沖壓成形主要包括凹模、凸模、板料和壓邊圈,有限元模型如圖2所示。
圖1 USIBOR1500P應(yīng)力-應(yīng)變曲線圖
圖2 有限元模型圖
為研究熱沖壓成形工藝參數(shù)中模具初始溫度對成形件機械性能的影響,選擇不同的模具初始溫度開展模擬實驗,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模具初始溫度方案
圖3、圖4所示為將板料加熱到950℃,傳熱系數(shù)為400 W/(m2·℃),模具初始溫度為25℃和沖壓速度為15 mm/s的條件下的馬氏體和維氏硬度分布情況。由圖3可知,在板料的底部區(qū)域,馬氏體含量最大,在凹凸模具圓角處,馬氏體含量相對較少。圖4反映出維氏硬度的分布與馬氏體含量分布規(guī)律相同。
(1)板料馬氏體組織分析。圖5為板料加熱到950℃,沖壓速度為15 mm/s、傳熱系數(shù)為400 W/(m2·℃),模具初始溫度分別為 25,100,180 ℃時馬氏體含量分布圖。由圖5可知,最終的馬氏體含量的最大值隨著模具初始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小值也呈下降趨勢。這是因為模具初始溫度影響了溫度場的分布,所以,其對U型件的最終組織結(jié)構(gòu)和機械性能影響較為明顯。
圖3 板料最終馬氏體分布
圖4 板料最終維氏硬度分布
圖5 不同模具初始溫度下對應(yīng)的馬氏體含量分布
(2)板料維氏硬度分析。根據(jù)有限元模擬結(jié)果分析,U型件最終的維氏硬度值隨著模具初始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如圖6所示。分析認(rèn)為這是因為模具初始溫度升高,使得板料溫度升高,加快了原子的熱運動,從而原子擴大能力加強,導(dǎo)致硬度下降。
通過單向熱拉伸實驗獲得了USIBOR1500P硼鋼在550,600,650,750,850,950 ℃ 共 6 種溫度下,應(yīng)變速率為0.1 mm/s時的真實應(yīng)力-應(yīng)變曲線。借助有限元軟件DYNAFORM和ANSYS/LS-DYNA,研究了USIBOR1500P鋼板熱沖壓成形工藝參數(shù)中模具初始溫度對U型件機械性能的影響,結(jié)論如下:
圖6 不同模具初始溫度的維氏硬度關(guān)系曲線
(1)U形件最終的馬氏體含量隨著模具初始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2)U形件最終的維氏硬度隨著模具初始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1] Peng C,Muammer K.Simulation of Springback Variation in Forming of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s[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7,190(1/2/3):189-198.
[2]張志強.高強鋼板熱沖壓技術(shù)及數(shù)值模擬[J].熱加工工藝,2010,39(11):103-105.
[3]林建平,王立影,田浩彬,等.超高強度鋼板熱沖壓成形研究與進展[J].熱加工工藝,2008,37(21):140-146.
[4]劉紅生,包軍,邢忠文,等.高強鋼板熱沖壓成形熱力耦合數(shù)值模擬[J].材料科學(xué)與工藝,2010,18(4):459-463.
[5]劉文,王夢寒,冉云蘭.超高強度鋼熱成形冷卻過程數(shù)值模擬[J].熱加工工藝,2012,41(3):78-80.
[6]馬寧,胡平,閆康康,等.高強度硼鋼熱成形技術(shù)研究及其應(yīng)用[J].機械工程學(xué)報,2010,46(14):68-72.
[7] Shan Z D,Zhang M L,Jiang C,et al.Basic Study on Die Cooling System of Hot Stamping Process[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Technology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e.Beijing:IET PRESS,2010:23-25.
[8]江海濤,唐荻,米振莉,等.工藝參數(shù)對熱沖壓成型鋼組織性能及硼偏聚的影響[J].材料工程,2010(2):69-73.
[9] Zhuang B L,Shan Z D,Jiang C,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ot Stamping Technology for Automotive Structural Parts[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Technology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e.Beijing:IET PRESS,2010:176-180.
[10]馬鵬飛,張松生.機械工程材料與加工工藝[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