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評價兩性霉素B霧化吸入聯(lián)合氟康唑靜脈注射治療肺念珠菌病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對61例肺念珠菌病患者治療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治療組和對照組臨床綜合痊愈率分別為83.87%和60.00%,療程分別為(13.69±3.85)d和(17.57±4.92)d,致病菌株清除率分別為100.00%和76.67%,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有效率分別為93.55%和83.3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6.45%和6.6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兩性霉素B氧氣霧化吸入聯(lián)合氟康唑注射劑治療肺念珠菌病能提高治愈率,縮短療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明顯增高。兩性霉素B霧化吸入聯(lián)合氟康唑靜注是治療肺念珠菌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關鍵詞:肺念珠菌?。粌尚悦顾谺;氟康唑
肺念珠菌病是最常見的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氟康唑治療有效,但隨著臨床應用的普及,特別是非白念珠菌感染比例的上升,且耐藥率呈上升趨勢,臨床療效呈下降趨勢。采用增加氟康唑每日用量或換用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卡泊芬凈治療,無疑增加患者費用,我們采用霧化吸入兩性霉素B聯(lián)合氟康唑注射劑治療肺念珠菌病,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F(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1例均為住院患者,均符合肺念珠菌病的診斷標準[1],其中11例確診,50例臨床診斷。念珠菌支氣管炎27例,念珠菌肺炎34例。基礎疾?。郝宰枞苑渭膊?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12例,淋巴瘤13例,白血病17例,肺部腫瘤患者7例,無基礎疾病者3例。治療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齡(58.6±7.5)歲。對照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59.2±6.9)歲。兩組在年齡、性別比例、病種和病情嚴重程度的分布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腎功能均正常。對唑類藥物有過敏史者、嚴重呼吸困難不能耐受氧氣霧化吸入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以及為克柔念珠菌感染者均為排除對象。
1.2 病原學確定 留痰前用3%過氧化氫溶液含漱數(shù)次后,咳出深部痰立即送檢,痰培養(yǎng)3次以上均有念珠菌生長,或經(jīng)纖維支氣管鏡保護性毛刷獲取標本或灌洗液培養(yǎng)出念珠菌。
1.3 給藥方法 治療組給予氟康唑(大扶康)注射劑(200mg/100ml,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產(chǎn)品)200mg靜脈滴注,1次/d,首劑加倍,同時給予兩性霉素B注射劑(上海先鋒藥業(yè)公司產(chǎn)品)12.5mg溶于10ml注射用水中氧氣霧化吸入,2次/d,療程2~3w,具體療程視具體病情而定;對照組單用氟康唑注射劑治療,劑量、方法、療程同治療組。所有患者均根據(jù)基礎病給以相應的治療和支持對癥處理。
1.4 觀察指標 癥狀及體征:觀察咳嗽程度、痰量及性狀、發(fā)熱、呼吸困難及肺部啰音等指標。實驗室檢查:所有患者治療前及療程結束后第1d作真菌涂片及培養(yǎng)。治療前、中及療程結束后均檢查:血、尿、糞常規(guī);肝腎功能;胸部X片或CT及心電圖等。
1.5 療效評價標準 臨床療效判斷標準:按衛(wèi)生部頒布的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分痊愈、顯效、進步和無效四種。①痊愈: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及病原菌檢查均恢復正常;②顯效:病情明顯好轉,但上述四項中有一項未完全恢復正常;③進步:用藥后病情有所好轉,但不夠明顯;④無效:用藥72h,病情無明顯改善或加重。痊愈和顯效合計為有效。真菌學療效判斷標準:分為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替換和再感染。①清除:治療結束后培養(yǎng)無致病菌生長;②部分清除:原有多種致病菌中有幾種已被清除;③未清除:治療結束后培養(yǎng)原致病菌依然存在;④替換:在治療結束后1~2d分離到一種新的致病菌,但沒有任何臨床癥狀,不需要進行治療;⑤再感染:在治療結束后1~2d分離到一種新的致病菌,并出現(xiàn)新的感染癥狀和體征,需要給予治療。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組間臨床療效、真菌清除率及不良反應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綜合療效比較 治療組痊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有效率差異無顯著性(P>0.05)。療程分別為(13.69±3.85)d和(17.57±4.92)d,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呼吸道系統(tǒng)癥狀、體征消失情況分析 觀察組患者的咳嗽、咳痰、發(fā)熱、呼吸困難、肺部啰音等的消失時間均較對照組患者短,經(jīng)t檢驗,P值均小于0.05,有顯著差異。但消失率之間差異卻無顯著(見表2)。
