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雨欣
摘 要:安東·契訶夫一生短暫,著有大量短篇小說經(jīng)典之作和《櫻桃園》、《凡尼亞舅舅》、《海鷗》等不朽的名作。他幼時家境貧寒,沒有快樂的童年,早年時期就需要通過寫作來維持家庭的生計,在他的作品中,時而快樂,痛苦,時而希望,遺憾,都是契訶夫本人感情的真實流露。本篇論文分析《海鷗》的人物與契訶夫本人的關(guān)系,并研究海鷗怎樣表達了契訶夫的愿望。
關(guān)鍵詞:安東·契訶夫;《海鷗》;海鷗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8-0-02
安東·契訶夫,俄國主要劇作家和短篇小說大師,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之一。他語言精煉,善于透過生活的表層向內(nèi)部意義進行探索,將人物的隱蔽心理和動機表達的淋漓盡致。他的小說中沒有復(fù)雜的情節(jié)和清晰的解答,只是集中講訴一些貌似平凡瑣碎的故事,可是卻反而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特別的,令人難以忘懷的或者是抒情氛圍及其濃烈的情境。他采用簡潔的寫作風(fēng)格,因此被認為是19世紀俄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xué)流派的杰出代表。他的生命是短暫的,但是他將自己貢獻給了文學(xué)的發(fā)展,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寫作方式,就是通過描寫語言來表達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或者是日常生活,同時又沒有特定的主要人物。此種寫作方式看似無序但是卻更貼近我們普通人的現(xiàn)實生活,表達了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
《海鷗》是一部短篇喜劇,主要講訴了沙皇時代生活在一個大莊園中的年輕人之間的生活和愛。作者將自己寫在人物里,每一個人物都與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Terry Wave Lev是Arlkagina的兒子,他有點才華,他想學(xué)一些寫作的技能但是周圍的環(huán)境不利于他寫作專研,相反還會制約他取得成績。于是,他將自己與現(xiàn)實生活和人群隔離,專研寫作,但是,他的作品因為脫離現(xiàn)實又不能抓住讀者的心理,被他的親生母親嘲笑。他妒忌他媽媽的情人,Nina的仰慕者,Terry Groves。Nina是一名有活力的女演員,她對生活和愛情都充滿憧憬與向往。Terry Wave Lev向Nina表達了愛意但是被拒絕了,導(dǎo)致了Terry Wave Lev自殺。愛情在這部小說中是個笑話。盡管在這部小說中有許多的愛情關(guān)系,但是最終都無疾而終。
安東·契訶夫創(chuàng)造出Terry Wave Lev的目的在于指出寫作應(yīng)該圍繞真實生活,寫作靈感應(yīng)來源于外面的世界和生活。契訶夫的童年時光暗淡,貧窮。是因為童年,以及童年帶來的一生的掙扎,那種深入靈魂的困窘[1],使他的作品有種沉重和憂傷。他住在塔甘羅閣,他不喜歡那個地方,因此他想要離開。如果他不離開,他就不會有他需要的創(chuàng)作靈感。因此他創(chuàng)造出Terry Wave Lev這個悲慘人物暗指作家寫作應(yīng)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在這部作品中,契訶夫還描寫了其他的職業(yè),如演員,醫(yī)生,仆人,他僅僅是描繪他們的生活,不做評論。這些職業(yè)都與契訶夫息息相關(guān),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不僅僅是一名作家,他還是一名醫(yī)生。一方面,他醫(yī)治了很多病人,解除他們的痛苦,另一方面,他又嘲笑這個令人絕望的世界,因為他知道他無法醫(yī)治人們面對真實生活時所受的創(chuàng)傷。因此他創(chuàng)造了這個滑稽的角色來表達面對現(xiàn)實生活他內(nèi)心細微的但是柔軟的同時又有些陰暗的態(tài)度,這些情感都是他親身經(jīng)歷過的感受,他深感疲憊,卻無能為力。在依萊娜·內(nèi)米洛夫斯基所著的La vie de Tchekhov并由陳劍所譯的《契訶夫的一生》中,提到契訶夫作品中用的句子“混合著玩笑、傷感和平靜的失望”,“水晶一般的冷漠”[2]。這些感受都被傾注在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上,如同Terry Wave Lev一樣,他的作品不被人理解,反而被母親嘲笑,周遭環(huán)境也無法讓他安心寫作,加之他的愛情不順利,沒有人理解他,“即使在最親近他的人當中,也沒有一個人曾真正了解他靈魂深處的全部想法”[3],他感到孤獨,契訶夫以及Terry Wave Lev的人生和寫作是一樣的進程:“開頭總是滿滿當當?shù)脑S諾……中間變得皺巴巴怯生生,到結(jié)尾……煙花一場?!盵4]
