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顏色觀。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同一種顏色表達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聯(lián)想,具有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從顏色詞去看民族文化的異同,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關(guān)鍵詞:顏色詞;俄語;蒙古語;漢語;象征意義
作者簡介:王巖(1983-),女,呼倫貝爾學院俄羅斯語言文化學院,講師。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8--01
一、顏色詞的文化內(nèi)涵
每一種顏色詞在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語言當中必定有其共同性。因為顏色詞最先只是一種顏色的代表符號,表示的是人類的直觀反映。同時,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是由該民族所居住的自然環(huán)境,宗教和價值觀定型的,而思維方式?jīng)Q定著該民族語言——顏色詞的象征義項發(fā)展的方向。每個民族所崇尚或厭惡的色彩不同所以每個民族語言中的顏色詞的表達義項也不同。
二、“黑”、“白”、“藍”在俄蒙漢文化中的象征意義
1.俄蒙漢文化中的“黑色”
黑色是最根本顏色詞之一,所以在蒙古,俄羅斯和漢語中的共同義項有很多。其實顏色詞后期派生的義項是依賴這些詞最基本義項反映而發(fā)展的;“黑”是“白”之反:沒有光照且不透光的色彩,他的不透明給人一種不好且不坦白、不清晰的感覺。因此它的派生義項是遵循此定性思維而產(chǎn)生的。蒙古語對“黑”的派生義項主要是受古代蒙古宗教信仰學說的影響,因為蒙古族在對“黑”的認知中,“它是光明的反極、黑暗的象征,人們更傾向于認為黑色是一種自然界不可駕馭且能摧毀一切的力量?!保ā懊晒畔笳鲗W”)。
區(qū)別于蒙古語和漢語,俄語對“黑”的特別解釋是:憂郁的、困苦的:чёрные мысли 憂郁的思緒;不幸的:чёрная судьба 厄運,甚至在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穿黑衣服的小孩,那便表示,他家有什么人死去了,因為在按照俄羅斯文化來講,小孩子是不穿黑色衣服的;和與妖魔鬼怪有關(guān)的:чёрная сила(鬼怪),чёрная книга(巫書),除了這些還有固定詞組,如:чёрная волна (重污染水域),чёрный лес(闊葉林),чёрная пятница (黑色星期五)等等。
而在漢文化中,黑色主要表示:
(1)不公開、秘密、違法的事情。如,黑市、黑話、黑社會、黑店、黑錢——這些詞語中除“黑市”譯為чёрный рынок外,其余基本不能譯為俄語的чёрный和蒙古語的har。
(2)反動。如,黑幫、黑綱領(lǐng),等。
2.俄蒙漢文化中的“白色”
白色同黑色一樣,作為人類最先認識的顏色,這三個民族語言的認識中對“白”的認識中有共同的一面,也能更多的看到三個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性。蒙古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薩滿教,而薩滿教崇尚白色,俄羅斯族同樣喜白色,對于他們的東正教來說也是如此。所以與“белый”有關(guān)的俄語詞也有一樣表“高貴、精細”之義項:белая кость(貴族),белая работа(細活兒),除了這義項還表“不合常情的”:белые стихи(不押韻的詩),белая ворона(白鴉,標新立異的人),белый танец(由女方邀請男方跳舞);再表“反動”之意(在漢語中也有相近的義項)。俄語中更多的將“白”與同屬無色相顏色的“灰”和“黑”對立,明顯地表現(xiàn)出俄羅斯人喜“白”惡“黑”的傾向,以及他們的這種思維是受很大的宗教影響下形成的。相比之下,在漢語中“白”雖不乏“純潔、美好、清正”之義項,但漢族因為是農(nóng)耕民族吃的不是白色的奶食品,而且沒有統(tǒng)一宗教信仰與白色缺乏特殊情緣,而且作者認為,因為漢文化即是農(nóng)業(yè)文化,而農(nóng)作物在大雪皚皚的冬季不可能生長,人們的活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況且中國古代五方說,以白虎為象征的西方是刑天殺神,白色充當枯竭、無生命、死亡、兇兆的代表。如,“白事”(喪事)。再者,歷史上漢族一直把黃色當做帝王之色,朱紫青綠則代表不同官階,白色便成了平民之色。所以“白”又有了“卑賤”的含義。如:“白衣”,“白丁”等。因此“白”的派生義項里貶義詞居多。
3.俄蒙漢文化中的“藍色”
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最經(jīng)??吹降乃{色便是天空和大海的藍色??吹酱蠛;蛩{天的時候都會使人產(chǎn)生明朗的心情,但藍色在各民族文化中卻并不只是單一的義項,因此顏色詞“藍”的派生義項也各種各樣。首先,從蒙古族來講,他們的原始宗教信仰——薩滿教膜拜的是“長生天”,即“永恒的蒼天”。因為天的顏色是藍的,所以對藍色的尊崇也可想而知。而在俄語中,“голубой”的義項除了該顏色的直觀反映義項外,有如下義項:
(1)“報喜不報憂的、隱瞞缺點的”,如:голубая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а(文過飾非的鑒定)。
(2)“安詳、美好、田園詩般的”,如:голубая мечта(美好的幻想),голубое утро(美好的早上)。
(3)“高貴的”:голубая кровь貴族血統(tǒng)。
通過對“黑”、“白”、“藍”顏色詞在俄蒙漢三種民族文化中得象征意義的比較學習初步發(fā)現(xiàn)了該三種文化之間的思維共同性和差異性,一定程度地把握了這三種民族語言文化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對以后的學習研究起到了途徑作用。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既要認識所學語言文化的差異性,又要注意它們之間的共同項,并努力尋找、發(fā)覺文化共同點,以此獲得文化認同能力是最重要的。往往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越是深刻的了解本民族語言,越容易理解并吸收其他民族, 對于語言學者來說最主要的是發(fā)現(xiàn)各民族文化中的區(qū)別,求同存異,把握清楚、了解透徹他們所承載的文化信息,使語言為我所用,才能更好、更準確地進行跨文化的言語交際。
參考文獻:
[1]張宏麗 俄漢顏色詞文化伴隨意義對比[J] 綏化師專學報 2002年
[2]張建華 現(xiàn)代俄漢詞典[Z]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8年
[3]郭春燕 俄漢顏色詞的文化伴隨意義[J] 松遼學刊 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