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花,本名劉玫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西涼草木深》。出版散文集《陽光梅花》《草廬聽雪》。在《讀者》《芳草》《青年文摘》《紅豆》《散文》《飛天》《朔方》《散文百家》《海燕》《安徽文學(xué)》《福建文學(xué)》《西北軍事文學(xué)》《文學(xué)港》《四川文學(xué)》等四十多家純文學(xué)刊物發(fā)表大量散文作品。多篇散文作品入選中考試卷。
繁花
款冬花。
款冬花,也叫顆凍,款凍。時珍說,洛水至歲末,凝厲時,款冬生于草冰之中,則顆凍之名依此而得。后人訛傳為款冬,乃款凍爾??钫?,冬至而開花也。
冬至開花于草冰之中,就叫款凍花。它本來的意思是開花的時候有冰,后人訛為款冬花了。
弘景說,款冬花也有人叫看燈花,出于河北,花如宿莼,未舒者佳,腹內(nèi)有絲。高麗也產(chǎn)款冬,花朵就像大菊花一樣絢麗,藥力劣,不如河北產(chǎn)的??疃诙绿毂律?,正午時分采取。花未出土時采挖,摘取花蕾,去凈花梗及泥土。
弘景,乃古代名醫(yī)陶弘景,著有醫(yī)學(xué)典籍《本草經(jīng)集注》。時珍認為,《別錄》與《本草經(jīng)集注》都是陶弘景所著。也有人認為不是,只不過是編著增補了部分內(nèi)容。陶弘景是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人。古代名醫(yī)都是仁人君子,不羨錢財,不慕富貴,一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窮一點沒關(guān)系,布衣素食挺好。王公貴族土豪們死了就死了,一把黃土而已。名醫(yī)隔著千重時光,依然笑談風雅,不曾老,不曾衰,不曾墜落。
他說,高麗款冬花根紫色,莖紫,葉似草,冬月開黃花青紫萼,初出如菊花,萼通直而肥實,無子。采冬花正午陽光暖和時最好,挖取花蕾,不用手摸,也不能用水洗,以免變色。暴曬,待半干時篩去泥土,去掉花梗,然后曬干。防止雨雪冰凍,否則花的顏色發(fā)黑,不能用了。
款冬花,潤肺下氣,化痰止嗽。治咳逆喘息,喉痹,適合諸驚癇,寒熱邪氣癥。
有個偏方說,久咳不愈,用款冬花一撮,在無風處以筆管吸其煙,幾天就好了。想了一下,老人用的那種銅煙鍋子挺好,用款冬花代替煙絲,坐在南墻下,慢慢吸??忍祹а?,口中生瘡,煎熬了款冬花服用,療效挺好。
旋復(fù)花。
旋復(fù)花,別名很多,簡直花繁錦簇,金沸草,金錢花,滴滴金,盜庚,夏菊,戴椹……
為啥這么多名字呢?時珍說,諸名皆因花狀而命也。別的名字尚可理解,這個盜庚嘛,有點費解。
原來,庚的意思是金。旋復(fù)花夏天開了黃花,顏色非常驚艷絢爛,像一滴一滴的金子閃耀,黃得也太過分了,美麗得也太妖孽了,像盜取了金氣一樣,所以,叫盜庚。
古人命名,真是有意思極了,有點天真,想想忍不住笑。
時珍說,花的形狀很像金錢菊,在水澤邊生長?;ㄐ?,花瓣單,根細白。旋復(fù)花易繁,有人說露水滴下即生,繁衍很快,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也有人家移栽到庭院,花大蕊簇,妖冶無比,是因為土壤貧瘠的緣故。肥地里,反而花小。
開花這種事,難以說清。比如狼毒花,雨水好的一年,不怎么開,也很少見。若是哪一年天要旱,莊稼要受災(zāi),這種詭秘的東西就滿山遍野開成一片花海。越是貧瘠的土地里,狼毒越長得瘋狂。天太旱,山上不長草,牛羊能看見的只有狼毒花,餓極了就吃,吃了就死。多年前,我老家那邊,狼毒花開瘋的季節(jié),老人們仰天流淚說,要遭天年了,早點縫補口袋出遠門討飯吧。
