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躍妹
摘 要:本文以一節(jié)課解讀特級教師是怎樣煉成的,從理念的體現(xiàn)、器材的選擇、語言的智慧、手段的巧妙四個方面進行了具體的闡述,希望給廣大老師以借鑒、啟發(fā)。
關鍵詞:特級;理念;器材;語言;手段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03-0067-01
特級教師是國家為了表彰特別優(yōu)秀的中小學教師而特設的一種稱號,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學的專家。而筆者所在的學校有三位在職在崗的小學體育特級教師,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筆者從多方位進行了觀察,聽其言、觀其行,收獲頗多。他們一堂堂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扎實又不失靈動、激情與智慧并存的體育課讓人贊嘆不已;他們對課堂的調(diào)控、對教材的解讀和把握,彰顯了名師的個人魅力和深厚的教學素養(yǎng),讓人折服?,F(xiàn)以特級教師俞向陽的三年級《武術:手型和步型》一課為例——觀體育特級教師俞向陽三年級“武術:
手型和步型”一課有感,談一談特級教師究竟“特”在哪里?
一、“特”在理念的體現(xiàn)
本節(jié)課的設計理念是:以實踐行為體現(xiàn)課標理念,追求“常態(tài)性、有效率、有生成、有待完善的”課的平實過程,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多種學練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能力投入的武術教學場,激發(fā)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武術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其效果是: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趣味盎然的學習情境,使學生不僅學會武術基本“手型和步型”動作,同時也發(fā)展了靈敏、速度、柔韌、力量等身體素質,學生在“體驗式”“信任式”的學練中感受武術學習的快樂,在練習中掌握方法,學會合作,找到自信,有效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整堂課從理念到效果,釋放出的真正是接地氣式的、追求常態(tài)的、有真情實感的,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過程中的一股課堂精神、課堂魅力。
二、“特”在器材的選擇
本課使用生活中常見物品——碗墊(軟塑料墊)來達到不平凡的效果。首先是碗墊軟軟的,安全性高,乍看到這個器材,筆者都不能與武術教學相結合,單純以為用碗墊的顏色和上面的數(shù)字,自然分組分號,作一個標志物而已。但是俞老師用這個墊子不但用作標志物,而且還用它來做韻律操,更讓我驚訝的是,她將碗墊用到了武術的手型和步型當中。在學生練習弓步時,將碗墊放在大腿上,如要使碗墊不滑落,學生只能做出“前腿弓與地面平行”這個正確動作來。然后學生在練習馬步和歇步時,又將碗墊放在頭頂上保持平衡,促使學生必須要挺胸立腰,實在高效的解決了本課的重難點,讓筆者佩服得五體投地。最后她又將碗墊用于游戲“金雞獨立”和“翻翻樂”當中,真是把有限的墊子用于無限的課堂當中去。
三、“特”在語言的智慧
俞老師善用形象的比喻、精煉的口訣來教,她始終抓住了學生的“眼球”。特別是主教材中,運用大量的動作口訣和動作要點,讓學生練得有動力,有鼓勁,有氣勢,有自信。如,手型動作口訣:拳似流星錘,掌是一扇門,勾手象鷹嘴。手型動作要點:沖拳不過肩,掌指齊眉尖,勾頂稍過肩。手型動作順口溜:拳拳拳,天馬流星拳;掌掌掌,降龍十八掌;勾勾勾,清風明月勾,使學生的“英雄情結”都被調(diào)動起來,讓聽課的老師都不禁熱血沸騰起來。
四、“特”在手段的巧妙
在熱身運動時,讓人眼前一亮,只見“少林、武當、峨眉、南拳”四大門派的“弟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在四個圓上苦練基本功,高人走、矮人走、武術行步、滑步、馬跑等,整個練習一氣呵成,學生練得興趣盎然,虎虎又神氣。三種手型教學中,通過挖掘三種手型的“好辦法”,如:突出拳的一個“卷”字和“壓”字,“我卷,我卷,我卷卷卷;我壓,我壓,我壓壓壓”,讓學生找到握拳的感覺。理解握拳要握緊,否則拳頭就沒有力氣。之后“拳的對對碰”“掌的搶答報名”“勾不動”等小游戲,讓學生學有所樂,樂中有獲。學習三種步型動作時,發(fā)揮學生自主能力,通過自我嘗試—教師引導幫助—集體糾正—集體展示—游戲鞏固等手段運用,在碗墊有效運用當中,讓學生學有所成。在學完手型和步型之后,俞老師用改編過的木頭人游戲帶領大家進行手型與步型相結合的“功夫秀”,讓學生嘗試到成功的喜悅,也引來了觀課老師的陣陣掌聲。
當然,“特”不是四個方面就能說完的。她還“特”在場地器材簡便易行;“特”在簡單有效的評價,那一句句“大拇指送給你們!”“好樣的!”“你的動作真帥!”“表揚少林隊!”“表揚南拳隊!”等。更“特”在注重德育滲透培養(yǎng)情操,在課伊始,就明確課堂口號:“勤學苦練,共同進步?!睂W生提出了希望,通過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體現(xiàn)武術的精氣神,有效滲透思想品德,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再回首,俞老師這節(jié)精彩的體育課,留給筆者的思考和學習的空間是無限的。但是,有人說過,上課是一種遺憾的美。筆者以為,本節(jié)課在步型教學中,在運用“頂”碗墊輔助動作技術學習的基礎上,沒能進一步考慮到從學生體能價值取向上進行拓展;在扎馬步時,可以讓學生跟時間比賽,看誰堅持的時間長,那樣就更加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