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明確玻璃體腔內注射小劑量曲安奈德治療年齡相關性滲出性黃斑病變和眼壓升高的關系。方法 通過眼底血管造影確診99例具有視網膜下新生血管的年齡相關性滲出性黃斑病變患者,均接受玻璃體腔內注射曲安奈德4mg,監(jiān)測患者注射后眼壓變化情況。 結果 有31%的患者的眼壓比原來基礎眼壓升高(≥5mmHg)。結論 玻璃體腔注射曲安奈德可導致眼壓升高,接受這種方法的治療的患者,應充分告知眼壓升高風險。
關鍵詞:青光眼; 眼壓; 玻璃體內注射曲安奈德; 視網膜下新生血管
全身使用類固醇激素可導致1/3的患者眼壓升高,眼壓升高與治療所用類固醇激素的類型﹑劑量以及給藥途徑有關[1]。本文報告99例年齡相關性滲出性黃斑病變患者使用玻璃體內注射曲安奈德4mg,觀察注射后3個月內眼壓升高的情況
1 臨床資料
通過眼底血管造影確診99例具有視網膜下新生血管年齡相關性黃斑age-related macular病變患者,使用玻璃體腔內注射曲安奈德4mg(昆明積大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同息通注射液,1ml,40mg)治療。使用Goldmann壓平眼壓計(Carl ZEISS AT 20,德國產)測量眼壓。眼壓測量在辦公時間內由同一個技術員完成,不讓負責眼壓測量的技術員知道患者是否注射了曲安奈德和注射那只眼接受注射,對側眼作為對照。所有患者自愿參加并簽詳細知情同意書。
2 結果
最初篩選的121例患者中,有22例以下幾個原因未能完成研究:青光眼需要治療,或未能堅持隨訪,每個患者經睫狀體玻璃體腔內注射玻璃體腔內曲安奈德4mg。99例患者分別在3個月的多次復查眼壓。51%患者有2~4mmHg的眼壓升高, 38%患者眼壓升高≥5mmHg, 11%患者眼壓升高≥10mmHg,只有19%患者眼壓沒有升高。
3 討論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的絕大多數(shù)患者年齡都在50歲以上,對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基于患者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xiàn)的不同可以分為濕性型(滲出型)和干性型(萎縮型)[2]。近10年來抗新生血管藥物,尤其是近幾年非?;鸨睦字閱慰箤S糜谥委煗裥阅挲g相關性黃斑病變CNV的治療,療效肯定,甚至完全替代了激素類的治療。另外,激光治療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常規(guī)的氬綠及氪黃激光光凝、經瞳孔溫熱療法(TTT)和光動力學療法(PDT)等,多造成患者術后中心視力下降,甚至即刻出現(xiàn)視力減退,光凝處視網膜和視神經亦同時受損,致使患者中心視野中心暗點擴大,一般患者難以接受,在臨床應用中受到很大限制。故一般認為位于黃斑中心凹下的CNV不適合行光凝治療。國外很多學者提出在ICGA引導下,用定位激光光凝CNV滋養(yǎng)血管,同時降低激光能量,此時光凝處可見眼底改變,是治療CNV的有效方法。
從目前來看,玻璃體腔內注射曲安奈德越來越被抗新生血管藥物和激光替代,只是嚴重的黃斑水腫才需加用小劑量的曲安奈德玻璃體腔注射。Helm and Holland 報道結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療葡萄膜炎患者的研究中30%患者眼壓比注射前基礎眼壓升高,眼壓升高出現(xiàn)在注射后3~14w[3]。 我們的研究中,患者接受單次注射曲安奈德,31%的患者眼壓較注射前的基礎眼壓升高≥5mmHg,11%患者升高≥10mmHg,這一結果和其它人工合成糖皮質激素導致的眼壓升高的副作用相類似.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導致眼壓升高在停藥幾周之后可望恢復,但玻璃體腔注射曲安奈德13個月仍可檢測到,玻璃體手術患者注射曲安奈德可能保留藥物可能更長一段時間[4] 。
4 結論
使用玻璃體腔內注射小劑量的曲安奈德治療具有新生血管年齡相關性滲出性黃斑變性患者,很容易出現(xiàn)高眼壓眼壓、青光眼、眼內炎、視網膜脫離、白內障等副作用,特別是很容易出現(xiàn)眼壓升高,本研究中只有19%患者眼壓沒有升高。治療前必須詳細眼部檢查,充分病情評估和全面告知患者治療的效果和副作用。
參考文獻:
[1]Viola F,Morescalchi F,Staurenghi G.Argon laser trabeculoplasty for intractable glaucoma following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J].Arch Ophthalmol,2006,124:133-134.
[2]Jonas JB,Degenring RF,Kamppeter BA.Filtering surgery after 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jection[J].J Glaucoma,2004,13:261.
[3]錢彤,黎曉新.玻璃體腔注射曲安奈德后的眼壓變化[J].中華眼底病雜志,2007,23(2):115-117.
[4]王麗麗.玻璃體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療黃斑水腫的眼壓變化[J].國際眼科雜志,2007,7:1233-1236.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