旋復(fù)花性咸,有小毒。但凡性咸的草藥,都有軟化痞堅的功效。能消除郁結(jié),消痰,下氣,軟堅,行水。治胸中痰結(jié),脅下脹滿,咳喘,呃逆,唾如膠漆,心下痞鞕,噫氣不除,大腹水腫。
成無己說,硬則氣堅,旋復(fù)花之咸,以軟痞堅也。病人涉虛者,不宜多服。主用消堅軟痞,治噫氣。
成無己是一代名醫(yī),宋金時期山東聊攝人,本是漢人,生于北宋嘉祐治平年間,后聊攝被金人攻占,就成了金人。撰《注解傷寒論》《傷寒明理論》。他很長壽,活了快一百歲,深諳養(yǎng)生之術(shù)。
據(jù)說旋復(fù)花只能遠觀,不可近嗅。時珍說,嗅其花能損目。
中風壅滯,旋復(fù)花是首選藥。創(chuàng)傷金瘡,也用。風濕也用。
莨菪花。
小時候,我還不知道是莨菪花,總覺得這種花很不好看,連個香味也沒有,方言里叫狗牙花。在一個很大的院子里,一個人,空寂,可憐。媽媽下鄉(xiāng)去了,公社的院子里連個鳥兒都沒有。屋子后面,就是大片的莨菪花,丑丑地開著。沒有事情可干,就一朵一朵掐莨菪花,拿花朵給螞蟻們打打傘蓋蓋花房。童年如果定格為一張照片,背景一定是瘋開著的莨菪花。
學(xué)醫(yī)時,才知道它是草藥。這么丑的花草,豈可入藥?入藥也就罷了,事情還多得很,妖孽得很。
為啥叫莨菪?因為人吃了它,中毒了,狂浪放蕩,神魂俱瘋,就像中風一樣。就叫莨菪。莨菪中毒,甘草汁可以解毒。
世界的事情很奇妙啊,這樣誤食令人浪蕩的草藥,卻專門治療癲狂風瘋,顛倒拘攣。好人吃了變瘋子,瘋子吃了變好人。以毒攻毒,大自然早就預(yù)設(shè)好了。
若是突發(fā)癲狂,亂跳亂叫,反側(cè)羊鳴,目翻吐沫,不知痛處,就用莨菪。方法是莨菪全草曬干研細,在一升酒中泡幾天。去渣,煎成濃汁。一天內(nèi)分三次飲完。如覺頭中似有蟲行,額部及手腳現(xiàn)紅點,即是病快要好的現(xiàn)象。
這個藥方制作這么慢,等藥制好,病人也不知道浪蕩成什么樣子了。除非醫(yī)生事先有制作好的。
風痹厥痛。莨菪先炒一下,配草烏,甘草,五靈脂,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螺青為衣。每服十丸,男子用菖蒲酒送下,女子用芫花湯送下。吃個藥這么玄乎的,況且草烏也是有毒的,兩樣毒身體能排解掉嗎?
風牙蟲牙。用莨菪子一撮,放在小口瓶內(nèi)燒。以小管引煙入病齒處。也可把莨菪子裝入瓶內(nèi),熱湯淋藥,等熱氣冒上來,吸入口中,藥冷即換。有涎出,可吐去,不能咽下去,不然可就放浪形骸了,切記,切記啊。若是女人誤食莨菪,那就悲慘了。女人嘛,總得保持優(yōu)雅。
紅藍花。
紅藍花,別名也叫紅花。花開紅色,葉子頗似藍,故有藍名。
紅藍花,性溫,味辛,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
古時用藥很講究。時珍說,紅藍花的嫩苗可以吃,五月開花?;ㄩ_得最艷麗時,清晨采花搗熟,以清水淘,用布袋絞去黃汁液,又搗。以酸粟米泔清又淘,又絞袋去汁,以青蒿覆蓋一宿。曬干,捏成薄餅,陰干收之。入藥時,搓碎用。
他講了一個病例:新昌有個女人徐氏,病產(chǎn)運已死,但胸腔還有點熱氣。名醫(yī)陸大夫看過后說,氣未絕,血悶也。有十來斤紅藍花就能救活她。家屬立刻買來紅藍花,遵照名醫(yī)的囑咐,大鍋煮湯,盛三桶于窗格之下,用紅藍花湯熱氣熏病人,湯冷了再加熱。半日,婦人蘇醒活過來了。這個方法,是效仿唐人許胤宗,用黃芪湯熏柳太后風病的。
不過,紅藍花破血,最好不要亂服用。識一個人很難,懂一味藥也難。你看到的藥性,都是膚淺表面的東西。深藏的藥性,只有資深的中醫(yī)知道,草藥自己知道。
我不喜歡一種人,稍微懂點兒藥理,就亂說自己深諳醫(yī)道。不是那樣的。中醫(yī),更加接近禪,要有很透明的心,才能感知。沒有天賦和悟性,成不了好中醫(yī)。不懂草木的心,就無力調(diào)動藥性。
