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心肌梗死和重組鏈激酶溶栓治療心肌梗塞的臨床效果。方法 所選研究對象為我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68例心肌梗塞患者,基于溶栓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劃分為A組和B組,兩組病例分別為34例,其中A組采取重組鏈激酶溶栓治療,B 組采取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觀察兩組患者冠狀動脈再通情況、5w病死率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 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A組患者溶栓后2h血管再通率為94.1%,B組血管再通率為58.8%,溶栓后各時間段A組血管再通率明顯比B組高,二者所存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上,兩組所存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5w病死率上,A組明顯比B組低,組間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結論 相對于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心肌梗塞而言,重組鏈激酶靜脈溶栓治療心機梗塞,其血管再通率明顯較高,且所產生的不良反應也比較少,病死率也比較低,是一種有效、可行性強且安全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中具有應用價值和推廣價值。
關鍵詞:心肌梗塞;重組鏈激酶;溶栓治療;尿激酶;靜脈
心肌梗塞是指冠狀動脈持續(xù)性或者急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種心肌壞死,在臨床上大部分患者伴有持久且劇烈的胸骨后疼痛,應用硝酸類藥物或者休息不可完全緩解,可并發(fā)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者休克,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1-2]。在出現心肌梗塞以后,及早開通梗塞冠狀動脈血管能使左室功能得到有效地改善,有效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為深入探討溶栓治療心肌梗塞,本文就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心肌梗死和重組鏈激酶溶栓治療心肌梗塞的臨床效果進行對照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68例心肌梗塞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性患者有45例,女性患者有23例,患者年齡在33~74歲,其平均年齡為(57.3±12.9)歲。梗塞位置:前壁30例,下壁20例,后壁12例,后側壁6例,本次所選研究均滿足《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療法參考方案》中診斷標準,已將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活動性出血、腦出血以及高血壓患者排除[3]。基于患者臨床資料的分析和溶栓治療方法的不同,將68例患者劃分為A組與B組,兩組病例數分別為34例,兩組患者在心血管危險因素、性別構成、年齡分布以及心肌梗塞位置等方面所存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在溶栓治療前均口服阿司匹林,連續(xù)服用1w,同時服用低分子肝素,2次/d,連續(xù)服用1w。A組采取重組鏈激酶溶栓治療,即把1.5×106U重組鏈激酶添加到5%的100ml葡萄糖溶液中,1h內進行靜脈輸注。B 組采取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即把1.5×106U尿激酶添加到5%的100ml葡萄糖溶液中,30min內進行靜脈輸注。
1.3觀察指標、溶栓臨床再通率指標和臨床再通率 觀察兩組患者30、60、90、120min再通率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借助于冠狀動脈再通臨床指標來予以判定,主要如下:①溶栓后2h內患者ST段抬高最為明顯的導聯ST段快速回降超過50%;②從輸入溶栓藥物2~3h內胸痛有所改善;③在輸入溶栓藥物2~3h內發(fā)生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自輸入溶栓藥物后,血清肌酸激酶和工酶峰提前距離發(fā)病14h內或者CK提前到發(fā)病16h內[4]。若同時具備上述四項或者兩項及以上,則說明冠狀動脈再通,要注意的上述第2項與第3項不可評判為再通。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在本次的實驗數據中采用的是SPSS19.0軟件來實施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的對比采用的是t檢驗,而計數資料對比則采用的是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A組與B組患者血管再通率對比如表1所示,表1中數據通過統(tǒng)計學處理,A組患者在溶栓治療后的2h,其血管再通率明顯比B組高,同時溶栓治療后各時間段患者血管再通率也明顯比B組高,兩組所存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A組與B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和5w病死率如表2所示,通過表2中數據的分析可知,在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上,兩組所存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5w病死率上,A組明顯比B組低,組間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
3 討論
當前在心肌梗塞的臨床治療中,靜脈溶栓治療方法作為首選方法,可于最短時間使梗塞的有關冠狀動脈血管得到開通,便于缺血心肌血液灌注的恢復。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就兩種溶栓方法治療心肌梗塞的臨床效果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兩種溶栓治療方法分別為尿激酶靜脈溶栓和重組鏈激酶溶栓,當出現心肌梗塞時,因持續(xù)血流中斷20min后心肌逐漸壞死,30min后心肌就會出現不可逆壞死,對此,在治療期間,再灌注越早則受益也就越大,其中再灌注的速度直接關系著功能不全、左室擴張的減小程度以及心肌的保護程度[5]。重組鏈激酶能使纖溶酶原得到激活,形成為纖溶酶,經纖維蛋白的分解來溶栓。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重組鏈激酶溶栓治療組在溶栓以后各時間段再通率明顯比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組高,且病死率也明顯低于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組,組間所存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由此可見,采取重組鏈激酶靜脈溶栓治療心機梗塞,其血管再通率較高,且所產生的不良反應也比較少,病死率也比較低,是一種有效、可行性強且安全的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鐘莉萍.47例急性心?;颊咝徐o脈溶栓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02(16):20.
[2]穆淑蓮,汪艷俠.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科溶栓的急救及聚焦解決模式護理的應用[J].河北醫(yī)藥,2013,(23):3665-3666.
[3]江書敏.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的治療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2013,(1):278-278.
[4]劉鵬,蒲曉群.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前后心肌缺血修飾白蛋白濃度與心肌再灌注的關系[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0,27(5):814-816.
[5]鄭君.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塞36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療前沿(上半月),2009,4(1):71.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