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琛琛
摘 ?要:婦女的解放問題已經(jīng)不單單是社會問題,而是開始被文學家和藝術(shù)家廣泛關(guān)注。在魯迅的文學作品中,對于婦女解放問題一直保持冷靜的頭腦,持審視態(tài)度。在魯迅的多篇小說中,對婦女所受的苦難和不公平待遇給予深切的同情,但是這些同情并非像今天一樣帶有感性色彩,而是深層次的直視婦女身上的奴性和各種病態(tài)的行為。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通過魯迅的作品對婦女的解放問題進行相關(guān)的探討。
關(guān)鍵詞:婦女;婦女解放;魯迅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1-0-01
魯迅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對婦女的解放問題較早關(guān)注的文學作家之一。魯迅的雜文被認為是長槍、短劍。在魯迅所創(chuàng)作的多部著作里面,都形象鮮明的塑造了諸多婦女人物形象,魯迅對當時婦女所處的環(huán)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復雜心理。所以,對婦女的解放問題的思考,一度出現(xiàn)矛盾。本篇文章著重針對魯迅文中的婦女人物形象“祥林嫂”和“子君”來分析魯迅當時對婦女解放問題的思考。
一、婦女解放問題的提出
五四運動轟轟烈烈的提出了婦女解放運動,魯迅作為革命家和文學家自然走在時代的前沿。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出現(xiàn)使社會上出現(xiàn)了許多新奇的事物,也是一個發(fā)現(xiàn)“人”的時代,故而以魯迅“立人”的思想促使他在作品中塑造了許多的婦女人物形象。進而清楚的對婦女解放問題進行深刻的思考。處于對婦女的同情和希望婦女自身能夠擺脫社會枷鎖,成為一個魯迅的主要思想,故此提出了婦女解放問題。然而,魯迅也很清楚的認識到,中國婦女的解放問題具有復雜性,“人格平等的道德標準”和“男女都有一律應守的契約”刻板層次上,同時對康有為所提出的婦女裹足問題也有所不同,這些討論都在把婦女的問題標榜出來,然后就沒有下文了,對于問題的解決,卻遲遲找不到出路。
在《祝?!愤@篇小說中,魯迅塑造的祥林嫂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禮教殘害婦女的血淋淋的現(xiàn)實,要遵守“三綱五?!?、“三從四德”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祥林嫂,到最終也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從根本上來說,祥林嫂擺脫不了神權(quán)、族權(quán)和夫權(quán)的枷鎖,最終導致祥林嫂悲慘的命運。這樣的結(jié)果對地層社會的婦女從封建禮教中解脫出來敲響了警鐘。而魯迅的另一篇小說《傷逝》里面所塑造的婦女人物形象“子君”是對婦女解放斗爭探索的新婦女形象。在“子君”形象的塑造中,魯迅對子君自己的獨立人格進行捍衛(wèi)的時候是非常贊賞的,“我是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quán)利”,這句話,讓婦女的解放看到了曙光,也說明,魯迅認為婦女解放的道路還是能夠走通的。
二、婦女解放道路的探索的郁郁而終
(一)安于現(xiàn)狀的農(nóng)村婦女
魯迅在小說中往往把農(nóng)村婦女看成是封建社會的遵守者,他們對新世紀的來臨還沒有覺醒,自身的奴性還有得到絲毫的削減,所以,魯迅對這類農(nóng)村婦女雖然同情,但是也“怒其不爭”。這類人物最典型的人物塑造應該是《祝?!樊斨械摹跋榱稚薄O榱稚┰诙鄽q的時候就是去了丈夫,自己為了不讓婆婆買掉,就獨立的做了被人的幫工,這個時候看起來她是擺脫了封建禮教,不過后來依舊在大白天被她的婆婆劫了回去。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并非是一個消極的人物,盡管后來的丈夫也死掉了,雖然是她對改嫁反抗過,力圖尋求自身的解放,但是仍舊是屬于回歸的那類婦女。
(二)知性婦女的吶喊
在封建社會與封建禮教斗陣的女性其實也存在,大多都是知識分子,她們追求自身的解放,尋找能夠棲息的地方。但是由于她們已經(jīng)被封建禮教這個大籠子關(guān)得太久,她們就像籠子里面的小鳥,不知道外面還有多少的貓貓狗狗,因此最終的結(jié)局可想而知。魯迅筆下《傷逝》中的“子君”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感召下,對自身的權(quán)利進行思索,想要突破傳統(tǒng)的三綱五常的女性知識分子的代表,她在當時喊出了時代的婦女解放的最強音——我是自己的。子君一心為了自身的愛情,不顧父親家人的反對,大膽的和愛人同居,打破舊世俗的觀念,盡管“子君”但是最終依舊沒有逃出舊社會的魔掌,沒有得到婦女應有的權(quán)利,但是“子君”的所作所為也正好給舊社會一記響亮的耳光。
三、魯迅的婦女解放思想在當今的意義
魯迅從根本上那關(guān)心婦女,希望中國社會的婦女都能得到解放和婦女自身權(quán)利的擁有,但是同時,魯迅也敢于拿掉新時代婦女頭上的光環(huán),給婦女的處境敲響警鐘。比如魯迅強調(diào)婦女應該經(jīng)濟獨立,但是也表明經(jīng)濟獨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可否認的是,盡管社會有它的詬病,但是魯迅也站在一個客觀角度,冷靜、現(xiàn)實的指出了婦女身上“劣根的國民性”,并給予了無情的解釋和批判。當然,今天的社會已經(jīng)不同于魯迅的社會,隨著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人民安居樂業(yè),婦女的權(quán)益已經(jīng)在法律上得到了保護,享有和男人一樣的各種權(quán)益。今天女性的解放自然也離不開男性的支持和理解,因此女性要想實現(xiàn)自身的解放還得群求自身的力量,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同社會的契合度,提高自身的主人意識,提高自身判斷力,如果做不到這些,不管法律怎么立法承認婦女的權(quán)益,最終女性都還是逃不出“奴性”的怪圈。因此,現(xiàn)當代,提升女性的思想境界和鞏固女性的經(jīng)濟地位才是女性真正解開枷鎖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郜潤科,張計生.魯迅對中國婦女命運問題的探索──從魯迅小說中的三個婦女形象談起[J].開封大學學報,1997,02:29-33+19.
[2]曹建玲.魯迅對于婦女解放問題的思考[J].魯迅研究月刊,2004,05:52-56.
[3]張雪山.關(guān)于魯迅小說《傷逝》的解讀與思考[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4:44-51.
[4]劉小林.五四時期的“個性解放”思想與中國婦女解放運動[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5: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