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信息技術教育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信息技術是一門實用性較強、具有時代特征的現(xiàn)代化課程,是學生將來使用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技能。筆者從研究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幾組矛盾入手,探究處理信息技術教學中矛盾的方法,尋找到一條能夠符合學生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教學之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 矛盾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5(a)-0000-00
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能力成為人們適應社會生活的基本能力,也是人們學習、工作的得力助手。信息技術課程,貫穿小學到高中的整個學習過程。由此可見,教育部門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然而,在信息技術教學的落實中又是另外一番情景,尤其是到了高中階段,因為升學壓力和信息技術不作為高考科目的雙重因素,很多學校忽視了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或者落實到位,導致信息技術教育的嚴重滯后。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狀進行深入地思考,并嘗試者解決其中的矛盾。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幾組矛盾:
一.教學內(nèi)容的豐富與課程開設不足的矛盾。
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編排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并且具有很強的使用價值,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工作有很大的輔助作用,比傳統(tǒng)教育科目更具學習價值。但是,在普通高中的課程安排中,每周只有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因為不是高考考試科目,學生很少會花費課外時間進行信息技術的系統(tǒng)學習上。有時,由于某些原因信息技術課還可能被侵占,教學時間更顯不足。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學生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操作、實踐,方能學習到真正的信息技術技能。教材中的任何一個知識點,都可能會成為一節(jié)課的學習、實踐內(nèi)容。比如,簡單的“文件的類型”學習內(nèi)容,會引發(fā)學生具體的疑問,學生會將自己平日在應用中遇到的問題帶進課堂。由于學生遇到的情況各不相同,教師解答起來會花費很多時間。
教學內(nèi)容的豐富、操作實踐需要大量的時間與課程開設不足的矛盾,是目前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導致信息技術教育嚴重滯后、跟不上學習文化素質(zhì)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教學內(nèi)容編排與學生程度不一致的矛盾。
信息技術教材的編排,從小學到高中按照從低到高的知識體系進行。從理論上講,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發(fā)展的需要。但是,由于手我國目前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學校在九年義務教階段弱化甚至忽視了信息技術教育,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大半來自自學,缺乏應有的系統(tǒng)性和知識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到了高中階段,很多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仍停留在瀏覽網(wǎng)頁、打游戲、使用聊天工具的階段,對于相對專業(yè)的知識一無所知,學習起來感到吃力,缺乏應有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學習比較系統(tǒng),外加上家庭因素的影響,已經(jīng)具有相當豐富的信息技術專業(yè)知識,能夠進行熟練的操作和運用課本上的知識。學生的兩極分化,導致課本的實用性大打折扣,也影響力教師對教學任務的安排。
這個矛盾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發(fā)展的不均衡帶來的,具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這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給教師增加了教學資源整合、重組方面的大量工作。
三.學習內(nèi)容與學生運用嚴重脫節(jié)的矛盾。
高中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技術學習資源,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學習、生活、娛樂提供了得力的助手。但是,目前高中階段的學生,大部分埋頭于傳統(tǒng)文化科目的學習之中,且大多利用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很少有利用現(xiàn)代來的信息技術和信息平臺。這就導致了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與運用脫節(jié)。學生會到的相關信息技術知識僅僅是作為學科知識,無法與其他科目的學習和運用結(jié)合起來,在一段時間之后就會被遺忘。這會讓學生錯誤地認為:信息技術學習沒有多大的實際價值,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學習“文本信息的形象化表達”,學習的時候,學生也會感到很有趣,實踐操作也很投入,學習效果相對也不錯。但是,這些知識對于一般學生而言,實際運用的機會極少,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就會忘記其操作技巧,將學習結(jié)果“清零”。
