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專飛
摘 ?要:英國著名作家伍爾夫是現(xiàn)代派小說家的杰出代表,她的藝術情感從音樂和繪畫中汲取了營養(yǎng),把音樂和繪畫因素溶于作品之中。本文將從構圖、色彩及意象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其繪畫藝術與《到燈塔去》創(chuàng)作的融合。
關鍵詞:《到燈塔去》;構圖;意象;色彩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2-0-01
一、引言
弗吉尼亞·伍爾夫一生致力于探索小說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挑戰(zhàn)傳統(tǒng)寫作技巧,《到燈塔去》作于其思想和藝術的成熟時期,評論家給這部小說很高的評價。前人對此作品的研究多集中在主題意義方面,以及解析其后印象派特色及光與影的運用。本文將從構圖、意象及色彩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繪畫藝術與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融合。
二、繪畫藝術的體現(xiàn)
2.1構圖藝術與小說的敘事結構
繪畫藝術是以圖畫的形式來表現(xiàn)的,在構圖的過程中需要將圖畫中所有展現(xiàn)的因素進行恰當?shù)臉媹D,從而使畫面的表現(xiàn)更加富有張力和美感。這種構圖藝術通過對多個繪畫因素空間位置控制來塑造美感。小說的三章就是三幅畫。第一幅畫是拉姆齊一家和朋友在海島別墅度夏的生活場景。第二幅是十年之后朋友相聚衰敗的那棟別墅。第三幅畫是拉姆齊先生帶著子女去燈塔,同時畫家莉麗終于完成她的畫。作者截取拉姆齊一家及朋友的生活片段,描繪人物、景物及意識流動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從而表現(xiàn)出人物、景物的變化和生活的變遷。
在繪畫中留白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手法,在創(chuàng)作中不將所見所想全盤描繪出來,而是在關鍵之處輕描淡寫或是留有空白,留下無盡的想象空間。同樣在文學作品中的敘事空白和不確定也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從而深入地去了解。在《到燈塔去》中,作者在展開敘事過程中并不是連貫式的敘述,而是跳躍式的描繪故事情節(jié)。第一章就是一天之中發(fā)生的事,然后第二章就跳躍到了十年之后。在第二和第三個章節(jié)中,作者并沒有從正面描繪戰(zhàn)爭,只是從側面將戰(zhàn)爭放在背景的位置。“……人們都說戰(zhàn)爭重新喚起了人們對于詩歌的興趣……一半的原因是因為戰(zhàn)爭……”(伍爾夫,2003:120)既然戰(zhàn)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作者還是沒有直接描繪,這就給讀者留下了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間。
2.2色彩藝術對小說的氛圍營造
在《到燈塔去》中,色彩與人物的個性和情感密切相關,被用來增強讀者的想象空間,啟迪讀者。
在小說中色彩的冷暖具有指向人的心靈的作用,有時候作為一種心理的表征存在,有時候則作為象征意義指向更深層的意義。紅色熱烈刺激使人振奮。在保羅和明塔求婚后,莉麗重新對婚姻感到熱情,腦海中一片火紅。藍色是天空和大海一般包容,使人心胸開闊舒暢。莉麗也總是從藍色的大海中尋求慰藉,領悟生活的意義。黃色使人感到朝氣蓬勃和收獲。在拉姆齊夫人促成保羅和明塔的婚姻后,首先注意到“那金黃色的、收獲季節(jié)的滿月”(伍爾夫,2003:103)。黑色象征著神秘、死亡和毀滅。小說第二章開始黑夜始終占據著統(tǒng)治地位的基調,衰敗的別墅和人的死亡使人悲哀凄涼,整個畫面陰暗壓抑。色彩是抽象的藝術形式,但同時可以獨立的給人視覺效應和心理效應。
2.3意象選擇與小說的意義建設
文學作品中,作者通過創(chuàng)造出的意象表達內心,讀者也通過理解其寓意而完成作品的最終意義。
小說中燈塔是中心象征物。一般燈塔代表光明和方向。《到燈塔去》中,燈塔是夫人的象征。首先,拉姆齊夫人“具有火炬般光彩照人的美”(伍爾夫,2003:11)就像燈塔在茫茫大海中優(yōu)雅的挺拔佇立在那里,在朦朧煙霧中散發(fā)著迷人的光芒。其次,燈塔象征著光明,溫暖和愛。塔光穿過黑暗把光照向四面八方,就像拉姆齊夫人對眾人的博愛。她對家人無微不至,她還將這種愛波及到身邊其他人,促使親友們和睦相處。就像塔光一樣,在黑暗和混亂中為人們指引前方,促進和諧。
《到燈塔去》中到燈塔去的行程和莉麗作畫的過程同樣是重要意象。拉姆齊先生帶著兒女去燈塔,兒女重新理解和認識父親。在即將上岸時,拉姆齊先生稱贊兒子“干得好”“就像一個天生的水手”(伍爾夫,2003:182),這消除父子間的隔閡,化解了仇恨,目的的達成。莉麗作畫經歷十年,其完成也象征問題解決和內心的升華。夫人在世時,她理解不了夫人身上的一些東西,同時擺脫不了精神壓力,所以遲遲完不成。雖然夫人離開人世,但她的身影卻始終在腦海中,莉麗最終領悟完成了她的畫。這個作畫過程就是莉麗受到夫人的啟迪人生頓悟過程。到燈塔的過程以及莉麗的作畫從頭到尾貫穿小說,不僅撐起故事的框架,還給讀者精神力量和內心啟發(fā)。
三、結論
伍爾夫在《到燈塔去》的創(chuàng)作中運用繪畫式的展現(xiàn)手法描繪故事場景,其中的各種色彩充滿情感意義,從而使小說展現(xiàn)出新穎、奪目的光芒,意象的選用給予小說豐富的內涵意義。小說創(chuàng)作對繪畫藝術的借鑒開拓了小說的敘述視角,文本的思考和想象空間,更進一步深化了人物的形象和心理深度。
參考文獻:
[1]弗吉尼亞·伍爾夫.馬愛農譯.到燈塔去[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2]弗吉尼亞·伍爾夫.孔小炯,黃梅譯.伍爾夫隨筆集[M]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6
[3]馮偉.生命中的那個美麗瞬間——試析弗·伍爾夫《到燈塔去》中的繪畫元素[J] 外國文學,2004(1)
[4]袁殷如.永恒之光,精神之旅——淺析《到燈塔去》中的意象的營構[J] 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1)
[5]張中載.《到燈塔去》:一幅有聲的畫[J] 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4)
[6]張中載.小說的空間美——“看”《到燈塔去》[J] 外國文學,2007(4)
[7]朱玉霞.女性審美的超越與升華——新解《到燈塔去》中拉姆齊夫人形象[J]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