契訶夫喜歡寫作,但是有一階段他是在Galygvche的支持下才得以將寫作進行下去,是Galygvche給他一些建議和意見,鼓勵他繼續(xù)寫作,他才能寫的越來越好。Doorn在《海鷗》中是醫(yī)生,他在醫(yī)學(xué)領(lǐng)域是個天才,很有才華,喜歡藝術(shù),懂得享受生活。他對自然情有獨鐘,喜歡親近自然哪怕自然中最偏僻荒涼的角落,對于他而言,也變化萬千,生機盎然,所以心情自然很開朗,很樂觀,他喜歡自然界中的各種生命,富有同情心。他喜歡唱歌,這讓我們想到了契訶夫的童年,他的父親總是讓他和哥哥們在唱詩班為上帝唱贊美詩,Doorn就是契訶夫,他把自己放到了這部戲劇中來描寫,Doorn的很多性格特點都是契訶夫的寫照,“很不幸,他的朋友太多了;他們總是打算到他這來,但沒有人想到付錢?!盵5]后來,契訶夫得了肺結(jié)核,但是他仍然帶病堅持幫助需要他幫助的朋友們,他熱愛生活,也愿意做農(nóng)活,將自己真正的投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這為他的寫作靈感奠定了基礎(chǔ)。
戲劇中的Nina是契訶夫妻子Olga的代表,她很漂亮,高貴,整個人又很熱情。她給了契訶夫很多力量和年輕的活力,她對生活積極的態(tài)度也深深地影響著契訶夫,就如同《海鷗》中的Nina一樣,心中有夢想,并且無論現(xiàn)實生活怎樣她都能堅持自己的夢想,始終如一的努力生活。Olga是一個戲劇院中的著名演員,在他們結(jié)婚后,她并沒有放棄這一職業(yè),仍然在舞臺上演出,與契訶夫兩地分居。契訶夫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了他的Nina,又在作品中創(chuàng)造出了他的Olga,盡管他不喜歡Olga做的這個決定,他也尊重了她的選擇。
Shamlayv是Solin和Arlkagina的管家,他似乎是契訶夫父親的代表,他喜歡看戲劇,契訶夫的父親喜歡唱詩,他倆都很愛財。契訶夫的父親對契訶夫的影響很大,他這樣描寫父親,“寬厚的肩膀,茂密的大胡子,粗糙都雙手”[6]滿滿的都是父愛。他為此創(chuàng)造出了這樣有趣的一個角色來懷念他的父親。
在這部作品中還有其他的角色,從上面那幾個人物的分析上我們不難看出,每一個人物都是獨一無二的,哪個角色都不能被代替,他們是契訶夫本人的寫照,也是他身邊人物的反應(yīng)。每個人都過著自己獨特的人生,正是這樣不同的人生構(gòu)成了這部戲劇。舉個例子, Arlkagina和Terry Groves, Terry Groves和Nina, Nina和Terry Wave Lev, Masia和Terry Wave Lev, 以及Masia和Doorn之間的愛情,可笑的是,沒有一對戀人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而Shamlayv呢,通常都是把注意力放在戲劇上,或者是他養(yǎng)的牲畜上,還有就是關(guān)注于生活中細微的小事。此時,契訶夫仿佛是一位看客,他站在別處觀看別人的故事。他覺得“生活是乏味的”[7]“所有人都活的愁云慘霧……人生不過就是由丑陋,煩惱以及平庸所構(gòu)成,相互交疊,接連而至……”[8]。這是契訶夫眼里的世界和生活,漸漸轉(zhuǎn)向平庸。
契訶夫曾經(jīng)寫過這樣的句子,“世界是美麗的,世上只有一件事是丑陋的,那就是,我們?nèi)祟??!彼X得生活和周遭的人都是一樣的,開頭總是滿滿當當?shù)脑S諾,似乎他真的會寫一篇很長很長的小說,寫到中途,又變得皺皺巴巴,最后,煙花一場。像《海鷗》這部作品一樣,在最開始的時候,每個人都加入到這部作品當中去,似乎熱熱鬧鬧的場面,彼此關(guān)系也很復(fù)雜,情節(jié)也很深刻,但是,到結(jié)尾處,一切卻又消失得無影無蹤,安靜的像從來沒有熱鬧過。契訶夫不喜歡這樣的結(jié)局,所以他用“海鷗”做了這部戲劇的名字,寓意在于他對于未來生活美好的向往,如劇本中的臺詞一樣:“起先,每件事都是好的,生活是簡單清晰的,溫暖如陽光,明亮如太陽,天地人間一片純凈,和諧的氣氛好像是充滿感激的鮮花要整裝怒放了”,可以看出,那個時候契訶夫?qū)ι钸€是信心和力量滿滿的,但是,如果一切如初,那樣的生活該有多好??!他寄希望于海鷗,海鷗自由,貪戀著純凈的湖水,親近自然,這是他對未來生活的期盼。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海鷗》以Terry Wave Lev的自殺收場,聽到“一聲槍響”后的Doorn竟然故意輕描淡寫地說:“沒什么。一定是我藥箱子里什么東西爆炸了。不要慌?!逼踉X夫在這里匠心獨運,運用嘲笑的手法表示了Terry Wave Lev的死毫無意義,把他的死看成是一個笑話,按照戲劇處理。
通過自我嘲弄和暴露、諷刺等手法來塑造喜劇性的角色,契訶夫為該劇營造了一種表面上的喜劇氛圍,這既是對悲痛的一種喜劇性表達,又是作者為了淡化悲劇性情節(jié),同時又加重了悲劇效果,這是普通人的不被重視的生命,他不被人理解,反而被嘲笑,連死亡都成了笑話。契訶夫有意制造的一種間離效果來突出生活的無奈。他真正的明白了生活混合著玩笑,像場不被關(guān)注的鬧劇,傷感充斥的僅僅是他自己的生命,突顯他略帶著平靜的失望。
參考文獻:
[1]-[6]依萊娜·內(nèi)米洛夫斯基.《契訶夫的一生》.陳劍譯.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2009.
[7]致基塞遼夫先生的信,一八八六年九月二十一日,莫斯科
[8] 致基塞遼夫先生的信,一八八六年九月二十九日,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