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莫泊?!俄楁湣放魅斯R蒂爾德的形象,自作品問世以來頗受爭議,近些年不斷有人對其進行多元解讀,諸如“勇士說、誠信說、命運無常說、認識生活、認識世界說等等。這些解讀對我們進一步認識馬蒂爾德都有很大的幫助和啟示,本文試從女主人公來自靈魂深處的懺悔精神來重讀《項鏈》馬蒂爾德夫人。
關鍵詞:項鏈;路瓦栽夫人;懺悔精神
作者簡介:朱應開,漢族,男,1988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武平縣,現(xiàn)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語文教育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文學閱讀與文學教育 。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8--01
馬蒂爾德夫人的形象一直飽受爭議,盡管她身上散發(fā)著自尊、重諾、勇決、要強、吃苦耐勞等等人性光輝的一面。但一個資產階級社會愛慕虛榮、拜金腐敗的年輕婦女形象,曾是過去相當長時期的“唯一定論”。一位用她的美好青春來守護一個承諾,用她一生的勞作來懺悔,具有高貴懺悔精神的偉大婦女形象竟一直被淪為被批判的對象,成為反面人物,筆者認為馬蒂爾德夫人是一位具有高貴懺悔精神的偉大知識女性。
一、“草根”夫人——馬蒂爾德
教會女校畢業(yè)后的馬蒂爾德嫁給了一個普通的小職員路瓦栽,她是一個愛美,愛生活、執(zhí)著于追求夢想,甚至癡迷于夢想的女性?;楹蟮纳钏^得并不如意,內心深處一直試求著改變。路瓦栽夫人這個社會小人物形象很容易讓我們想到一個詞:草根。自然而然又讓我們聯(lián)想到白樂天那句“離離原上草”。 而他們之間的共性又都可用“卑微和頑強”這兩個詞來形容。
項鏈丟了!有什么辦法呢?路瓦栽夫人沒有挖空心思去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而是恪守道義,改變生活方式努力自救、去贖罪,當我們讀完丟失項鏈那部分后,不禁會想:為何她會選擇“償還”這條路。其實她可以逃走或賴帳,遠走高飛,不了了之?;蛘呦蚺笥颜f明“真相”。但她都沒有這樣做,可見其堅強、自尊的一面。她悄然而堅決地選擇了一條滿布荊棘的人生之路。
二.項鏈丟失后的自我懺悔
“她一定要把它還清”。正是命運的無常作弄,把她被逼上了絕路,也正因如此,她被自己的良心逼出了 “英雄氣概”,進而讓潛藏于心的人性之懺悔精神得以復歸。
一夜風流,十年心酸。還債使瑪?shù)贍柕聫氐赘淖兞俗约?。各種臟活累活她都一一承受了,她亦從一名靚麗的少婦蛻變?yōu)橛掷嫌挚嗟膵D人,她的那雙變得難看、長滿了老繭的粗糙的雙手正是她不屈不撓與命運進行搏斗,也成了她為自己過往所犯錯誤深深懺悔的見證!十年,馬蒂爾德能一如既往,始終能不改其志的為自己過去的過分虛榮行為進行懺悔?面對這極其可貴的懺悔之心,我們怎么能視而不見呢?歲月不僅僅改變了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她的精神。馬蒂爾德丟雖失了項鏈,卻找回了真正的自己,對內心進行了懺悔、對自我進行了贖罪,贖回了高貴的靈魂。
三、平民精神中凸顯高貴的懺悔精神
從傳統(tǒng)評論中對馬蒂爾德的評價可以看出,眾家所言,小異大同,都殊途同歸般的揭示了瑪?shù)贍柕碌膼勰教摌s。這在作品里是明顯的,我們不予辯駁和否認。然認同之余,也應該引起我們對它的足夠思考。讀過《項鏈》的讀者長千上萬,然而關于馬蒂爾德形象的有代表性的觀點卻不過五六種。對一部作品,尤其是世界級作品的多元解讀絕不應僅限于此!從小說中我們可以獲知,她是一個愛美、愛生活、有覺悟的知識女性,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姑娘,但她同時也是一個美麗的姑娘。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無論古今中外還是老幼俊丑,都喜歡美麗,更何況是一個美麗少婦呢?都說路瓦栽夫人是這樣的虛榮,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竟不惜代價賠上自己十年大好青春歲月。敢問,現(xiàn)今世上還有比她更偉大的女人嗎?她是在用她的美麗青春來守護一個承諾,她在用自己一生的勞作在懺悔。莫泊桑正是通過刻畫瑪?shù)贍柕逻@個小人物丟失項鏈后,自覺地對自己的錯誤進行悔過、下決心償巨債這一行為,來凸顯她內心深處高貴、偉大而又稀有的懺悔心,讓讀者看到了不一樣的馬蒂爾德。對這樣一個小人物而言,路瓦栽夫人是非常令人敬佩與贊嘆的,她愿意以十年代價,含辛茹苦的償還債務來為過去所犯的錯誤進行懺悔,去端其心落其行的實踐她的悔過。假如一個女人如此的講究心靈的懺悔,無疑,她的精神是極其高貴的。
四、結語
生活,本不像鉆石項鏈般的鮮艷光澤,但卻要有鉆石般的堅硬毅力,才能幫助自己度過重重難關。十年之后的馬蒂爾德,找到了一種真,一種人格的本真。浮華洗盡見真淳的路瓦栽夫人是那么的可愛、可敬、可佩。十年時光,使得瑪?shù)贍柕隆皟艋俗约涸弧疤摌s心”污染的靈魂”。她從精神上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行悔過,進而獲得了精神上的超脫,如浴火鳳凰般重獲新生。正如左拉在莫泊桑葬禮上所云:“讀他的作品,可以笑,可以哭,但永遠是令人深思的。”馬蒂爾德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偉大而高貴的懺悔精神與強烈的責任心是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的。
“文學是人學”,謳歌人性美的文學作品會永遠綻放著燦爛的光芒!只有真正地從“人”的角度解讀一篇文學名作,才能真正解讀作品深厚的思想底蘊,才能讓讀者終有所獲。
參考文獻:
[1]賴端云.文本解讀與語文教學新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179-180.
[2]楊滿玲. 藏在笑聲里的抗爭與悲憫之心:重新審視莫泊桑筆下的瑪?shù)贍柕? 中國教育科學 [J]2012 (11)
[3]李云《永遠的項鏈——莫泊?!俄楁湣返脑俳庾x》[ol]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