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蕓 劉衛(wèi)芳 王文武
保留子宮血管部分子宮切除術與次全子宮切除術療效比較
蔣 蕓 劉衛(wèi)芳 王文武
目的 探討保留子宮血管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功血)及多發(fā)性子宮肌瘤的臨床價值。方法 行保留子宮動脈上行支的子宮部分切除術患者34例為觀察組, 同期行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97例為對照組。觀察兩組療效。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復發(fā)率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前后比較, 對照組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更年期癥狀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保留子宮動脈上行支的子宮部分切除術優(yōu)于傳統(tǒng)次全子宮切除術, 值得臨床推廣。
子宮肌瘤;次全子宮切除術;保留子宮動脈上行支的子宮部分切除術;卵巢功能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 由平滑肌及結締組織組成, 常見于30~50歲女性, 20歲以下少見。子宮腺肌病多發(fā)生于生育年齡的經產婦, 常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子宮肌瘤, 主要癥狀是月經改變和進行性痛經, 無根治性的藥物, 手術是主要治療手段。功血是由于生長內分泌軸功能紊亂造成異常子宮出血, 分為無排卵性及有排卵性子宮內膜出血兩大類[1]。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不宜用藥, 無生育要求, 尤其是不易隨訪的年齡較大的患者多采用手術治療。對于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功血患者有手術指征者, 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是子宮全切術或次全子宮切除術, 手術后供應卵巢的血管減少50%, 可加速卵巢衰竭[2]。傳統(tǒng)子宮切除可影響卵巢的血液供應, 加速卵巢功能衰竭的進展, 而且術后有可能發(fā)生殘留卵巢綜合征而卵巢是女性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不僅參與生育和維持月經, 還對內分泌代謝起重要作用[3]。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比較了次全子宮切除術及保留子宮動脈上行支的子宮部分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及功血對患者內分泌、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行保留子宮動脈上行支的子宮部分切除術患者(34例, 觀察組)與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97例, 對照組)作為研究對象, 兩組患者均為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或頑固性功血, 有子宮切除指征。年齡42~50歲, 藥物治療效果差, 無生育要求。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次子宮切除術, 觀察組患者保留子宮動脈上行支的子宮部分切除術:沿著兩側子宮動脈上行支內側2 cm處, 楔形切除大部分宮體至所保留的宮體下段(宮頸內口上2~3 cm處)[4]。如果宮體側壁或下段有肌瘤,需先剝除肌瘤, 再切除宮體。保留的兩側宮壁用1號可吸收線間斷“U”字縫合, 關閉死腔, 并用1號可吸收線間斷縫合漿肌層, 減少粗糙面, 形成小的子宮體。手術中為防止出血,在子宮峽部用橡膠止血帶結扎, 為避免保留的子宮及卵巢缺血壞死, 橡膠條止血帶每20 分鐘放松1次, 且不能結扎過緊。切除時兩邊的子宮壁要盡量保持對稱一致, 仔細觀察并剝除殘留的病灶。
1.3 觀察指標
1.3.1 術中及術后 記錄手術時間、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復發(fā)率。
1.3.2 女性性激素水平的變化 術前及術后6個月測定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雌二醇、孕酮, 觀察患者卵巢功能的變化、更年期癥狀。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產情況和術后隨訪 兩組手術時間、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復發(fā)率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 兩組手術前后血中性激素水平及更年期癥狀比較 術前兩組血中E2、P、FSH、LH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與術前比較, 對照組E2、P、FSH、LH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而觀察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更年期癥狀對照組97例患者出現26例, 占26.8%, 觀察組34例患者無一例發(fā)生更年期癥狀,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兩組臨產情況和術后隨訪比較( x-±s, %)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血中性激素水平比較( x-±s)
