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玲
【內(nèi)容摘要】開展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評價的研究有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指導意義。該文結合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實踐,從明確有效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發(fā)揮有效教學評價的主要功能、把握有效教學評價的主要內(nèi)容、細化有效教學評價的標準、優(yōu)化有效教學評價的方法五個方面就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評價作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教學 評價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課程目標,并從“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五個方面明確了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具體目標。語文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要以平時的語文教學活動,特別是日常的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為基礎。因此開展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評價的研究有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指導意義。下面結合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實踐,就此作初步的探討。
一、明確有效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
新課標指出:“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睂W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主要包括“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學習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边@是由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基本特點所決定的,也是由課堂有效教學必須依靠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互動合作決定的。
二、發(fā)揮有效教學評價的主要功能
新課標要求:“評價要充分發(fā)揮診斷、激勵和發(fā)展的功能。”科學正確的課堂教學評價能診斷課堂教學效果和效益,激勵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和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在課堂有效教學評價中,教師尤其要注重其促進功能,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做到不再“唯我獨尊”,不再唯標準答案是從,真正的文本作品絕不是一首凝固的詩,教師應以博大的胸懷容納學生的百花齊放,也毫不吝嗇自己的贊美和獎勵。在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教學氛圍中,創(chuàng)新激情才會得到激活,也才會有主動、自由的創(chuàng)造性思考,從而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例如,對莫泊桑的小說《項鏈》主題的分析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有學生認為作品諷刺小資產(chǎn)階級的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也有學生以為揭示了“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這一生活哲理;還有學生認為反映作者對小人物人生命運的關懷,對其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當然,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握正確閱讀、客觀理解,切不能讓學生隨心所欲地歪解,偏離作品的主旨。
三、把握有效教學評價的主要內(nèi)容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評價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教師的教學狀況和成效,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況,以及時調(diào)整和改善教學過程,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形成對語文學習積極的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
對教師教的評價具體應包括備課、上課和課后輔導的有效性;對學生學的評價具體應包括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作業(yè)的效果。
四、細化有效教學評價的標準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應圍繞教學目標和師生雙方教與學的活動,分層次編制評價細目表。而不是以學生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作為評價標準,更不能以升學率作為評價指標。
在編制評價標準時我們首先要弄清什么才是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趙希斌認為:“教學的品質(zhì)決定了學生是否建立正確的學習觀,樂于學習、善于學習,這是影響他一生的重要因素?!碧K州大學王家倫教授提出:“學生學會的課就是好課,能讓學生學會的老師就是好老師。”筆者很贊同這種質(zhì)樸的說法。例如,課堂提問是讓學生學會的方法之一,然而在新課改下,有些教師這了追求課堂表面的熱鬧,或是提問膚淺而沒有思維深度;或是問題設置缺少層次性,不考慮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思維水平。如在學習《邊城》時,為探究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有教師設問:沈從文的作品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就《邊城》來講有何特定的思想價值?結果是學生一臉茫然,教師只能自己來解答,顯然這樣的提問是無效的。
另外,調(diào)動學生在表情達意上的積極性是實現(xiàn)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評價學生回答的問題時,表揚時可直接一點,而有出錯時,就要婉轉一點,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還要因人而異,因材施評。對于內(nèi)向的學生,就要積極鼓勵,啟發(fā)引導,切不可貿(mào)然切斷師生間的平等對話。教師要善于調(diào)控課堂氣氛,智慧地應對課堂生成,以自己的個人魅力來吸引學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優(yōu)化有效教學評價的方法
新課標提出:“提倡評價主體多元化。”教師是課堂有效教學主要的評價者,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主要靠教師的自覺反思和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對公開課、觀摩課競賽課等的評價可由領導、督導、專家、同行、教研員等參與聽課者進行實時評價。對學生的評價可由學生自評、互評、師評、家長參評等合作完成。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首先要客觀、真切。有人提出“賞識教育”,“多獎勵,少批評”,誠然,在激勵學生、增強自信、和諧師生關系、發(fā)展學生思維等方面的確有效,它讓教師放下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容許學生的不完美甚至是錯誤,讓學生感受到充分的人格尊嚴,不會因為分數(shù)的暫時落后和學習的一時困難而感覺自卑,這樣,能讓每一個學生充分發(fā)揮潛能。但教師也不能一味地賞識、褒揚,讓學生誤認為自己永遠不會有錯,而造成自滿或不愿直面錯誤的不良自我評價,所以,必須將批評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有機結合,從而有利于學生健康、持續(xù)地發(fā)展。比如,筆者班上有一學生,課外大量閱讀,積累了不少素材,加上有自己的思考,平時的作文經(jīng)常作為范文張榜,但該生的書寫習慣較差,一次,在賞析完他的作文后,筆者一分為二地在班上直接點出了他書寫的不足,他頓時臉紅了,剛剛還沉浸在其他學生羨慕的眼光中,轉瞬慚愧之情溢于言表,下課后,他主動找到我,向我保證以后一定注意書寫。筆者認為,如果僅僅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只見其一,不見其二,讓優(yōu)點蒙蔽學生的眼睛,作為中學生,談何正確客觀認識自我,倒不如大大方方地讓缺點也晾出來,直面它,修正它,學生收獲會更大,進步會更快。
其次要重視多元評價的結合,鼓勵創(chuàng)新性思維。教師并非評價的權威,語文教師不妨將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在自評中,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進行反思,了解自身的優(yōu)缺點,從而查漏補缺,而在互評中,學生提高自身的鑒別能力,所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先請一名學生回答,由其他學生評價,看是否有補充,在不斷補充中,學生的思路得以拓寬,思維也會變得活躍,在互評中認識自我,提高自我,而不拘泥于教師的所謂標準答案,也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教師應以教育理論和新課標理念為指導,充分認識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評價的重要意義,勇當語文教育教學的研究者、體驗者和實踐者,不斷探索與實踐,堅持反思與完善,在實現(xiàn)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過程中,和學生互相促進,共同成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趙希斌. 魅力課堂,高效與有趣的教學[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 劉春鳳. 淺論中學語文教學評價[J]. 讀與寫,2012.9(07):124-126.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東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