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外漢語教學,即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目前,對外漢語教學作為一門學科只有幾十年的歷史,時間比較短,所以學科基礎還比較薄弱,理論研究還不夠深厚。本文分別對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語音、詞匯和語法的教學略作一番討論,管中窺豹,明其現(xiàn)狀,尋求改進。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語音;詞匯;語法;方法
作者簡介:宋瑩(1994-),女,山東臨沂人,臨沂大學文學院2012級對外漢語專業(yè)1班學生,研究方向: 國際漢語教育。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1--01
國家的發(fā)展與語言的傳播密切相關,相輔相成,大力推動漢語的傳播不僅滿足了世界各國對漢語學習的迫切需求,還滿足了國家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對外漢語教學是國家軟實力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和民族的一項重大事業(yè)。面對欣欣向榮、蓬勃發(fā)展的“漢語國際推廣”的大好局面,廣大的學子們共同致力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學科建設,為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語音教學方法
(一)側重聲母、韻母和聲調的訓練,重視語音理論知識的指導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以聲、韻、調訓練為主,語調訓練為輔,強調聲、韻、調的準確,強調字調的準確。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基本正確地讀出聲、韻、調,具有一定的辨音和糾音的能力。但是太偏重聲、韻、調的單項訓練,聽說習慣和反應能力都比較差。此外,教材選編的單詞與句子多數(shù)服從于聲、韻、調的需要,與生活實際相脫離,語音教學過程就顯得過于枯燥。
(二)注重句子的整體訓練,強調自覺模仿,反復實踐。
人們表達思想的最小單位是句子,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正確而自然的說話,通過句子的整體訓練學習語音,提高了聽說習慣和反應能力。另外。語音教材是音素、聲調、單詞和句子相結合的綜合材料,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貼合的句子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這樣也會削弱聲、韻、調的單項操練和必要的對比練習,從而不能單獨發(fā)聲、韻、調,缺乏辨音與糾音的能力。
(三)聲、韻、調的訓練與句子訓練相結合,必要的語音理論知識的指導為輔助。
學習聲、韻、調主要靠自覺模仿,但是,當學生遇到較困難的音時,通過給予必要的語音理論知識指導,自覺控制發(fā)音器官,進而自覺地進行練音和糾音,加快學習進程。通過這種方法學習的單詞和句子,既著眼于語音訓練的要求,又考慮到常用、簡單、上口,便于應用。
二、詞匯教學方法
“圖標法”即用具體的實物或用圖片來說明詞語的意義。比如講“水杯”時,老師可以拿起一個水杯給學生們觀察。這樣有益于學生迅速建立起字形、聲音和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但由于能夠這樣舉例的詞語不多,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
“直譯法”即將所學的詞語翻譯成母語。比如說“美麗”,如果所教的學生母語是英語,那么可以翻譯為beauty,有助于學生理解漢語詞語“美麗”的意思。但這種方法的使用應謹慎,因為兩種語言的詞語的意思不一定完全對等,當用學生母語里的詞語來解釋漢語的話,老師應當適當?shù)恼f明這個漢語詞語與母語中的哪一個意思相等。
“以舊帶新法”即用已經學過的詞語來解釋新的詞語。比如說“憤怒”,學生可能不明白它的意思,但是“生氣”這個詞應了解其意思,所以這時可以解釋說“憤怒”就是“生氣”的意思,先讓學生知道“憤怒”的基本意思,之后再適當?shù)匮a充說明兩個詞有何區(qū)別。
“義素分析法”即通過分析組成所教的詞語的各個字的意義來解釋說明這個詞語的意思。比如“低能”,通過詞語里面的“低”是“低下”,“能”是“能力”“智能”的意思,說明“低能”就是“能力或智能低下”。
“模擬法”即類推法。比如學習“鞋店”這個詞時,可以告訴學生這個詞語與之前學習過的 “帽店”是一類型的詞語,“鞋店”是賣鞋的地方,“帽店”也就是賣帽子的地方,從“鞋店”的意思推出“帽店”的意思,運用了模擬和類推的方法。
“語境教學法”即先不解釋所教的詞語的意思,先用母語大致翻譯一下,然后舉出大量的實例,讓學生從實例中去體會。比如“美麗”,先用英語先解釋一下其意思,然后再大量舉例:“這個姑娘很美麗”、“這個小鎮(zhèn)很美麗”、“這座房子很美麗”,之后再倒過來舉例:“美麗的姑娘”、“美麗的小鎮(zhèn)”、“美麗的房子”等。讓學生通過大量實例體會,把握詞語意義。
三、語法教學方法
首先,在初級階段必須堅持隨機教學,同時到一定階段適當進行帶總結性的、又有一定針對性的“鞏固基礎語法”教學。
隨機教學即在學習漢語的初級階段,通過課文、練習、講解病句學習漢語語法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講授,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應注意以下兩方面: 第一,課文的選用和編排不能片面地決定于課文要教的內容,應該按課文中的語法點來編寫和安排課文;第二,在一定階段,有必要的進行帶總結性的和一定針對性的“鞏固基礎語法”教學。
其次,采取點撥式教學法。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抓住學生在學習漢語過程中出現(xiàn)的帶普遍性的語法錯誤,并給予糾正,而且還要求漢語教師善于分析學生出現(xiàn)某種語法錯誤的原因,并找到解決其錯誤的方法,針對其錯誤,作出明確而通俗的說明。
幾十年來,對外漢語教學經學界同仁們幾代人的苦心孤詣、慘淡經營,不斷從其他的有關學科里汲取新的營養(yǎng),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巨大的發(fā)展。但是因為作為一門年輕學科的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理論還不太成熟,出現(xiàn)分歧在所難免??傊?,我們應樹立明確的學科意識,共同致力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理論建設。
參考文獻:
[1]程美珍,趙金銘.基礎漢語語音教學的若干問題[M]. 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5.
[2]林 燾.語音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1996,(3).
[3]孫德軍.對外漢語詞匯及詞匯教學研究[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4]陸儉明.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