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 臨床表現與肌瘤的類型和有無變性相關, 最常見的癥狀是月經改變, 無癥狀一般不需要治療, 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其中肌瘤切除術適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子宮切除術適用于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惡變者, 包括全子宮和次全子宮切除術, 其最大的優(yōu)點是可以避免復發(fā)。作者在對次全子宮切除的患者進行隨訪中發(fā)現, 有些患者手術后逐漸出現血管舒縮癥狀, 如潮熱等, 自主神經失調癥狀, 如心悸、眩暈、頭痛、失眠、耳鳴等, 精神神經癥狀, 如激動易怒、焦慮不安或抑郁等。而選擇行保留子宮動脈上行支的子宮部分切除術的患者則未出現類似更年期癥狀。子宮側供給卵巢的血液約占其血供50%~70%, 子宮切除后卵巢失去了大部分血供及營養(yǎng)支持, 必然會導致功能減退甚至早衰。本研究表明子宮切除可影響卵巢內分泌功能 , 子宮切除術切斷子宮動靜脈對保留下來的雙側卵巢血供造成影響, 從而導致卵泡退化, 激素產生減少, 術后4~5 年出現卵巢功能衰退[3]。保留子宮血管次全子宮切除手術在子宮切除后保留了兩側子宮動脈上行支, 維持卵巢動脈的正常血供, 因此卵巢分泌功能未受明顯影響,此術式可延緩卵巢功能早衰;同時, 殘留的子宮內膜能夠分泌許多生物活性物質, 參與子宮功能狀態(tài)、生殖平衡及全身的生理調節(jié)[4]。子宮切除術后患者重度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fā)生率亦明顯高于正常人群。本研究中, 97 例行傳統(tǒng)次全子宮切除術的對照組患者術后與術前相比, 血清FSH水平升高伴E2水平下降, 且圍絕經期癥狀明顯; 而行保留子宮血管子宮部分切除手術的觀察組34例患者術后血清性激素水平較術前相比較, 變化幅度小于對照組, 其圍絕經期癥狀發(fā)生率亦較對照組明顯降低。研究結果表明保留子宮動靜脈卵巢支可較少影響卵巢血供, 降低手術對卵巢激素分泌的影響;同時該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功能恢復時間、術后復發(fā)率與對照組相比,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子宮內膜不僅是雌激素的靶器官, 而且是功能復雜的內分泌器官,其分泌許多生物活性物質, 參與子宮功能狀態(tài)及全身生理調節(jié)[4]。子宮上分布大量的雌、孕激素受體, 對保持婦女內分泌的相互作用有很大益處, 保留動脈上行支的子宮部分切除術不但可以解除患者病痛, 還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女性器官功能, 對患者身心健康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颊咝g后仍有少量月經來潮, 可以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現代醫(yī)療的目的不僅需要解除患者的病痛, 還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4]。保留子宮動脈上行支的子宮部分切除術較好地保留了子宮, 保留了卵巢的血供, 使術后的卵巢功能幾乎不受影響, 本組隨訪結果證實了這一結論。保留子宮動脈上行支的子宮部分切除術相對于次全子宮切除術來說, 其最大的優(yōu)點是最大限度地保持盆腔器官的完整性。保留子宮能保留部分雌、孕激素受體及子宮血管, 因而對卵巢功能也無不利影響, 對患者全身影響小, 是較理想的一種新的手術方式。
[1] 謝辛, 茍文麗.婦產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3:310, 344.
[2]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4:2082.
[3] 徐莉輝.殘留卵巢綜合征.中外醫(yī)療, 2009, 29(8):26.
[4] 劉新民.婦產科手術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3: 140-204.
Curative effect comparison between partial hysterectomy retaining uterine blood vessels and subtotal hysterectomy
JIANG Yun, LIU Wei-fang, WANG Wen-wu.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 Anhui Huainan Xinkang Hospital, Huainan 232007,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value of retaining uterine blood vessels in the treatment of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and multiple uterine fibroid.Methods A total of 34 patients, who received partial hysterectomy retaining ascending uterine artery, were taken as observation group.Another 97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btotal hysterectomy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chosen as control group.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operation time, bleeding volume, 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 time, and recurrenc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differences of estradiol (E2), progesterone (P),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and luteinizing hormone (LH) levels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while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difference of climacteric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Conclusion Partial hysterectomy retaining ascending uterine artery is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subtotal hysterectomy,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Uterine fibroid; Subtotal hysterectomy; Partial hysterectomy retaining ascending uterine artery; Ovarian function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011
2014-08-28]
232007 安徽淮南新康醫(y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