這種學習與運用嚴重脫節(jié)式的信息技術學習,不符合學科的學習特點,不利于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會造成學生學習時間、精力的浪費。
處理信息技術教學中矛盾的方法:
一.拓展信息技術學習空間,補充課堂學習不足。
結(jié)合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實用性、實踐性強,引導學生將信息技術學習由課內(nèi)拓展延伸到課外,形成對課堂學習的有效補充。比如,在學習“常用文件下載工具簡介”時,教師拋開課本內(nèi)容的限制和束縛,指導學生學習利用各種下載軟件下載不同類型的文件,讓學生在操作中認識斷點續(xù)傳、多線程等下再技術的特點和優(yōu)勢。并結(jié)合高中生的興趣,布置一些娛樂性的作業(yè):讓學生下載他們感興趣的影視視頻、配樂課文朗讀、網(wǎng)絡上熱傳的視頻資料等等。教師不必按照教材的設計,讓學生中規(guī)中矩地去完成作業(yè),記載“下載對象”、“使用工具”、“遇到的問題與解決辦法”這些毫無意義的文字資料。這些只能讓學生感覺到是在完成作業(yè),而不是使用信息技術豐富生活、改變學習方式。
教師要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讓學生不感到信息技術學習是一種壓力,而是輔助學習、服務生活的一種現(xiàn)代化工具,激發(fā)學生自覺運用的興趣,促使信息技術學習空間得到拓展,以課外學習補充課內(nèi)學習的不足。
二.大膽整合教學資源,以學定教適應學生需要。
教師要從了解學情入手,做到以學定教,促使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高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且相差很大。教師如果以教材為唯一的教學依據(jù),必然導致部分學生學不會,部分學生不用學,導致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受限。比如,一部分喜歡操作電腦的學生,對信息查找、文件類型、文件下載、保存等常用技能早已超出課本教學范圍,且能運用最新的信息技術解決此類問題;也有一部分信息技術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對初中學習的word、excel、ppt等簡單的知識都不會操作,甚至不能自主新建一些文件。面對信息技術程度差異如此巨大的受教群體,教師如何整合教材、選擇符合學生需求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式,成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教師要大膽整合課程資源,打破初高中教材內(nèi)容的限制,根據(jù)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要選擇教學內(nèi)容,以保證教學的整體推進。但是,也要允許部分學生自主學習,探索他們喜歡的內(nèi)容,保證每個人都能學到有價值的信息技術知識。
三.提高學生學以致用能力,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大動力。教師要將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與運用結(jié)合起來,增加學習的使用價值,促進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比如,在學習“信息的編程加工”內(nèi)容時,教師直到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來“繪制函數(shù)圖象”。學生對這個與數(shù)學密切相關的學習內(nèi)容很感興趣,有的用Word中的“自選圖形”繪制函數(shù)圖像,有的用Excel中的圖標功能以及幾何畫板工具軟件繪制函數(shù)圖像;還有信息技術水平高的學生則使用了VB程序設計語言編寫了一個小程序來繪制函數(shù)圖象。他繪制出的圖像更平滑、更美觀。這位學生也充滿了自豪感,同學們對此羨慕不已,紛紛向他求教。此時,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不再是單純的學習活動,更多地是好奇心驅(qū)使下的一種娛樂、游戲活動。這種學習方式,一方面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結(jié)論:俗語說得好:辦法總比問題多。只要我們肯用心研究教學,就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找到一條符合高中學生需要的信息技術教學之路,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肖年志. 有效教學,從“六要”起步——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觀察思考[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08(05)
[2] 王賢文,譚梅芳. 中學信息技術教育面臨的困境及突圍[J]. 中小學電教. 2008(04)
[3] 孫淑晶,張兵,徐恩芹.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職業(yè)倦怠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分析[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8(03)
[4] 魏寧.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潛藏”的倫理問題[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8(02)
[5] 沙鳳林.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的實效性研究[J]. 中小學電教. 2007(Z1)
[6] 董京峰. 發(fā)達國家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對我國的啟示[J]. 中小學電教. 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