而且,在中醫(yī)里,紅藍花也好像是專門為女人而生的。它是藥,懷揣絕技,就不在乎開花多么妖冶。漫不經(jīng)心開一點花,曬曬太陽,咀嚼風露,慢慢在光陰里修煉,參禪??傆X得,它道行太深,前生來世,都沉淀在它厚樸的心靈里。
紅藍花劑量加大,活血,祛瘀,破血。古時為女人打胎要藥。劑量小一點,養(yǎng)血。面色蒼白,脈細無力的女人,藥劑里就加一錢紅藍花。血瘀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惡血不行,加兩錢紅藍花。還有子宮肌瘤,真假包塊,跌打損傷,關(guān)節(jié)痹痛,都要用到紅藍花。
那花兒一開,清寂極了,禪意,溫暖。淡淡一縷香,不烈。它從世外來,所以花朵也有些超凡脫俗。它已經(jīng)修煉得成精了,如老僧一樣,在山野里青燈枯坐,拈花微笑。這花兒,洞悉人間玄奧呢。
深山的草木,是修煉得有靈性的。如果俯下身,把耳朵貼近大地,會聽見它們錯雜的腳步聲,窸窸窣窣走動著的吧?踢走擋道的一塊,那石頭就蹦楞蹦楞滾下山洼了。
日子剛剛好,風清月朗,布衣素食,煮字療饑。文字也剛剛好,茶余飯后,燈下閑翻本草,在東漢的煙雨里遇見白發(fā)的仲景,在時珍的光陰中遇見采藥的自己。草木也剛剛好,花又開滿山間,煙柳又拂衣袖,我在寂靜的草藥里遇見一世清禪。
草木筋骨
古人的草藥,包在泛黃撇青的粗紙里,紙捻子捆扎好了,整整齊齊的。草藥一副是吃不好病的,至少也得三副。那么,幾個紙包就捆扎在一起,一串兒,像粽子一樣拎著。巷子悠長,柳絮兒飛成漫天雪。青石板的街,抓藥的人長袍木屐,呱嗒呱嗒,回家煎藥。不過,唐朝的陳藏器喜歡把草藥包在荷葉芭蕉葉里。若是自己的朋友病了,就用小小的草簍裝了藥,親自騎馬拜訪。當然,他是個詩意的人,做醫(yī)生呢,只是客串,本職是縣尉。
他客串,也是很了不起的。若有空閑,就去搜羅幽隱,打聽民間偏方,山野里采藥,燈下博覽群書。下雨的日子里,幾案上嘩啦啦抖開《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逐字逐句咀嚼,訂繩謬誤。一枚竹簡,便是一莖搖曳的草藥,在時光里開花撒葉。夜憑窗,瓦落霜。多年后,寫出一部曠世巨著,就叫《本草拾遺》。時珍讀此書,眼淚下來,說,先生是滲透藥理的人啊。
陳藏器去深山看望生病的老友,草藥包在蘭草編織的小籠里,手里還拎著一把破扇子。老友笑道,你也是縣尉嘛,怎么拿著一把敗扇,太不講究了呀。他笑笑,說,天地品物無窮,古今隱顯亦異,用舍有時。這敗扇,古時也是一味藥,不信嗎?
他煎藥倒是很講究的,必須要勞水。勞水即揚泛水。是的,你一定不知道勞水的。去水流湍急的河里,舀來打著旋渦的水,傾入敞口的將水高高揚起來,倒下去,如此反復(fù),水揚起千萬遍,等有沸珠相逐,大瓦盆里的水出現(xiàn)大量的小水珠匯聚,才行。怕是手臂都要酸麻了吧?這水便是勞水。藏器說,勞水甘溫而性柔,故烹傷寒陰證藥用之。
思邈認為水本來的性質(zhì)是咸且重,揚過之后,水的性質(zhì)就會有所變化,變得甘而輕,因此用這樣的水煎藥就有著特殊的效果,可以用于煎煮傷寒陰證的藥物。至于急流水,湍上峻急之水,其性急速而下達,故通二便風痹藥用之。
水是勞水,火也講究,要陳蘆火,粗砂瓦罐。蘆草就是蘆葦,細長,中空,皮厚,色青蒼。根可以入藥。陳年蘆草,顏色暗淡蒼黃,燃燒起來,火力不厚,有點弱。為什么要這兩樣呢?陳藏器說,勞水陳蘆火,取其水不強,火不盛也。蘆草中空虛,故能入心肺,治上焦虛熱。
草藥在藥罐里咕咚咕咚出聲音后,藏器的那把敗扇,拆了一枚傘骨,用它來攪動草藥,慢慢煎熬。他說,這傘骨,是用了幾十年的舊竹子了。竹子過于陳舊,可以消減草藥的烈性。
蘆草隔著砂罐,火苗盛開,焚一爐彤云出岫。小院里,藥味漸濃。臥床的老友,怕要被這份兒繁瑣的心境感動涕零吧?
