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巍 郭素芳
(四川省蜀通巖土工程公司,四川 成都 610081)
西南某滑坡?lián)岆U治理及治理效果評價
姚 巍 郭素芳
(四川省蜀通巖土工程公司,四川 成都 610081)
根據(jù)西南某滑坡變形現(xiàn)狀分區(qū)及穩(wěn)定性計算分析,提出采用上部滑坡區(qū)鋼管樁+裂縫封填+截排水溝,下部堆積區(qū)分流槽分流停淤的綜合治理措施,通過全過程監(jiān)測及治理竣工后汛期考驗,指出應急治理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變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高位滑坡,搶險治理,效果評價
該滑坡位于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松新鎮(zhèn)上游村8組,黑水河右岸S212省道K85+600處的高陡斜坡上?;缕骄鶎捈s250 m,長約400 m,滑體厚約15 m~30 m,為一中層滑坡,體積約176×104m3,為大型牽引式滑坡?;w區(qū)以第四系碎石土為主,前緣松散架空,碎石成分主要為砂巖和泥質砂巖。碎石土厚度3.6 m~24.2 m。下伏基巖為奧陶系灰白、灰綠、褐黃色砂巖、紫紅色泥質砂巖、頁巖互層。受木河斷裂影響滑床基巖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強風化層較厚,鉆探巖芯較破碎。根據(jù)滑坡現(xiàn)狀特征情況,將滑坡分為滑坡區(qū)、坡面碎屑流區(qū)、坡腳堆積區(qū)。
該滑坡形成于2006年之后,多次發(fā)生小規(guī)模的滑動,滑坡前緣房屋出現(xiàn)多處開裂。2012年6月28日普格縣普降特大暴雨,該滑坡前緣初次發(fā)生較大規(guī)?;瑒?,約有20多萬立方米的滑坡物質剪出后在重力作用下順坡體溝道沖向坡腳,形成的堆積體堵斷公路,2012年8月16日上午10時40分,由于連續(xù)3 d的降雨,再次發(fā)生大規(guī)?;瑒樱_70余萬立方米滑體剪出后流向坡腳河床,崩塌造成公路阻斷長達600余米,堵塞黑水河河道100余米、河水水位突然上漲近4 m形成堰塞湖,阻斷交通15 d。將直接威脅滑坡體后部居住的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坡腳下的省道S212以及過往行人及車輛安全間接威脅黑水河上下游沿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本次應急治理目標為防止滑坡下滑堵塞黑水河形成堰塞湖。本次設計允許入河的土石方量為6.1×104m3。
本次應急搶險治理工程的總體方案如下:對強烈變形的滑坡Ⅰ區(qū)采用鋼管樁進行支擋,將滑坡物質攔擋于坡頂;在堆積區(qū)上設分流槽,將斜坡上堆積形成的坡面松散物質,可通過分流槽向堆積區(qū)兩側分流堆積,減少對黑水河主河道的淤積。另外在滑坡體外圍設截排水系統(tǒng),封閉滑坡體內的裂縫,防止地表水的下滲,提高滑坡的穩(wěn)定性。
根據(jù)上述治理方案設想,在滑坡前緣,設兩組鋼管樁,前緣第一組鋼管樁設3排、第二組設2排,兩組鋼管樁間距10 m,支擋滑坡體物質約為33×104m3,未進行支擋滑坡體物質方量為21×104m3;在下部堆積區(qū)設“V”形分流槽,槽寬10 m,分流滑坡物質約10×104m3,停淤約5.4×104m3。根據(jù)分析計算滑坡汛期內總的下滑沖出方量約為21.44×104m3,分流+停淤+河道停淤方量共21.5×104m3,大于下滑沖出方量21.44×104m3,基本達到防治目標。
2.1 鋼管樁
鋼管樁布設于滑坡前緣,平面延長約348 m,共527根,樁長26 m~40 m。鋼管樁整體布置4排,局部布置5排,分前后兩組布置。第一組設3排局部2排鋼管樁,第二組設2排,組間距為10 m。鋼管樁的樁徑為250 mm,內置168 mm鋼管,壁厚8 mm,鋼管樁的樁間距1.5 m,鋼管樁梅花形布設。管內高壓注入水泥砂漿,砂漿體強度30 MPa。樁頂以梁板相連。板下鋪設100 mm厚的C10混凝土墊層。
2.2 分流槽
