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流意識及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探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及經(jīng)濟的全球化,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日趨頻繁深入,各種文化之間的依存度不斷加深。身處這樣的時代,英語教學工作者應當意識到英語教學已不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技能,還要培養(yǎng)學生擁有國際視野及對他國文化的敏感性,善于與其他國家進行文化交流,從而更好地適應全球化的大環(huán)境。
關鍵詞:英語教學 跨文化交流 教學策略
語言學家吳冰曾說過:“語言是與文化緊密聯(lián)系的,不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即便能說英語,在交流中也難免產(chǎn)生誤解和其他困難。”可見,教師在教授語言的同時,必須讓學生了解與目標語相關的文化、歷史及人文知識,實現(xiàn)語言與文化的相輔相成。當前的英語課程標準也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意識及能力等學習目標,要實現(xiàn)這些目標,教師必須采用語言與文化兼顧的教學策略,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具備較強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
一、相關概念
為了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識和能力,教師必須先明確以下幾個概念。
1.什么是文化
概括而言,文化既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又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它是人們長期創(chuàng)造形成的產(chǎn)物,也是社會歷史的積淀。文化包括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及人們的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進一步分析,文化還可分為顯性文化及隱性文化兩個層次,這也是某些學者所說的“文化冰山”理論,即人們看得到的文化現(xiàn)象,例如,某個國家或地區(qū)的飲食習慣、衣著打扮、文學特色等僅是冰山一角。在“海面”下,就是看不到的隱性文化則包括了人們的價值觀、歷史觀、思維方式等。這些顯性和隱性的文化在特定的人群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變遷,逐漸演變?yōu)橛袆e于其他人群的特殊文化形態(tài)。不同的人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模式,當人們走到一起并進行交流時,跨文化交際便產(chǎn)生了。
2.跨文化交際及跨文化交際意識
跨文化交際的英語名稱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不僅指發(fā)生在本族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語言交流,也指人們在任何語言和文化方面有差異的交際。通俗地講,就是怎樣才能成功地與存在語言和文化背景差異的人進行有效的交流,如何得體交流,在交流時應注意哪些問題。不同文化群體的人們,世界觀和人際交往方式必然存在差異,因此,文化碰撞時有發(fā)生。但由于長期受本族文化的熏陶,人們往往無法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方式、說話方式、價值觀念等只是這個世上眾多不同觀念和交流方式中的一種。在交往過程中,人們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讀對方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人們正是在對不同舉止賦予意義的過程中,發(fā)展出了自己的文化。所以,人們往往意識不到在不同的文化里,對同一句話、同一個動作很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解讀。由此可見,跨文化交流意識是指對外國與本國文化差異的敏感度及根據(jù)目標語文化調(diào)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chǎn)出的自覺性。
3.什么是跨文化交流能力
跨文化交流本質(zhì)上是一種關注文化差異的文化比較學習,培養(yǎng)學生在理解、尊重雙方文化背景的前提下,能根據(jù)所處的不同文化環(huán)境和背景,盡量避免 “文化錯誤”,恰當?shù)皿w地使用語言進行交流。
二、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流意識及能力的必要性及意義
1.語言既是交際工具,也是文化載體,更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妥善處理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既要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和恰當運用英語的能力,還要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和能力。當前的英語教學更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學生雖掌握了語音、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卻并未真正理解英語,更遑論正確地使用英語,而且常常因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和差異而產(chǎn)生“文化錯誤”。例如,中國人在路上偶遇朋友時,常會問:“您去哪兒?”以表達對對方的問候和關心,卻不知若將此話套用在外國友人身上,突兀地詢問對方:“Where are you going to ?”不但在語言表達上顯得非常不地道,而且問話的內(nèi)容也會讓對方感到隱私被侵犯,招致反感。因此,在教學時,還須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性。
2.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流意識和能力的意義
(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交流順利進行。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是學習科學技術知識、進行國際交流、獲取各種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掌握英語及提高跨文化交流水平和能力十分重要。語言的學習與認識語言蘊含的文化背景是分不開的,因為,人們是使用語言和社會知識在互相傳遞各種信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讓他們在今后的語言交流中學會按照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等進行會話交談,有助于消除文化差異導致的語言障礙及誤解。
(2)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英語國家民族文化及價值觀的理解。語言與文化相輔相成,良好的英語基礎是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一大優(yōu)勢,而對文化的深入了解又有助于提高語言水平。只有了解了語言背后深層次的文化背景和底蘊,學生才能認識該語言文化的價值觀,尊重文化間的差異。此外,教師若能通過有效的方式,正確引導學生鑒別和欣賞中西文化,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
