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丙娟
對婦產科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效果探析
王丙娟
目的 觀察婦產科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后的臨床效果。方法 100例婦產科患者采用回顧性方法進行分析, 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 對照組采用針對婦產科患者的常規(guī)性護理方法, 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方法, 在進行相同時間的護理干預之后,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護理過程中出現控訴和欠缺的例數明顯低于對照組, 而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及相關疾病預防與保健知識知曉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針對婦產科患者采用人性化護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 可以有效改善護理質量, 提高護理效果, 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婦產科;人性化護理;臨床效果
近年來,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 經濟水平不斷的提高, 但隨之而來的是工業(yè)的污染、環(huán)境的惡化加之食品及藥品的不安全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增加, 導致一些女性的生理健康每況愈下, 使得婦科疾病逐年上升并逐步呈現年輕化趨勢。而婦產科疾病由于涉及到了患者的隱私及與性生活有關的話題, 患者常常難以啟齒, 在進行病史資料的收集過程中給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帶來雙重的打擊, 因此容易使患者發(fā)生焦慮、緊張、恐懼的心理。然而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護理模式的轉變, 在如今的護理工作中, 要以患者為中心,給予其人性化的關懷與指導, 使患者能夠在生理、心理、社會等各個方面的需要得到滿足, 讓患者充分感受到醫(yī)院護理服務的內涵, 提高臨床護理工作人員的內在素質以及護理服務水平, 這樣才有利于提高臨床效果[1]。
1.1 一般資料 從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一附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間住院就診的婦產科患者中抽取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56歲, 平均年齡(30.27±5.22)歲, 觀察組患者年齡22~55歲, 平均年齡(30.53±5.03)歲, 兩組患者在年齡、文化程度、病程、病情等各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針對婦產科患者的常規(guī)性護理方法, 包括嚴格遵照醫(yī)囑, 做好基礎護理, 對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的健康宣教等。
1.2.2 觀察組護理方法 在針對婦產科患者進行常規(guī)性護理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方法, 包括入院后與患者及其家屬及時進行溝通, 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病情、治療經過、治療效果及對本病的相關知識了解程度等, 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護理評估, 然后制定出與其相對應的護理計劃, 最后實施相對應的護理措施[2]。在護理過程中, 及時發(fā)現患者出現的問題并給予及時有效的解決, 同時告知患者及家屬相關疾病的有關知識及護理常識。婦產科疾病往往涉及到患者的隱私, 所以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 要以患者為中心, 做到微笑服務, 及時滿足患者的需求, 體諒患者的痛苦, 注意患者的情緒及心態(tài)的變化, 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的心理, 多和患者解釋治療的目的, 使患者能夠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主動配合治療, 這樣才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3]。比如在為患者進行婦科檢查中陰道窺器的檢查時, 由于患者個性的文化水平、思想觀念、宗教信仰的差異, 應對患者進行合理有效的解釋安慰, 盡可能的動作輕柔, 減少患者的不適感, 這樣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 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1.3 臨床效果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分別從護理過程中出現控訴例數、出現欠缺例數、患者的滿意程度及相關疾病預防與保健知識知曉度四個方面進行觀察。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過程中出現控訴和欠缺的例數明顯低于對照組, 而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及相關疾病預防與保健知識知曉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觀察(n, %)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 防病治病意識的提高, 人們對醫(yī)療衛(wèi)生保健質量的要求亦越來越高, 因此, 護理人員面臨著日益繁重的護理工作[4]。婦產科作為臨床上四大主干學科之一, 一方面接診患者都為女性, 年齡跨度比較大, 小到幾個月的嬰幼兒, 大到耄耋之年的女性;另一方面住院的患者中不僅包括具有病理疾患的女性, 還包括正常生理過程的孕產婦, 不同階段的女性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生理變化, 因此婦產科較其他科室復雜而且特殊。以往的常規(guī)護理已經無法滿足婦產科臨床的特異性及患者的需求。而人性化護理在“生理-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轉變的大壞境中脫穎而出 , 它不僅體現了護士端莊的儀表, 優(yōu)雅的舉止, 更體現了護士對護理工作強烈的責任感[5]。而作為一個個性化的并且行之有效新型護理模式, 護士利用所學的專業(yè)知識, 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為患者減輕痛苦, 使患者能夠在生理、心理、社會等各個方面的需要得到滿足, 提高患者的臨床滿意度, 對于疾病的康復與治療也起到積極的意義。
綜上所述, 對于婦產科患者這一特殊群體采用人性化護理效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 不僅可以有效改善護理質量, 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護理效果, 增加患者的臨床滿意度, 人性化護理更適合與婦產科的患者。
[1] 關義瓊.人性化護理在宮頸癌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27):39-40.
[2] 鄭云娣, 王菊吾, 陸彩萍.人性化護理在臨床應用中的研究.護理研究, 2008, 22(3C):824.
[3] 王雅麗, 甑海鷹, 胡寶軍.淺談護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 2012, 10(3):255-256.
[4] 劉允英.453例剖宮產圍手術期臨床護理.中國現代醫(yī)生, 2009, 47(29):78-80.
[5] 趙月英.剖宮產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當代醫(yī)學, 2008, 14(22): 153-15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5.172
2014-10-09]
473058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護理系婦兒護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