為減少汛期碎屑流直接沖堵塞河道,同時避免滾石危及公路,在堆積體中開挖分流溝槽,中部堆積呈三角錐形成魚嘴分流,與兩側沖溝相連,以減少進入河道的固體物質,避免形成高大的堰塞壩。
分流槽“V”字形布置分級開挖,開挖坡比為1∶1.25,每10 m高設置一平臺,寬度為2 m;分流槽前部堆積錐,堆積體頂部平臺中間寬5 m,各級平臺寬度2.0 m,填方坡比按1∶1.25放坡,在坡腳設置1.5 m高,頂寬1.0 m,底寬1.5 m的漿砌塊石護腳。
滑坡?lián)岆U治理平面布置示意圖見圖1。
2.3 截排水系統(tǒng)
根據(jù)變形區(qū)的地形特點,在滑坡后緣設置截水溝,滑坡體內結合現(xiàn)滑坡體上的排水系統(tǒng)設置兩條橫向排水溝,用以減少坡體外水進入坡體,并且將坡體內的水及時排出坡體。設計截水溝截面為矩形,溝寬度為600 mm,深度為600 mm,厚度為300 mm。排水溝截面為矩形,溝寬度為400 mm,深度為400 mm,厚度為300 mm。截、排水溝均采用C10混凝土澆筑,溝壁厚0.3 m。截、排水溝每15 m設沉降縫。當坡比大于1∶2時必須采用適當?shù)南艽胧?,設置臺階式消能臺階,階高200 mm,部分陡坡段配合設置消能井工程。
2.4 裂縫封填
對坡體頂部牽引變形區(qū)的裂縫立即進行封填處理,避免地表水由此入滲而造成坡體穩(wěn)定性的進一步降低。針對滑坡體上32條寬大裂縫進行,回填采取分層回填夯實的方式,單次回填厚度不得大于30 cm,然后對封填的粘土夯實,壓實系數(shù)不小于0.90。
2.5 監(jiān)測方案
根據(jù)滑坡目前的變形特征及災情嚴重程度,滑坡動態(tài)監(jiān)測包括地表大地變形監(jiān)測,地下深部位移監(jiān)測及人工巡查,地表裂縫簡易監(jiān)測,雨量監(jiān)測。共布設平面、沉降位移觀測點15個,基準點3個,3個深部位移點。為對治理工程的工程治理和運行情況進行監(jiān)測,在鋼管樁頂部聯(lián)系梁上布置12個監(jiān)測點,用以監(jiān)測鋼管樁樁頂?shù)奈灰浦担源藖砹私庵豕こ痰淖冃魏椭ёo作用。水平位移變形觀測、垂直位移變形觀測:每2 d觀測一次,遇特殊情況應增加觀測次數(shù)(如大雨后、連續(xù)降雨期、工況急劇變化)或平常發(fā)現(xiàn)坡體變化亦應增加觀測次數(shù),1 d兩次。監(jiān)測點的布置為及時了解滑坡體變形發(fā)展趨勢,應急搶險工作的布置提供了及時有效的依據(jù)。
本次滑坡監(jiān)測施工于2013年5月15日開始,8月9日結束。利用布設的滑坡體上的地表平面位移分析和反映整個滑坡的變形及控制成果。根據(jù)現(xiàn)場降雨及時間順序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分析。
第一階段為主體搶險工程實施以前,滑坡變形量主要受降雨影響較大。5月23日~6月8日降雨較少,滑坡區(qū)平面位移最大累計值為2.4 mm,滑體趨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6月9日與10日的兩次降雨及鋼管樁施工影響,使得中滑坡區(qū)平面位移最大累計值為39.1 mm(JC07),且前緣Ⅰ區(qū)多點出現(xiàn)較大位移?;纶呌诓环€(wěn)定狀態(tài)。
第二階段為主體搶險工程實施。6月22日~27日持續(xù)降雨,日均降雨量達37 mm左右,滑坡Ⅱ區(qū)與滑坡Ⅰ區(qū)監(jiān)測點均相對趨于穩(wěn)定,在此期間呈現(xiàn)持續(xù)位移變形,但仍呈現(xiàn)相對穩(wěn)定趨勢。2013年7月2日~7月21日多次出現(xiàn)持續(xù)降雨。在此期間滑坡Ⅱ區(qū)各監(jiān)測點JC04,JC05呈現(xiàn)等量位移變化(日均位移量小于1.6 mm),連續(xù)強降雨期間呈現(xiàn)均無明顯位移變化趨勢,7月12日~7月21 日滑坡體整體趨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說明,滑坡應急治理工程的鋼管樁在7月15日結束施工,7月17日~7月21日 的連續(xù)強降雨對滑坡體未形成地表變化影響,鋼管樁支護工程已經發(fā)揮效果。