三、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流意識和能力的策略
1.教師必須具備較好的文化素質(zhì)
教師具備了較高的文化理解水平、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視野,才能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多渠道挖掘教材內(nèi)容,幫助學生提高跨文化交流意識及能力。
2.幫助學生認識跨文化學習的重要性
在許多學生、家長的傳統(tǒng)觀念中,學習英語的目的主要是能聽會說。然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還承載著跨文化交流的作用。學習英語觀念必須超越學好英語本身,在與說英語的人士進行交流時,保證信息表達的準確性,在交流過程中,能妥當處理因文化差異引起的沖突隔閡或是障礙壁壘??缥幕庾R和能力的培養(yǎng)既能幫助學生正確運用英語,還能幫助他們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識和理論,從而能夠和諧處理本國和外國的文化差異。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徹這一理念,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的整體觀念,即英語學習的目的是借助英語進行多元文化間的有效溝通。這將為學生學習英語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與素質(zhì)教育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3.在授課中滲透文化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
現(xiàn)今使用的英語教材普遍設置了關于跨文化的知識介紹。例如,廣東省目前使用的公共英語教材《實用英語》中,每個單元均有“Culture Tips”版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善用此版塊,結合各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和重點,選配與主題相關的知識進行教學補充。把教室、課堂作為反映社會文化的窗口,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英語的魅力。
4.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語言文化氛圍
中國學生之所以學不好英語,或者說的英語不地道,與缺乏語言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嘗試為學生創(chuàng)設濃郁的文化氛圍,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學生對西方的節(jié)日,例如,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萬圣節(jié)等都十分感興趣,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踐、體驗及互動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領悟跨文化交流。例如,在講到圣誕節(jié)的知識時,除了一般性的節(jié)日介紹外,還可適當引入一些相關的宗教知識、文化背景的介紹,并和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做對比,讓學生更好地認識為什么西方人如此重視圣誕節(jié)。若條件允許,還可讓學生布置教室、寫英語賀卡,甚至舉辦圣誕晚會,為學生創(chuàng)設展示自我、表達自我的平臺,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
5.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學生的專業(yè)化需求有機結合
在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前提下,英語教學還應努力面向學生的專業(yè)需求。在技校,英語大多被設置為公共課,這使得教學目的和效果與學生的專業(yè)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滿足教學大綱要求的前提下,教師應盡可能滿足學生對專業(yè)英語的需求,適當調(diào)整和補充教學內(nèi)容。此外,還可指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圖書館等資源積極主動學習,使語言學習和專業(yè)技能的學習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四、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流意識及能力需要注意的問題
1.幫助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在教學中,不要羅列一般的文化差異現(xiàn)象,使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師必須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差異現(xiàn)象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將差異現(xiàn)象整合、系統(tǒng)化,找到造成差異的本質(zhì)原因。
2.避免以單一的印象去認識豐富的文化
英語國家在地域與文化上雖然與中國存在巨大差異,然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世界各地的文化早已呈現(xiàn)出相互影響、融合的態(tài)勢。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關鍵在于培養(yǎng)他們對不同文化價值觀和交流方式的敏感度和調(diào)試能力。
3.教師要客觀地評價他國文化
在進行文化比較和文化差異的教育時,教師要不偏不倚、客觀地評價他國文化,引導關系學生正確地對待異國文化。
五、小結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外文化的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和高度,這也使跨文化交流顯得尤為突出。對于將來從事各行各業(yè)的莘莘學子來說,在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英語的同時,更要開闊視野,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培養(yǎng)文化敏感性,善于發(fā)現(xiàn)和總結規(guī)律,靈活、正確地使用英語。
參考書目:
[1]高一虹.語言文化差異的認識與超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3](美)馬丁.社會、歷史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4]杜學增.中英(英語國家)文化習俗比較[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5]廖華英.跨文化交際案例分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6](美)布朗.教學點津:跨文化交際教學實用方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廣東省粵東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