不要說藥效,單單是看這些過程,也是極為繁雜精致的,多么慢,多么用心。深山老友喝了這碗藥汁,病就算不能痊愈,也該好了七八分吧?古人重情分,最純粹的情意,就飽含在這一水一火里,連一句多余的話也不要說,說了,就俗了。你不是山野之人,我也不是縣尉,你是我高山流水之間遇見的知音,一心盼著你快點好起來。這樣干凈清澈的紅塵知己,現(xiàn)今,怕是難覓了。
古人說,聚精會神參玄機,尋師訪友悟大道。一碗草木汁液里蘊含的,應(yīng)該是人間樸素的大道吧。
后人責備陳藏器說,中醫(yī)這些神神叨叨的東西,就是他搜羅來折騰人的,一點兒道理都沒有。時珍辯護說,藏器是個了不起的醫(yī)家,此本草之書,不厭詳悉也。有點小缺點也是允許的,不要那樣惡毒地罵他。
我讀藏器,心里肅然。實際上他是個溫暖包容的男人,太重人情。固然,有些藥引子毫無道理,甚至煩瑣到了頑固。比如“割股療親”這樣的,純屬愚孝風俗,亦頗遭后世非議。但是,這樣的愚鈍并不是很多,后人閱讀,可以選擇性地吸取,不必完全照搬。現(xiàn)在給虛弱的人進補,人參燉羊肉,就是藏器著在《本草拾遺》里的。他說,補可去弱。這兩樣補益之物,可以治療各種虛弱之證。
藏器實在是詩意得厲害,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喘氣兒的不喘氣兒的,都在他的搜羅之中。時珍說,藏器著錄藥物最不守陳規(guī),心胸豁朗,什么都可容納。甚至跑到很遠很深的山里,搜尋到解毒藥,創(chuàng)傷藥。連海洋里的各種貝類都記載得一清二楚。他搜羅幽隱簡直上癮了。他搜羅了很多當時人們認為是冷僻的藥物,可是現(xiàn)在都是常用的。有的地方這味藥不用,換個地方卻是某些病最好的藥材。時珍說,就算真是冷僻藥物,那也是他對自然和歷史的探索尋覓,不應(yīng)該由此遭貶的。
總覺得,他是個好奇心很重的人,什么不可思議的古方,都要記載下來琢磨研究,包容吸納。
唐朝的開闊胸襟和大氣度,也包括草藥。那時大量的異域藥材雪花一般紛繁地涌入中土,西域的,高麗的,外藩的,各種奇方異藥,吸引著陳藏器。他最早收錄的延胡索,當時無人理睬,到了后世就成為理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常用藥。螞蟻入藥,也是他搜羅來的。
古時的雅士,很重視知己。若是一生遇上不上知己,那就會愁悶很多??墒窃诋敃r,藏器不怎么受人重視,還時不時被人拿來譏誚一頓,嘲笑他腦子有毛病。那時候,他大概是郁悶的。唯有把自己的醫(yī)術(shù),著進書里,帶給深山的老友。
盛唐過去了,宋朝也過去了……光陰一頁一頁翻過去,沉淀落下。藏器也黯淡在時光里了。直到時珍的出現(xiàn)。時珍讀藏器,讀得眼角泛著淚花。先生,我沒能在大唐遇見你,錯過了多少光陰,但是隔著時空,我仍然覺得你是我心靈的知音。你著書,居然著得這么透析,寫藥材,寫得這樣入骨三分。高山流水,你在山頂彈琴,我是那砍柴的樵夫啊。
藏器的成名,始于時珍。這紅塵,多少人,一夜成名。而藏器,用了整整幾個朝代。慢了,也好啊。唯有慢,才能芬芳永久?!侗静菥V目》里有幾百種藥物,都采自《本草拾遺》。不得不說,這是對雅士的最高心靈禮遇。時珍啟開了一壇深幽的沉香,移燈盞,照見唐朝的味道和盈袖的暗香。他在窗下,火盆里點燃幾枝干枯了的忍冬藤,輕輕撫摸一粒一粒的小篆,長嘆一聲,先生啊,恨不相識唐朝時。夢里頭,為你晾曬收儲一地草藥吧。
窗外大雪,有童兒抱著一束枯了的紫菀,踏雪而來。
我想,藏器是個孤獨的人。因為孤單,心里總是纏滿了人情味,把每一味藥草,都賦予情感。他那么不厭其煩地敘述一味藥,甚至有些絮叨,都是因為內(nèi)心的溫軟啊。哪怕千年,總有懂我的人罷,急什么?一柄敗扇,撲扇著一盆炭火,煎藥的砂罐里,沸騰的草藥汁開成一朵褐色的牡丹。老友的素布帳子,樹根的木墩,雕了老藤的紫檀香爐,都彌漫在水汽里,迷離朦朧。還差一味積雪草啊,他也在水汽籠罩里,慢慢地一笑,從蘭草的小籠里捏出一撮草藥,丟進藥湯里,煎煮著,撲扇著。