第三階段8月1日~11月14日對滑坡體前緣強烈變形區(qū)(Ⅰ區(qū))與中等變形區(qū)(Ⅱ區(qū))所布置的7個變形位移監(jiān)測點10個監(jiān)測組每日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以及各監(jiān)測點綜合位移曲線圖進行分析,在此期間,各監(jiān)測點平面位移10個監(jiān)測組日累計位移0.1 mm~0.2 mm?;聭敝卫砉こ痰匿摴軜对?月15日結束施工至11月14日滑坡體未見位移變形趨勢,應急搶險工程取得了良好的臨時防治效果。
滑坡降雨量與地表位移相互關系見圖2。
1)該滑坡2006年之后,發(fā)生大小規(guī)模的滑動數(shù)十次。對滑坡體周圍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坡腳下的省道S212通行及黑水河上下游沿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2)該滑坡為一中層大型牽引式滑坡,前期變形劇烈。通過對滑坡強烈變形區(qū)采用鋼管樁進行支擋,在下部堆積區(qū)設分流槽,在滑坡體外圍設截排水系統(tǒng),封閉滑坡體內的裂縫措施的實施有效控制住了滑坡的進一步變形。
3)通過對滑坡體進行監(jiān)測布置,表明搶險階段采取人工巡查,大地變形監(jiān)測,地下深部位移監(jiān)測出現(xiàn)裂縫等綜合監(jiān)測措施的實施,對滑坡變形分析、發(fā)展趨勢預測及指導搶險治理方案布置的及時性、合理性起到了關鍵作用。
[1] 徐邦棟.滑坡分析與防治[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1.
[2] DZ/T 0219—2006,滑坡防治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guī)范[S].
[3] 靳曉光,李曉紅,王蘭生,等.滑坡深部位移曲線特征及穩(wěn)定性判識[J].山地學報,2000,18(5):440-444.
[4] 張倬元,王士天,王蘭生,等.工程地質分析原理[M].第2版.北京:地質出版社,1994.
Evaluation on emergent treatment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southwestern landslide
Yao Wei Guo Sufang
(SichuanShutongGeotechnicalEngineeringCompany,Chengdu610081,China)
According to southwestern landslide de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stability computation analy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mprehensive processing measures of steel pipe pile+cracks sealing+drainage ditch of upper landslide region and shunt silt in lower accumulation area, carries out whole-process monitoring and completion examination during flood season,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at: the emergent treatment engineering achieves good treatment effect, the deformation i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s well.
high landslide, emergent treatment, effect evaluation
2015-06-25
姚 巍(1983- ),男,工程師; 郭素芳(1981- ),女,工程師
1009-6825(2015)25-0082-02
P642.2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