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通過對“繪畫性”進行基本定義的概括,充分表現(xiàn)出繪畫語言的基本特點,然后對于中國繪畫藝術的發(fā)展進行闡述,充分體現(xiàn)繪畫的在時間上的發(fā)展及其演變,接著通過對著名畫家的作品進行詳細的分析和闡述,表現(xiàn)出繪畫性在作品當中的表達和體現(xiàn),最終體現(xiàn)出繪畫語言在繪畫作品當中所起到的重要意義。
繪畫性的基本概括
大多數(shù)人將“繪畫性”一詞理解為“進行手工繪制的作品”,而這種觀點確不是完全正確的。此觀點雖然使得作品具有了一定的獨特性和唯一性,具有別人不能夠?qū)ζ溥M行機械性的復制的特點,同時也在某些方面,將繪畫性所產(chǎn)生的圖像與其他的圖像進行的很好的劃分,但是他們卻忽略了手工繪制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同樣存在這“繪畫性”的高、低、強、弱的區(qū)別,因此其所構造出來的作品同樣有所區(qū)別。
“繪畫性”是繪畫作品的基本屬性,其主要從繪畫性的語言方面進行著手,并涉及了繪畫當中所存在的多種因素,主要包括:繪畫的顏色、構圖特點、明暗關系、空間組成、筆觸方式、造型趣味以及畫面所存在的氛圍等綜合性因素?!袄L畫性”所產(chǎn)生的作品,其在視覺上所表現(xiàn)的形式則是作品的核心價值和靈魂所在。藝術家通過自己對于“繪畫性”的理解,運用自己獨具個性的藝術語言,通過畫面?zhèn)鬟_自己的精神,并充分表達自己對繪畫所存在的觀念以及情感。經(jīng)過社會的發(fā)展以及時代的變遷,“繪畫性”呈現(xiàn)出豐富多樣的羊毛形式,這種現(xiàn)象也同樣是繪畫藝術經(jīng)久不衰、流傳至今的魅力所在。
中國繪畫史中繪畫性的發(fā)展
中國的繪畫形式主要分為:中國傳統(tǒng)的中國畫以及后期才傳入中國的“油畫”。
中國傳統(tǒng)繪畫因其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具有極強的“繪畫性”特點。在某些方面,中國傳統(tǒng)繪畫崇尚“追求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兼?zhèn)洹钡奶攸c,其以“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念凸顯了中國美學當中所隱含的“意象美學”的特點,講究繪畫的用墨并注重繪畫的意境所在,以“抒情”的方式來對創(chuàng)作者的心境進行充分的表達。而油畫傳入的相對較晚,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思想解放以及改革開放給藝術帶來了自由的空間,繪畫形式也隨之呈現(xiàn)多樣化。進入九十年代之后,繪畫開始逐漸進入了對當代命題的研究階段。
作品當中繪畫性的表達
雖然當今科技的不斷進步,是的許多電子產(chǎn)品能夠更方便快捷的對對象進行快速的捕捉,并且是的圖像更加的逼真,但是這種逼真的具有仿制性質(zhì)的繪畫語言卻在一定程度上很難代替和取代手工繪畫作品。已付好的繪畫作品能夠很好的凸顯其“繪畫性”的特點,以下通過一些著名的繪畫作品對作品中的繪畫性進行闡述:
西班牙著名的寫實畫家——洛佩斯,其鐘情于對熟識的家具、城市街景等進行描繪。用極具詩性的繪畫方式使得某些很難如花的景物刻畫的栩栩如生、扣動人心。其著名系列作品《古蘭大道》,形象逼真的畫面當中卻又增添幾分畫面的“繪畫性”,是指畫面顯現(xiàn)出某種時間停滯而又保持永恒的藝術感。并通過繪畫技巧對主體的樓房進行極度精細的描繪,通過細膩入微的精妙筆觸,體現(xiàn)輕重虛實的空間效果,完美的將技術美感充分的融入“繪畫性”當中。
英國著名畫家龍恩·烏格羅,其作品嚴謹、簡約而又莊重。其作品為了追求更好的平面感,將色塊進行了充分的概括,并在色彩上對色彩進行明暗對比的消弱,充分表現(xiàn)出馬薩喬繪畫中的簡潔性,同時將“形式美感”充分從繪畫性當中體現(xiàn)出來。
繪畫性在當代語境中的意義
繪畫性作為我們一直堅守和追求的最終目標。其一,繪畫性的本質(zhì)則是繪畫有別于其他種類的藝術基礎,具有獨立存在的藝術價值??v觀當今的現(xiàn)代藝術,基本上所有的藝術都是在以為的表現(xiàn)其作者的觀念,在這種潮流和觀念的影響之下,人們大多將繪畫的重心定義在觀念之上,繪畫成為了觀念的載體。即使是這樣,對于繪畫性的特點我們同樣不可忽視,要盡力將其與觀念相結(jié)合。
其二,對于繪畫性的重視能夠與中國繪畫一脈相承,古時候,人們畫畫主要是在筆墨處理上凸顯出繪畫的語言性特點,很少注重題材以及內(nèi)容上是否新穎。我們可以直接從其繪畫技巧以及繪畫語言所形成的符號當中充分的識別他們的作品。
其三,對于作品來說,其所具有的當代性特點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時間限定的定義,而對于繪畫性來說則是比較持久并且永恒存在的實踐意義,如《韓熙載夜宴圖》,如今我們?nèi)タ吹臅r候,我們不會感到這幅畫是當代的,因為繪畫作品與我們所生存的年代不同,而這些話之所以能夠被流傳至今,則體現(xiàn)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有點語氣具有足夠強烈的繪畫性特點。
結(jié)論
本文充分通過對繪畫及其繪畫性的闡述,將油畫當中的繪畫性充分的通過理論基礎展現(xiàn)在穩(wěn)重,充分體現(xiàn)出在當今社會發(fā)展迅速的今天,繪畫依然具有不可代替的藝術價值,同時為愛好繪畫藝術的青年奠定一定的繪畫理論基礎,為以后對于更好的表達藝術語言及其其情感埋下伏筆。
作者簡介:張鵬翔(1974-),男,鄭州人,河南教育學院藝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