一卷泛黃的古方,半途丟了幾枚漢字。藏器撫卷顰眉思索,為著那逃走的字符,捻斷了胡須。半晌,擱下卷嗟嘆。既然殘缺,就殘缺著吧。人生何嘗無有殘缺呢?上古再好的藥方,紅塵再多的草藥,也難醫(yī)世人心中的枯黃。能醫(yī)一點,是一點吧。我,都竭力了。
總是猜測著,懂他的人少,給他溫暖的人也不會多。所以,他才這么細膩清朗,隔著厚厚的光陰,淡淡一笑。只這一笑,多少雨過天晴,枯柴煎藥。
只把心交給光陰
藜蘆。味辛,寒,有毒。
也叫山蔥。時珍說,北人謂之憨蔥,南人謂之鹿蔥,都是藜蘆。有兩種,一種水藜蘆,莖葉大同,只生在近水的溪澗石上,根須多,不中藥用。藥用的藜蘆,名字叫蔥白藜蘆,根須甚少,只是三二十莖,生高山者為佳。均州土俗亦呼為鹿蔥。
小時候被王女子欺負,像個小潑婦一樣攆出攆進罵她:你能得很,你是高高山上一根蔥嗎?
突然就笑,原來高山上的蔥是藜蘆??!
藜蘆主治蠱毒咳逆,瀉痢,頭瘍,疥瘤,惡瘡,殺諧蟲毒,去死肌。療噦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馬刀,爛瘡。不入湯用。
一般來說,有毒的草藥,都可以外用治療各種皮膚病,以毒攻毒。當然也不一定,有的就不行。
張子和記載的醫(yī)案:有個婦人是風癇病。自從六七歲得驚風后,每年都要發(fā)作幾次。后來病情慢慢加重,一年發(fā)作十來次。到了三十歲至四十歲期間,幾乎一天發(fā)作十來次。有時候燒水,癲癇發(fā)作,一壺開水澆在自己身上,人卻僵直了。待醒來,疼得幾乎求死,想盡快結(jié)束性命。再后來,昏癡健忘,連自己也不知道是誰了。
正值大旱年,莊稼不長,民間大饑。餓極了,她就跑到山野里亂采百草吃。能吃的草都吃下去。吃了一段時間,突然腦子清醒了一些,看見大野中一種類似于蔥的野草很好看,就采回來,蒸熟飽食。到了五更天,突然覺得心里不安,吐涎如膠一樣。因為半瘋半傻的,也沒有人理睬,幾乎狂吐了一天。全身出大汗,澆了一大盆水一樣。然后,昏睡過去。一直睡了三天,家里人以為死了,她卻醒了。奇怪,能下地走路,步履輕健,腦子也好了。大夫把脈,百脈皆和。給了飯吃,結(jié)果幾天就徹底好了,風癇一次也沒有發(fā)作。于是,她拿著吃過的野蔥給大夫看,原來是憨蔥的苗,即本草說的藜蘆是也。
《圖經(jīng)》記載說,藜蘆能吐風病。這個婦人應(yīng)該是偶然遇上藜蘆,把病吐掉了。
時珍感嘆說,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誠然。意思是說一個病重的人,如果在服用完中藥之后,沒有出現(xiàn)不舒服的現(xiàn)象,那就不能徹底治愈這個病。瞑眩者,令人憤懣之意也,就是不舒服。
草藥的藥效與毒性是有毒中藥的雙重屬性,以毒攻毒,則可除病。醫(yī)學(xué)說的瞑眩反應(yīng),可理解為排毒,排病,調(diào)節(jié)反應(yīng)。疾病已經(jīng)好轉(zhuǎn),開始排毒,大部分人都會出現(xiàn)的一種身體不適癥狀或發(fā)病狀態(tài)。
時珍說,荊和王妃劉氏,七十歲了,病中風,不省人事,牙關(guān)緊閉,群醫(yī)束手無策。先考太醫(yī)史目月池翁診視,藥已經(jīng)喝不下去了,嘴巴僵硬,時辰從午時至子時。牙關(guān)咬得太緊,沒有辦法,他只好敲掉王妃的一顆門牙,濃煎藜蘆湯灌下去。少頃,噫氣一聲,遂吐痰而蘇醒過來。太醫(yī)調(diào)理了幾日,慢慢好了。
讀到太醫(yī)打去門牙的時候,正是下午陽光最愜意的時候,光影落在書桌上,水杯里是一杯茉莉清茶。突然忍不住大笑,獨自一人,像個傻子一樣癡笑了半天。太醫(yī),你這么調(diào)皮,皇帝知道嗎?
