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學齡前兒童齲病的影響因素以及預防方法,為學齡前兒童齲病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學依據。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學齡前兒童患者128例,其中檢查出現(xiàn)齲病患者45例,調查影響齲病發(fā)生的相關因素,針對存在的影響因素,做出相適應的預防措施。結果 性別與學齡前兒童齲病發(fā)生沒有關系,P>0.05,學齡前兒童齲病影響因素與年齡、刷牙次數、甜食習慣等存在關系,P<0.05,經過一年的齲病預防工作,來我院就診的兒童患齲病的發(fā)病率降低為26.2%。結論 預防齲病的主要方式時按時刷牙,少吃甜食。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齲??;影響因素;甜食
齲病俗稱蟲牙、蛀牙,若是不及時醫(yī)治可能形成齲洞,學齡前兒童是主要發(fā)患者群[1-2],目前認為齲病病因包括細菌、口腔環(huán)境等,為研究學齡前兒童齲病的影響因素,現(xiàn)調查我院兒童患者的齲病情況以及相關影響因素。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來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2月診治的學齡前兒童患者128例,男66例,女62例,2歲兒童23例,3歲兒童23例,4歲兒童31例,5歲兒童29例,6歲兒童22例,其中檢查出現(xiàn)齲病患者45例.
1.2 方法 在自然光線下,用口腔CPI探針和平面口鏡檢查,患者的在齲面、以及齲齒均采用dmft指數表示,齲病診斷采用WHO推薦的檢驗方法檢驗。針對齲病影響因素,在附近的小區(qū)中,開展預防工作,督促家長引導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監(jiān)督指導兒童刷牙動作,少食用甜食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做到早防早治。
1.3口腔問卷調查以及質量控制 依照我國口腔健康調查學齡前兒童家長,內容包括飲食習慣、就醫(yī)習慣、健康知識以及行為等,問卷共128份,當前收回率100%,問卷調查由護理人員指導家長填寫,經復查后核對信息,糾正出現(xiàn)的問題。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4.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χ2檢驗作為計數資料,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性別與齲病的關系 學齡前兒童性別調查與齲病的關系見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別間兒童患齲病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2 不同年齡與齲病的關系 以年齡作為變量,分析年齡與齲病的關系,見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不同階段的兒童患齲病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
2.3刷牙次數與齲病率 以刷牙次數作為變量,分析刷牙次數與患齲病的關系,見表3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刷牙次數患齲病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
2.4吃甜食情況與齲病率關系 以患者吃甜食情況作為變量,分析吃甜食情況與患齲病的關系,見表4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吃甜食情況與患齲病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
2.5兒童患齲病率變化 針對影響齲病發(fā)病的影響因素,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后,來我院就診的兒童齲病率降低為26.2%。
3 討論
牙齒在生活中擔負著重要作用,齲病不僅影響兒童的食欲,還會導致其他疾病的發(fā)生[3-4],在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學齡前兒童齲病的影響因素包括年齡、刷牙次數、吃甜食情況等,針對這種情況,在預防齲病中需要引導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做到早防早治。
本次調查齲病在兒童中的發(fā)病率為35.16%,略低于我國第二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兒童齲病發(fā)病率,可能是因為兒童家長的口腔保健意識增強和宣傳保健工作的作用。在調查學齡前兒童齲病發(fā)病率的影響因素中,發(fā)現(xiàn)男女性別與齲病發(fā)病率并無關系,這與以往的研究比較類似[5-8]。
以年齡作為變量,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兒童患齲病的概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這可能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攝入的食物種類增加,導致患齲病的幾率增加,集中體現(xiàn)在五六歲兒童中,在日常的保健護理中,家長應從小加強兒童的口腔教育工作,預防發(fā)生齲病。
在調查刷牙次數與齲病率的關系中發(fā)現(xiàn),刷牙次數的增加能夠有效的減小齲病的發(fā)生率[9],因為勤刷牙能夠有效的減少細菌對口腔造成的損壞,在學齡前兒童齲病發(fā)病的預防中,建議兒童多加注意刷牙次數,兒童由于肢體動作不太靈活,刷牙動作不太規(guī)范,家長應起到監(jiān)督指導作用。
在對學齡前兒童吃甜食情況調查中發(fā)現(xiàn),兒童喜愛吃甜食容易增加齲病發(fā)病率,吃甜食后會存在糖的殘留,導致細菌增生,因此家長在預防齲病中,需要減少兒童甜食攝入量,并及時漱口,減少細菌增生。
預防齲病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宣傳教育工作,主要教育對象包括孕婦、兒童家長以及學齡前兒童,引導學齡前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習慣,教導兒童正確攝食甜食,預防齲病的發(fā)生。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氟化物預防齲病的方法,原理是抑制并減少牙菌斑的形成,增強牙的抗齲病能力。
參考文獻:
[1]姜全春,劉怡杰,王萌,等.大連開發(fā)區(qū)7~9歲兒童齲病患病狀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2,28(6):760-765.
[2]王國珍,羅云綱,李美華,等.吉林省長春地區(qū)兒童齲病患病現(xiàn)狀及相關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39(5):1020-1026.
[3]李曼煜,張夢葩,袁賢君,等.廣州市海珠區(qū)6歲兒童患齲的家庭影響因素[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3,23(7):471-473.
[4]方達峰,陳希,陳暉,等.學齡前兒童乳牙患齲的ICDAS系統(tǒng)評估[J].浙江預防醫(yī)學,2014(05):442-445.
[5]哈斯巴根.某地5歲兒童齲病的情況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07):37-39.
[6]武競業(yè).學齡前兒童齲病易患因素的臨床探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4(04):382-382,383.
[7]陳超.學齡前兒童乳牙患齲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4,23(06):492-494.
[8]王廷斌,趙今.兒童乳牙患齲狀況及社會因素和祖輩口腔健康行為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09):146-148.
[9]唐紅萍,楊發(fā)斌,楊燕槐,等.云南省15個特有少數民族1~6歲兒童乳牙齲病調查分析[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4(07):411-414.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