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明
高壓氧對新生兒缺氧性腦損傷患兒的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的影響
韓秀明
目的 探討高壓氧治療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患兒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的影響, 為今后HIE患兒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80例HIE患兒, 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 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高壓氧治療,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NSE水平的變化情況。結果 治療前, 兩組患兒的NSE水平間比較無明顯差異, 治療7 d后觀察組的NSE平均水平為(7.36±3.49)μg/L, 對照組NSE平均水平為(9.87±3.54)μg/L, 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開展高壓氧治療能夠明顯降低HIE患兒的NSE水平, 減輕臨床癥狀與對腦細胞的損傷,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高壓氧;新生兒缺氧;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
HIE指處于圍生期的新生兒由于窒息或缺氧等原因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腦損傷, 是圍生期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危害較為嚴重的疾病之一, 如不及時治療會造成患兒腦癱、癲癇和智力、聽力障礙甚至死亡[1]。本文中將探討高壓氧治療對HIE患兒NSE的影響,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80例HIE患兒, 按照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中, 男25例, 女15例;胎齡37~41周, 平均胎齡(39.36±1.26)周;HIE分級:輕度23例, 中度18例,重度9例。觀察組中, 男23例, 女17例;胎齡38~42周,平均胎齡(39.78±1.64)周;HIE分級:輕度21例, 中度22例,重度7例。兩組患兒均符合《實用兒科學》[2]中關于HIE的相關診斷標準, 兩組患兒在性別、胎齡、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保暖、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吸氧、控制驚厥等常規(guī)治療, 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高壓氧治療[3]。高壓氧艙選用YLC 0.5/1.2型嬰兒透明氧艙(武漢船舶工業(yè)公司第701研究所), 壓力0.04~0.08 MPa, 全程換氣穩(wěn)壓30 min, 升壓減壓時間15~20 min, 氧濃度100%, 艙內(nèi)溫度為24~26℃, 入艙時間1~1.5 h, 1次/d, 10 d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出生3 d時與治療7 d后測量血清NSE水平, 并對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針對所得資料進行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 兩組患兒的NSE水平間比較無明顯差異, 治療7d后觀察組的NSE平均水平為(7.36±3.49)μg/L, 對照組NSE平均水平為(9.87±3.54)μg/L, 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NSE水平情況對比
表1 兩組NSE水平情況對比
注: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7 d后觀察組4016.42±4.73 7.36±3.49a對照組4016.55±4.279.87±3.54 P>0.05<0.05
我國每年新生兒的出生數(shù)量約為2200萬, 其中12.8%[4]會由于窒息導致缺氧缺血性腦病, 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致殘率與致死率非常高, 嚴重威脅患兒的健康發(fā)育, 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負擔。因此, 及時有效地治療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的預后至關重要。
當大腦神經(jīng)細胞受損、變性或崩解時, 會增加血腦屏障的通透性, 使NSE大量釋放到腦脊液與血液中, 導致血清NSE水平異常升高, 因此NSE是衡量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的指標, 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治療效果與預后預測的重要作用[5]。
通過本組研究, 可以發(fā)現(xiàn)治療7 d后觀察組的NSE平均水平為(7.36±3.49)μg/L, 對照組NSE平均水平為(9.87±3.54)μg/L,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高壓氧可以提高氧分壓, 提高腦細胞的攝氧能力, 改善腦細胞的有氧代謝和激發(fā)腦細胞活性, 減輕腦細胞損傷。
總之, 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開展高壓氧治療能夠明顯降低HIE患兒的NSE水平, 減輕臨床癥狀與對腦細胞的損傷,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魯利群, 徐冰.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療效探討.四川醫(yī)學, 2008, 10(25):233-235.
[2] Matehett G A, Martin RD, Zhang J H.Hyperbaric oxygen thempy and cerebral ischemia:neuroproteetive mechanisms.Neurol Res, 2009, 31(2): 114-121.
[3] 魯利群, 江俊.高壓氧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血清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的影響.西南國防醫(yī)藥, 2010, 20(3):237-239.
[4] 楊于嘉.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機及存在問題.
臨床兒科雜志, 2008, 26(3):165-168.
[5] 熊東霹, 郝艷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清NSE變化與意義的研究.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08, 23(5):524-52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2.076
2014-09-03]
265600 蓬萊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