2.3 真菌學療效分析 兩組致病真菌清除率差異有顯著(P<0.05),見表3。
2.4 不良反應 治療組不良反應率為6.45%,1例輕度頭痛,1例食欲減退減退,均可耐受,未作特殊處理。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6.67%,其中1例GPT由30U/L升至120U/L,停藥1w后自行恢復正常,1例為惡心未吐,可耐受,未作特殊處理。兩組不良反應率無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肺部為侵襲性真菌感染的常見部位[2,3]。隨著人口老齡化、廣譜抗生素、腎上腺皮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使許多患者的機體免疫力下降,造成機體微生態(tài)失衡,條件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而真菌感染呈上升趨勢。由于肺念珠菌病患者多身體一般情況差,如存在惡性腫瘤、糖尿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肺心病、風濕病、慢性腎炎等多種基礎疾病,給治療帶來一定困難,病死率高。唑類藥物的臨床應用給真菌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但由于近年臨床的廣泛使用,其耐藥株不但出現(xiàn)[4]。兩性霉素B療效可靠可靠,但其毒性大限制了其在臨床應用,兩性霉素B脂質(zhì)體劑型(AmBisome)、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卡泊芬凈價位較高,臨床應用受到限制。采用兩性霉素B霧化吸入,克服了靜脈給藥毒副作用大的缺點,同時聯(lián)合氟康唑靜脈注射治療,增加了臨床治愈的機率。
治療組31例肺念珠菌病患者應用兩性霉素B與氟康唑聯(lián)合治療,臨床治愈率為83.9%,高于單用氟康唑治療的對照組(P<0.05);療程為(13.69±3.85)d,較對照組的(17.57±4.92)d明顯縮短(P<0.05),治療組患者的咳嗽、咳痰、發(fā)熱、呼吸困難、肺部啰音等的消失時間均較對照組患者短,經(jīng)t檢驗P值均小于0.05,提示兩者聯(lián)合用療效增加,療程縮短。
兩者聯(lián)合用療效增強,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兩藥作用機制不同,氟康唑是真菌羊毛甾醇-14a-去甲基化酶(P45014DM)抑制劑,通過抑制羊毛甾醇-14a-去甲基化酶,14a-去甲基化酶在細胞內(nèi)積蓄,引起細胞滲透性紊亂而導致細胞死亡[5];而兩性霉素B是通過與真菌細胞膜的麥角甾醇結合,使細胞膜產(chǎn)生多孔性,細胞內(nèi)液外溢而導致細胞死亡;②霧化吸入后,氣管內(nèi)藥物濃度較高,霧滴細小均勻,可滲入細侵襲性及肺泡,藥物在病灶局部直接發(fā)揮殺菌作用;③霧化吸入可使呼吸道保持濕潤,使痰變稀薄易咳出。
目前,因技術條件所限,許多地方仍不能鑒別真菌種類及做藥敏試驗,因此,聯(lián)合用藥,擴大其抗菌譜,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當然,部分極度衰竭患者不能耐受霧化吸入是其缺點,另外,本組觀察病例數(shù)較少,兩者聯(lián)合應用可能有其他少見不良反應未觀察到,有待臨床大樣本觀察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國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組.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草案)[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6,26:1748-1751.
[2] Kuiper L,Ruijqrok FJ.A review on the clinical use of inhale amphotericin B[J]. J Aerosol Med Pulm Drug Deliv,2009,22:213-227.
[3] M Proesmans,F(xiàn) Vermeulen, M Vreys,et al.Use of nebulized amphotericin B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illosis in cystic fibrosis[J].INT J Pediatr,2010,37:62-87.
[4] Rex JH, Rinaldi MG, Pfaller MA. Resistance of candida species to fluconazole[J]. Antimicrobial Agents Chemotherapy,1995,39(1):1-8.
[5] 趙柳亞,曹穎瑛,姜遠英. 兩性霉素B聯(lián)合用藥的研究進展[J].藥學實踐雜志, 2014,32(1):1-4.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