藜蘆雖然有毒,卻是常用藥。治諸風痰飲:藜蘆十分,郁金一分,為末。溫漿水一盞,和服探吐。
治頭痛不可忍:藜蘆一莖,暴干,搗羅為散,入麝香麻子許,研勻吹鼻中。
中風不醒,牙關(guān)緊閉:用藜蘆一兩,去苗頭,在濃煎的防風湯中泡過,焙干,切細,炒成微褐色,研為末。每服半錢,小兒減半。溫水調(diào)藥灌下。以吐風涎為效,未吐再服。
防葵。辛,寒,無毒。
防葵長得很像葵花,尤其是葉子。香味很近似防風,所以就叫防葵??偟膩碚f,這個名字不詩意,也不柔軟,還不如叫葵防呢。
不過,這味草很有意思,神神叨叨的,不是一味平淡的藥。防葵有很多名字,闊綽得很,房慈,爵離,農(nóng)果,利茹,方蓋,梨蓋,房苑,晨草。葉子似葵葉,每莖三片葉,一本數(shù)十莖,中間發(fā)一枝干,頂端開花。開的花像蔥花和景天花,色白,六月開花即結(jié)子。根像防風,香味亦似防風。
防葵主治疝瘕腸泄,膀胱熱結(jié),溺不下,咳逆溫瘧,癲癇驚邪狂走。主癖氣塊,膀胱宿水,血氣瘤大如碗者,悉能消散。治鬼瘧,百邪鬼魅精怪。通氣。
時珍說,防葵在《神農(nóng)》里被列為上品藥,黃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鵲、吳普都說是無毒草藥。可是,唯有《別錄》里記載說,若是中火者服用了,令人恍惚見鬼,神魂顛倒,十分可怕。所以,中火者絕對不能服用。
陳延之說,古人怎么搞的,頭腦發(fā)昏了嗎?防葵列為上品養(yǎng)性草藥合適嗎?防葵服用過多,真的令人迷惑神志不清,恍惚如狂。根據(jù)個體差異,體質(zhì)重陽者服用就癲狂了。體質(zhì)脫陽者服用眼前見鬼,人走哪兒,鬼跟哪兒,嚇死人了。這樣的草藥,怎么能說是寒而無毒的呢?
時珍總結(jié)說,不是這樣的。《本經(jīng)》及黃帝岐伯們說的,是防葵的功用。而《別錄》所列者,乃是很像防葵的一種草藥,叫野狼毒,不是防葵本身呢。陳延之也把野狼毒認成防葵了,他說的也是野狼毒的功用,不是防葵。這兩樣藥不可不辨。古方里治蛇瘕、鱉瘕,多用防葵,其實皆是野狼毒也。
陶隱居說,野狼毒和防葵同根類,但丟在水中,沉者便是野狼毒,浮者則是防葵。
可是有人又說,陶公此話也不足為信。因為防葵秋冬采挖的體質(zhì)堅實,丟在水里也沉下去了。野狼毒春夏采的輕虛,丟在水里也浮。依據(jù)采挖的季節(jié)不同,藥物的沉浮也不同。
弘景說,防葵,本與野狼毒同根,猶如三建,其形亦相似,但置水中不沉爾。而野狼毒陳久者,亦不能沉矣。凡使防葵,勿誤用野狼毒,緣真相似,而驗之有異,效又不同,切須審之,恐誤人疾。
藏器說,防葵于野狼毒,一是上品,一是下品,善惡不同,形質(zhì)又別。陶氏以浮沉為別,后人因而用之,將以防葵破堅積為下品之物,與野狼毒同功。今古因循,遂無甄別,殊為謬誤。
所以,若不是醫(yī)道精深的大夫,輕易鑒別不出來。
就我這樣的平庸之輩,看上半天也是閑的,看不出個所以然來,徒費工夫。
病人腫滿洪大,癲狂邪疾。防葵研末,溫酒服一刀圭,至二、三服,身及小不仁為效。
刀圭是古代中藥的量器名,我們武威漢墓出土的醫(yī)藥木簡中,有刀圭之稱。你可能沒有見過那些木簡,非常精美。每一粒字都像一?;ɡ佟R坏豆缡嵌嗌倌??一撮者,四刀圭也,如梧桐子大也。劑量很小的,一點點。
傷寒動氣,傷寒汗下后,臍左有動氣。用防葵散。防葵一兩,木香、黃芩、柴胡各半兩。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八分,溫服。
村里有人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也許是她杜撰的,老奶奶都喜歡想一些奇怪的事情。說,防葵和野狼毒,本是一種草,因為根是一樣的,都叫心不甘。有人在深山修煉成仙,石洞門口的一株心不甘沾了靈氣,偷偷修煉了千年,要轉(zhuǎn)世成人類。
人死后,必定要過奈何橋。孟婆就守候在橋頭,灌忘魂湯,讓人忘卻今生來世所有的牽絆。后來,那株心不甘草死了,也要過橋喝湯。可是它死活不愿意喝。你想啊,它好不容易修煉了幾世要修成人的,一碗破湯灌下去,忘了,那怎么能行?
