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雅林
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的實施效果觀察
鄧雅林
目的 觀察分析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的實施效果。方法 100例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手術患者作為對照組, 另選取100例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作為試驗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 給予試驗組患者人性化護理,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果。結果 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為(40.23±3.52)分優(yōu)于護理前的(57.54±1.89)分, 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00%高于對照組的70.00%(P<0.05)。結論 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的實施效果好, 患者滿意度高,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人性化護理;手術室護理;實施效果
隨著醫(yī)療意識的提高和醫(yī)療服務技術的進步, 傳統(tǒng)的“對癥護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 人性化護理也因此逐漸被護理人員所重視。人性化護理能夠讓患者感受到更多的關心和尊重, 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 讓患者可以在治療過程中處于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1]。本次研究中, 選取2013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的手術患者, 并對人性化護理的實施效果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本院100例手術患者作為對照組, 另選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100例手術患者作為試驗組。納入標準:①為本院手術患者;②患者知情同意后納入研究且配合完成隨訪者;③上報醫(yī)院醫(yī)學倫理會且獲得批準。對照組中男58例, 女42例;年齡22~80歲, 平均年齡(50.9±12.8)歲;試驗組中男57例, 女43例;年齡20~78歲, 平均年齡(50.8±12.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 給予試驗組患者人性化護理, 試驗組護理內容主要如下。①術前準備:于術前完成病史、過敏史的采集, 向患者及家屬講述手術室的情況,并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態(tài)、家庭情況和經濟情況等,幫助醫(yī)生完善術前評估, 結合治療方案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于術前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確保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精神需求;向患者詳細介紹術前術后的禁忌、麻醉師建議及其他注意事項, 介紹手術目標以提高患方配合度, 增加患者的手術信心。③術中護理:調節(jié)手術室內的濕度與溫度, 盡量遮擋患者的隱私部位, 注意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 通過聊天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以減少患者痛感。④術后監(jiān)測:確保準確的術后交接, 密切觀察患者有無異常狀況并及時與醫(yī)生溝通, 確?;颊咝g后的科學康復。
1.3 觀察指標 評價指標主要包括SAS評分和護理滿意度兩方面, 于患者入院前后根據焦慮自評量表統(tǒng)計患者的SAS評分;于患者出院時, 通過書面調查的方式統(tǒng)計護理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SAS評分為(40.23±3.52)分優(yōu)于護理前的(57.54±1.89)分(P<0.05);對照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00%(97/100)高于對照組的70.00%(70/100)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果比較[±s, n(%)]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果比較[±s, n(%)]
注:與護理前比較,aP<0.05,bP>0.05;與對照組比較,cP<0.05
組別例數護理前護理后護理滿意度試驗組10057.54±1.8940.23±3.52a97.00(97/100)c對照組10053.45±3.4549.34±5.34b70.00(70/100)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 人們對醫(yī)護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進而出現(xiàn)一種人性化護理模式, 近年來, 人性化護理成為發(fā)展最快的護理方法, 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 人性化護理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多本護理雜志提出, 優(yōu)化護理模式的首要目標是在“以人為中心”的基礎上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具有整體性、個體化、創(chuàng)造性以及高效率等特點[2]。人性化護理能夠讓患者感覺到更多的關心和尊重, 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 讓患者可以在治療過程中處于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因此, 本次研究中集中探討了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實施效果。
臨床經驗提示, 人性化護理可確?;颊咴谏矸矫娴某浞譁蕚? 同時也保證了良好的心理舒適度, 有助于患者配合醫(yī)務人員進行臨床治療[3]。研究指出, 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可影響治療效果, 因此通過良好的心理護理和臨床溝通是人性化護理中的必要內容, 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治療體驗[4,5]。本次研究中, 試驗組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得到顯著改善, 護理后SAS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 且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進一步體現(xiàn)了人性化護理的臨床優(yōu)勢。
綜上所述, 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的實施效果好, 患者滿意度高, 可考慮于合理范圍內加以推廣應用。
[1] 慕旭琴, 劉力嘉.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2, 2(11):147-148.
[2] 鞠建新, 梁新, 李穎, 等. 以人為本:護理管理的人性化管理.價值工程, 2012, 31(6):328..
[3] 陳麗萍.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2, 10(1):84-85.
[4] 閆艷.手術室工作中的護理管理及依法執(zhí)業(yè)問題.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 5(3):128-129.
[5] 韓芳, 魏民, 蘆鳳娟, 等.細節(jié)管理在神經外科患者手術護理安全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3):91-9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184
2015-04-27]
010017 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