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得知《早安美國》節(jié)目組準備做一期韓松洞節(jié)目時,我非常興奮,此行一定會讓我大開眼界。我不知道,一大波挑戰(zhàn)正向我襲來,這一趟旅程會成為我終身難忘的回憶。
今年4月,我與來自《早安美國》的團隊在香港匯合,一起前往越南河內(nèi)。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探路,了解韓松洞內(nèi)直播是否可行,能否在一個特定的地點獲得衛(wèi)星信號。同時也要了解運送如此多設備到韓松洞的困難有多大,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實現(xiàn)。
韓松洞在叢林深處,增加了進入的難度,挑戰(zhàn)加劇,讓我們放棄了直接潛入洞內(nèi)的最初想法。
此次探路,我?guī)Я薉JI Inspire 1。大疆還從總部寄來一臺Phantom 3 Professional到越南,但被困海關,最終沒能趕上這次探路計劃。更糟糕的是,我自己的那臺Inspire 1在香港丟了。當?shù)匾患掖蠼砩毯臀胰〉寐?lián)系,二話不說就寄來一臺Inspire 1和幾塊電池,供我免費使用,給了我很大支持。
我們繼續(xù)前行,驅(qū)車一小時抵達設在Oxalis Adventure的大本營。我開始安裝Inspire 1,測試設備,為第二天的行程做準備。
雖然前往韓松洞探路的只是一支小分隊,卻離不開一群幕后人員的大力支持。我們找來搬運工人協(xié)助搬運設備、食物、帳篷和其他必備物品。就在最后打包的時候,我得知我的行李找到了,正在運往當?shù)貦C場。于是,安排一組搬運工留在營地,等我的行李到了再追趕我們。一到韓英洞的營地(韓英洞是越南饒同河穿越的一個洞穴,旱季時,饒同河會萎縮成一系列小水塘,洪水季節(jié)時,河水水位幾乎可上漲91米,離著名的韓松洞僅有數(shù)公里。),就看到一個大大的溶洞,里面有沙灘,藍綠色的水。我很快收拾好行李,準備好我的小悟。最初幾次試飛讓我覺得自己很像新手。洞口的風很大,小悟的飛行方向被打亂了。我用了好幾塊電池才讓小悟?qū)崿F(xiàn)懸停。洞口有500尺大,我試著接近洞口。洞口的風讓人不能隨便打桿,機器隨時可能會被風吹跑。我只記得,剛開始飛的時候,我的手在抖,整個人很緊張。
洞內(nèi)還有很多挑戰(zhàn)等著我們?nèi)タ朔?。首先是身體上的挑戰(zhàn)。這個地方還處于原始狀態(tài),我們必須自己徒步穿越叢林到達洞口,然后再爬進洞內(nèi)。其次是精神上的挑戰(zhàn),比如疲勞、脫水、悶熱和潮濕,還要面對復雜多變的地形,這些都會影響到人的精神狀態(tài)。經(jīng)過數(shù)小時的跋涉,我們終于小心翼翼地抵達黑暗而危險的洞內(nèi),衣鞋濕透,渾身都是灰塵,還要安裝好設備并準備飛行,這與平常任何一次飛行都不一樣。
最慘的是,洞內(nèi)沒有GPS,也沒有一塊平坦的地方讓無人機起飛和降落。洞內(nèi)沒有光,非常潮濕,還有霧。我必須全神貫注操作飛機,這是對精神的巨大考驗。還要應對炎熱、潮濕、灰塵和霧氣對設備帶來的各種挑戰(zhàn)。最后還有來自地形的挑戰(zhàn)。在韓松洞內(nèi)飛行完全不同于我之前的任何一次飛行經(jīng)歷,我有過多次室內(nèi)飛行的經(jīng)驗,但溶洞是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接下來一個月,我學到:在小的洞內(nèi)飛行比在大洞內(nèi)飛更容易。聽起來會有些矛盾,但飛韓松洞這么大的洞極其困難。對于初到韓松洞的人來說,對洞的深度沒什么概念,尤其當設備飛到500到1000尺遠的時候。再加上沒有GPS信號,我需要飛姿態(tài)模式,這種模式會讓飛機漂移。洞內(nèi)的風也會影響飛機的漂移,眼睛必須死死盯緊屏幕,但每隔15-20秒,我都會抬頭看看,看我站在哪里。小悟的錄影FOV為94°,圖像無畸變,有助于查看障礙物,但有限的視角讓人無法看到設備的上方或側面的情況。有時,我會把飛機懸停在半空中,然后看看周圍的情況。
誰能想到穩(wěn)定的云臺會成為障礙呢?是的,當我們在這么大的洞內(nèi)飛行時,很難在屏幕上注意到向左或向右的漂移,直到差點撞墻為止。必須使自己保持肩膀放松,手部放松。我意識到,開腳站立是最佳站姿,因為根本沒有平地可以站立。偶爾我也會站直或蹲下一點點,避開水滴或者滑坡。有時也會讓搬運工頂住我的肩膀,以防我在抬頭看飛機時翻倒。
探路之行成功,證明在韓英洞外直播的計劃可行,可以用小悟錄好的視頻。直播時可以用HDMI把小悟連到ABC的直播設備上。于是,我們回家開始準備。
兩周后,我們又相聚河內(nèi)。這次隊伍更加壯大,幾位專家和技術人員加入我們。此行我邀請了在Skynamic的同事Ferdinand Wolf,他是我認為世界上最好的飛手。他的技術很強,我倆強強聯(lián)合后隊伍更加強大。這次,我們不用背著沉重的設備穿越叢林,而是乘坐Mi-17直升機,尤其是在天氣越來越熱,越來越潮濕的情況下,坐直升機直達叢林中節(jié)省很多體力。下了直升機再徒步一小時就到了韓英洞。我和Ferdinand開始航拍,從搬運工卸貨的上空通往洞口的河流上。我在隊伍的前面,F(xiàn)erdinand在隊尾,我們可以拍攝整個隊伍的狀況。
此行我們確保攜帶了足夠的備用設備。我們帶了4臺小悟+15塊電池,3臺Phantom 3 Professional+9塊電池,還帶了便攜式電力發(fā)電機,但我們充電的時間很有限。我們把主要精力放在小悟上,因為要用小悟直播,所以每臺設備都有一臺備用設備。Phantom 3用于與小悟協(xié)作,在韓松洞內(nèi)拍攝照片。本以為會在此次任務中丟失一兩臺設備,但最后我們的設備完好無損。我和Ferdinand各有一個搬運工協(xié)助運輸設備。備用設備在韓英洞,如果需要,搬運工就會幫忙拿來。
接下來幾天,我們每天在韓松洞內(nèi)飛12次。每天要早起工作。很多時候都是一到目的地就開始安裝調(diào)試設備,飛行拍攝,整個人都處于高度緊張中,最后我的身體和精神達到極限,飛行變得更加困難。
此行結束前,我們拍到了一些很好的片子,并提供給《早安美國》進行直播使用。休息了一下之后,我們開始為第二天的早晨直播做準備。直播的挑戰(zhàn)很大,我們需要和導播隨時溝通,我和Ferdinand配合,他操作無人機,我負責拍攝。
直播期間,由于雷云的影響,我們和導播短暫失聯(lián),但必須隨時準備,讓小悟一直在空中飛著。換電池成了不小的挑戰(zhàn),我們不希望直播接通時被觀眾看到我們正在地上換電池。最后,直播信號接通,我們成功完成了任務。
直播結束后,每個人都很開心。而我滿載故事、激動、高質(zhì)量的視頻圖片資料以及越南人民的熱情踏上返程的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