孟婆不高興,一棵野草,事情還多得很,討厭!就一掌扇到橋下的忘川河里。心不甘草在河里撲騰了幾茬光陰,終于爬上了彼岸,結(jié)果又輪回成一棵草,沒有轉(zhuǎn)成人。轉(zhuǎn)世之后它心懷悲憤,帶著前世的記憶,心越發(fā)地不甘。但凡誤食它的人,都會看見鬼,令人癲狂瘋亂。我們老家叫迷魂草。
怎么說呢?自此,世間有了兩種草。沒有轉(zhuǎn)世的心不甘,就是防葵。還是草藥,不妖氣,不蠱惑。至于野狼毒,就是轉(zhuǎn)過世的心不甘,變成了迷魂草。有個放羊的老漢說,他踏了迷魂草,在山里轉(zhuǎn)悠了一天,走不出來。暮色里,他的棗紅走馬找到他,騎在馬上才走出深山的。所以,他一輩子不吃馬肉。
我也沒有見過迷魂草,但很多人都說自己遇上過,草上踩一腳,就迷糊掉了,出現(xiàn)了幻覺,原地轉(zhuǎn)圈圈,鬼打墻一樣。想想也是挺害怕的,一味草,居然這樣妖孽。
防己。
也叫解離,石解。辛,平,無毒。
為什么叫防己呢?這味藥很像那種禍根子人,陰險,稍微有點勇猛。單單看字面,就是不可信任。時珍說,防己如險健之人,幸災(zāi)樂禍,能為亂階。若善用之,亦可御敵。其名或取此意。
把一味草藥描畫成這樣,好像有點刻薄。
防己根就像葛一樣蔓延,生長過程攀援纏繞,喜歡依附。根外白,內(nèi)黃,如桔梗,內(nèi)有黑紋,細密地呈現(xiàn)出放射紋路。藥用時刮皮,酒洗曬干。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氣微香,味微苦而澀。能治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止泄,散癰腫惡結(jié)。
防己有好幾種,產(chǎn)地不一樣,主治的功效也不一樣。木防己,廣防己,粉防己,漢中防已,很復(fù)雜的。若是搞不清楚用錯了藥,加重了病人的痛苦,防己就會一臉無辜地說,是你們大夫醫(yī)術(shù)不好,可不要怨恨我。
大夫開防己,還要考慮病人的體質(zhì)。強健的人,吃了祛病的效果很好。虛弱的人,拿不住防己,它反而去幫著壯大病勢,病情愈加重。大概是這樣的,防己進入身體經(jīng)絡(luò)之后,有一個選擇,是去幫人還是幫疾病。人體若是氣脈強盛,防己說,我是你的奴役,幫你趕走疾病吧。于是一陣棒打棍敲,把疾病攆得不見蹤影。
若是覺得人體氣脈虛弱,病勢上揚,防己諂媚地對病邪說,主人,我是你的人了,你說咋樣就咋樣呢。其實有些人就是這樣,心機太重,看風使舵,讓人看一眼心里就寒涼半截。喝了藥的人,永遠不知道防己在腹內(nèi)搗騰些啥。有時候藥效出現(xiàn)反作用,反而怪罪給大夫或者別的藥材,想不到是防己搗的鬼。
半夏。辛,平,有毒。
是不是覺得半夏就是半個夏天呀?當然了。時珍說,五月半夏生,蓋當夏之半也,故名。
雖然有毒,卻是常用藥。它的毒性被炮制過之后就減弱了。就像一個人,能力強,脾氣不好。灌點兒迷魂湯就可以了。
半夏二月生苗,獨莖,頂端三片葉子,灰色里隱隱透著極淡的綠,有點像竹葉。不過,生在江南的半夏苗葉子像芍藥葉。五月中旬采根,裹上石灰放兩天,清水浸泡,加點白礬,泡好,撈出來,去皮,曬干。這種叫清半夏。
法半夏,是把半夏在清水里浸泡,加一點白礬進去,隔天換水,泡到有點麻辣感覺的時候,撈出來,晾一晾。然后,取甘草碾成粗粒,再放石灰塊,加水煎湯,煮一會兒,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天都要攪拌,使其顏色均勻。等到黃色已浸透,看上去透亮,無白心,好了。撈出,陰干。
姜半夏呢,是法半夏炮制到一半的時候,另取生姜切片煎湯,加白礬與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悶潤后切片,晾干。
