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應用地塞米松在促進合并胸腔積液大葉性肺炎患兒恢復及胸腔積液的吸收中有無作用。方法 將106例合并胸腔積液大葉性肺炎患兒分成治療組56例,早期應用地塞米松聯(lián)合舒普深治療大葉性肺炎,和對照組50例,應用舒普深治療大葉性肺炎,觀察病愈、好轉及無效例數(shù)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 治療組病愈及好轉例數(shù)多于對照組,治療組無效例數(shù)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 早期應用地塞米松治療合并胸腔積液大葉性肺炎患兒,可以通過抑制炎癥反應,促進肺實變恢復及胸腔積液吸收。
關鍵詞:大葉性肺炎;胸腔積液;地塞米松;兒童
兒童大葉性肺炎是由肺炎鏈球菌、肺炎支原體[1]、多種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呈大葉性分布,常引起的一個肺葉,偶可同時發(fā)生于多個肺葉,或一個肺段范圍內的急性肺泡炎性病變。兒童大葉性肺炎多見于3歲以上年長兒,嬰幼兒亦可發(fā)生。近年來,發(fā)病率上升[2],且發(fā)病年齡有減小趨勢。地塞米松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過敏等藥理作用。本文旨在通過觀察地塞米松早期輔助治療合并胸腔積液大葉性肺炎患兒有無療效,探討其在治療過程中可能的作用機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7月~2014年6月就診于鄭州市兒童醫(yī)院呼吸科及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兒內科106例合并胸腔積液大葉性肺炎患兒,入院后均通過胸部CT證實單個或多個肺葉、肺段有大片狀密度增高影,胸腔彩超證實單側或雙側不同量胸腔積液。治療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齡0.3~15歲;<3歲9例,3~6歲20例,>6歲27例,均給予頭孢哌酮舒巴坦針(舒普深)聯(lián)合地塞米松針治療。對照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0.4~14歲;<3歲7例,3~6歲18例,>6歲25例,均給予頭孢哌酮舒巴坦針(舒普深)治療,用法同治療組。兩組患兒年齡,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頭孢哌酮舒巴坦針(舒普深)50mg/(kg·次)、q8h治療(單次劑量最大用至1.0g),5~7d復查胸腔彩超,10~14d復查胸部CT,動態(tài)了解胸腔積液及肺實變變化。治療組應用舒普深同時,早期應用地塞米松針0.15mg/(kg·次),靜推,q12h應用(單次劑量最大用至5.0mg),連用5~7d。同時兩組均給予壓縮霧化吸入、深度機械排痰、消炎膏敷背、中頻脈沖電治療綜合治療。
1.3 療效評定標準 ①病愈:發(fā)熱,咳嗽,肺部濕啰音全部消失,雙側呼吸音對稱,胸部CT大片狀密度增高影基本吸收或者明顯吸收,胸腔彩超示胸腔積液吸收或基本吸收;②好轉:體溫基本正常,咳嗽減輕,肺部濕啰音消失,雙側呼吸音基本對稱,胸部CT大片狀密度增高影有所吸收,胸腔彩超示胸腔積液有所吸收;③無效;仍發(fā)熱、咳嗽,肺部仍可聞及濕啰音,雙側呼吸音不對稱,胸部CT大片狀密度增高影吸收不明顯或加重,胸腔彩超示胸腔積液吸收不明顯或增多。
1.4 治療結果 對照組,病愈26例,好轉16例,無效8例;治療組,病愈32例,好轉21例,無效3例。治療組病愈及好轉例數(shù)均多于對照組,治療組無效例數(shù)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分析,組間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0.05檢驗水準下P<0.05,兩組治療效果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病愈及好轉例數(shù)均多于對照組,治療組無效例數(shù)少于對照組。
3 討論
大葉性肺炎是兒童常見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之一[3],患病率較高[4],尤其是年長兒,且病程長,花費大,并發(fā)癥多,最易合并胸腔積液、胸膜炎、肺膿瘍、氣胸等并發(fā)癥,以前者最為常見,極大影響兒童健康及增加社會醫(yī)療負擔。目前大葉性肺炎抗菌藥物耐藥率較高[5,6],能否有效治療,縮短大葉性肺炎療程及減少其并發(fā)癥發(fā)生,避免胸腔積液的增多及肺膿瘍的形成,盡量減少手術發(fā)生率,長期被兒科醫(yī)生所重視。肺炎多有細菌、支原體等致病菌感染后激發(fā)機體多種細胞因子參與[7],尤其是大葉性肺炎,在此過程中發(fā)生強烈的炎癥反應,從而引發(fā)肺泡炎,當肺泡炎不能得到及時控制,可以導致單個或多個肺葉、肺段的炎癥反應,進而形成肺實變或者胸腔積液的發(fā)生。根據(jù)胸腔積液的特點分類,可以將胸腔積液分為漏出液、滲出液(漿液性或血性)、膿胸、血胸、乳糜胸,且炎性積液多為滲出性,常伴有發(fā)熱,年長兒可有胸痛,兒童大葉性肺炎胸腔積液大多為炎性滲出液。地塞米松是臨床常用的糖皮質激素,具有較強抗炎、抗內毒素及抑制炎癥反應的作用。
本文通過觀察早期應用地塞米松治療合并胸腔積液大葉性肺炎患兒,結果表明治療組病愈及好轉例數(shù)均多于對照組,治療組無效例數(shù)少于對照組,提示地塞米松可能通過抑制炎癥細胞,包括巨噬細胞和白細胞在炎癥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細胞因子的參與、溶酶體酶的釋放以及炎癥化學中介物的合成和釋放,可減輕和防止組織對炎癥的反應,從而減輕炎癥的表現(xiàn),抑制肺泡炎進一步發(fā)展,在縮短大葉性肺炎療程,減少胸腔積液的產生,促進胸腔積液的吸收中起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地塞米松在臨床較為常用,價格低廉,可靜推,應用方便,早期聯(lián)合地塞米松治療大葉性肺炎,尤其已合并胸腔積液的患兒,對縮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費、減少并發(fā)癥、促進患兒早日康復,都有很大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戚麗娟.肺炎支原體肺炎26例誤診分析[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4,19(60):454.
[2] Tamura A, Matsubara K, Tanaka T, et al. 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 for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J].Infect,2008,57(3):223-228.
[3]馬紅秋,辛德莉.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病原和治療[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24(4):318-320.
[4]趙坤,郭彥榮.兒童大葉性肺炎19例臨床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09,8(1):376-377.
[5]Yao KH,Wang LB,Zhao GM,et al.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serotype distribution in Chinese children hospitalized for pneumonia [J].Submitted,2009,20(9):776-777.
[6]Matsuoka M,Narita M,Okazaki N,et al.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analysis of macrolide-resistant Mycoplasma pneumoniae clinical isolates obtained in Japan[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4,48(12):4624-4630.
[7]張松林,鄒麗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T細胞亞群、ICAM-1、和RANTES檢測的臨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09,49(45):46-47.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