這些炮制方法不可省略,很重要,為了祛除毒性。不然,吃了要中毒的。誤食生半夏就麻煩了,口舌咽喉癢痛麻木,聲音嘶啞,言語不清,流涎,味覺消失,惡心嘔吐,胸悶,腹痛腹瀉,嚴重者可出現(xiàn)喉頭痙攣,呼吸困難,四肢麻痹,最后可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這是很可怕的后果。
半夏主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jié),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還能消癰腫,墮胎,療痿黃,悅澤面目,開胃健脾。一般在方劑中用使藥,不做君藥。孕婦忌半夏,因其燥津液也。
治濕痰喘急,半夏香油炒,為末,粥糊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姜湯服下。
治肺熱咳嗽,制半夏,栝蔞仁各一兩,為末,用生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淡生姜湯下,食后服。
治霍亂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桂,半夏等分。末,方寸匕,水一升,和服之。
有人說云南白藥含有野葛,不安全,因為野葛是斷腸草,有毒。其實,不要這么想,中草藥里有毒的草藥多了去了,若是有毒的都不用,那么方劑也不是方劑,草藥也不是草藥了。有毒的草藥,炮制過后,照樣是治病健身的。幾千年的東西,古人早就研究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了。
水萍。這是一味很柔軟的草藥。
也叫水花,水白,水蘇,水廉。辛,寒,無毒。
萍者,無根也,浮水而生。
藏器說,水萍有三種。大者曰蘋,葉圓,闊寸許。小萍子是溝渠間者?!侗窘?jīng)》云水萍,應(yīng)是小者。
時珍說,本草所用水萍,乃是小浮萍,不是大蘋也。陶、蘇都是以大蘋注之,有誤。萍之與蘋,音雖然相近,字卻不同,形亦迥別,今厘正之,互見蘋下。浮萍處處池澤止水中甚多,季春始生。也有人說是楊花所變化的。一葉經(jīng)宿即生數(shù)葉。葉下有微須,即其根也。一種背面皆綠者。一種面青背紫赤若血者,謂之紫萍,入藥為良,七月采之。
又說,紫背浮萍,七月采之,揀凈,以竹篩攤曬,下置水一盆映之,即易干也。
水萍主治暴熱身癢,下水汽,勝酒,長須發(fā),止消渴。
時珍說,世傳,宋朝的時候,東京開運河,民夫挖掘出來一塊石碑,很奇怪,不是漢字,是梵文大篆,沒有人能認識。后來,真人林靈素懂梵文,逐字逐句辨認翻譯,乃是治療中風的一個藥方,叫去風丹。碑文說,以紫色浮萍曬干,研末,煉蜜丸,彈子大小。每服一粒,以豆淋酒化下。治療左癱右瘓,三十六種風,偏正頭風,口眼歪斜,大風癩風,一切無名風及腳氣,并打撲傷折,及胎孕有傷。服用百粒之后,即為全人。此方,后人易名紫萍一粒丹。
一味柔軟的草藥能治這么多病,真是上天賜予的玄機。
汗斑癜風:端午日收紫背浮萍曬干。每以四兩煎水浴,并以萍擦之。或入漢防己二錢亦可。
水汽洪腫,小便不利。浮萍曬干為末。每服方寸匕,白湯下,日二服。
方寸匕,是古代量取藥末的器具。形狀很像刀匕。一方寸匕大小為古代一寸正方,其容量相當于十粒梧桐子大。盛金石藥末約為兩克,草木藥末為一克左右。
總覺得水萍好,柔軟,包容。太剛易折,過盛則人遠??墒前?,水萍貌似柔弱,連個根都沒有,內(nèi)心卻強大。什么樣的風邪濕邪,它都輕輕一笑,一腳抄走。它的前世是楊花,那么輕盈,那么淡雅。也不在乎光陰的委屈,溝渠也行,水洼也行呢。飄哪兒,活哪兒。日子里,水清水濁,有一點屈也無妨??傆X得,它的柔弱也是一種傲然的風骨,身在低處,心卻是詩經(jīng)里的尊貴。是的,骨傲則人立,氣短則位低。它灑然,輕舞長袖,笑傲江湖,只把心交給光陰。
責任編輯 盧悅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