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楊樹為落葉喬木,樹高可達30米,各地均有不同品種楊樹栽培。在優(yōu)良水肥管理條件下,當年扦插苗可達5米以上,最高可達7米,因此,適應于集約化定向栽培,該苗種不但能用于一般的植樹造林,而且可用于工業(yè)造紙和纖維板生產(chǎn)以及發(fā)展牛羊等牲畜的飼料加工,它的栽培范圍廣,適應性強,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能栽培。為了規(guī)范楊樹苗木生產(chǎn),提高楊樹苗木產(chǎn)量和質量,以滿足造林需要 本文總結分析了楊樹扦插育苗的生產(chǎn)實踐及育苗經(jīng)驗。
關鍵詞:楊樹 扦插育苗 技術
一、種條選擇和插穗截取
1.1種條選擇
種條品質的好壞,是育苗成功與否的關健,河灘地扦插育苗尤其如此。因此,在選擇種條時必須遵循“良種壯苗”的原則。以往我們忽視了種條的選擇,很隨便地從附近的“四旁”樹上采集2-4a生枝條做種條,結果造成扦插苗發(fā)芽率低,一般只有50%~60%,苗木高,生長分化嚴重,極大地影響了苗木的產(chǎn)量和質量,從1993年互助縣陶家寨苗圃的青楊扦插育苗開始,我們選用了階段發(fā)育年輕,生長適宜,木質化程度好的粗壯緊實、無病蟲害、側芽飽滿的1-2a生枝條作種條,使水?;孛缙缘男掠绨l(fā)芽成活率在80%以上。
1.2插穗截取
插穗的截取也是苗木發(fā)芽齊,成活率高,提高單位面積產(chǎn)苗量的基礎和保證。根據(jù)實踐,截取插穗一般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2.1在截取插穗時,在插穗上切口以下切下1cm處,必須保證有一顆飽滿、無病蟲害、無損的側芽,以保證插穗的發(fā)芽率。
1.2.2插穗的長短必須適中,過長或過短都會影響育苗效果,河灘地土層一般都比較薄,插穗過長會給插穗帶來麻煩,同時也浪費種條。但是如果插穗過短,在我省氣候干旱,蒸發(fā)量大的情況下,將會大大降低其發(fā)芽成活率,一般18~20cm的插穗比較適合于河灘地扦插育苗。
1.2.3要選用適宜的粗度,就同一年齡的插穗而言,過粗不易插入地下,且上端切口面大,愈合慢,易發(fā)生腐朽感染病害。過細則扦插時易折斷,且發(fā)芽后生長細弱,易造成苗木分化,一般采用0.70~1.50cm直徑的插穗。從苗木的生長情況和對種條的充分利用方面來看都比較適合。
1.2.4截取插穗時,一定要使切口光滑,下端最好切成馬耳形,便于插入和愈傷組織的形成,上端對齊,減小切口面,便于較快地愈合。
二、插穗處理
截好插穗后,為了使苗木生長整齊,不分化,先要按照插穗的粗細分級,然后以100根為準打捆,以便掌握插穗數(shù)量和催根處理。催根處理常用水浸法,即在扦插前將捆好的插穗生理上端朝上,一捆一捆靠在一起,浸泡在流動的水中,注意上切口不要讓水淹沒,浸泡時間一般1星期左右,不僅可以促使扎根快,發(fā)芽早,提高扦插的成活率,而且可以增大苗木的生長量。
三、整地作床
河灘地整地要在頭一年秋季深翻,入冬后進行冬灌,深翻可以破壞土壤的毛細管,減少土壤鹽漬化程度,冬灌后土壤發(fā)生凍融現(xiàn)象,可以改良土壤的團粒結構,提高土地的抗鹽堿性,第2年開春以后,地下水位上升以前,抓緊時間進行春耕,并結合春耕施足基肥,揀掉雜草、石塊、碎石后耙細,每5m寬筑地埂作成步道,床長根據(jù)地塊長短確定,床的方向一般以南北為宜。
四、扦插方法
扦插的方法一般有斜插和直插兩種,一般采用直插較好,因為直插有利于切面愈合,根系分布均勻,側根多,苗木莖部端直;斜插偏根現(xiàn)象嚴重,側根少,苗木與插穗形成手仗形曲節(jié),不利于起苗,但是在土層過薄的地塊也可采用斜插。扦插時插穗露出地面1~2cm最好,因為露出過長,上端易干枯,切口愈合不良,容易感染病害,外露過少,幼芽受土壤壓蓋,出土困難,影響發(fā)芽率。扦插密度以4500~5000株/667m2,除去步道外,株行距一般為30cm×50cm或30cm×40cm。
五、苗木的撫育管理
5.1肥水管理
扦插后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以后根據(jù)降雨情況進行灌溉,在年初適當增加灌溉次數(shù),可以起到淋溶鹽堿作用。結合整地,施入一定量的有機肥料(一般10m3/667m2左右)和化肥(一般尿素5~7.50kg/667m2,二氨7.50~10kg/667m2,磷鉀肥15~20kg/667m2)作為基肥,插穗發(fā)芽生長后,結合澆水在6-7月份苗木快速生長期用3~4kg/667m2尿素進行1~3次追肥。
5.2病蟲害防治
病、蟲、草是苗木的三大天敵,其中防治草害特別重要,病、蟲防治一般都采用藥物防治,定期噴灑波爾多液和石硫合劑,可以防治楊樹黑斑病和銹病。
苗木除草是河灘地育苗中最費時、費工,卻又十分重要,不可忽視的一項管理工作,結合松土,在扦插后,雜草開始萌生就進行第1次人工除草,5月下旬到6月中旬,雜草又開始萌生,此時要進行第2次人工除草,以后按實際情況再進行1~2次人工除草。對于1-2a生的留床苗,結合松土進行人工鏟除,但更多的利用苗木的高位差進行化學藥物、除草劑進行藥劑除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每次除草時,必須集中勞力在較短時間內盡快除完,每次除草時間不能拖延太長。
六、地膜覆蓋
地膜覆蓋可提高苗木產(chǎn)量和質量,提高出苗率。我縣群眾采用先覆蓋地膜再扦插的方法,效果較好。覆蓋前苗床先噴灑一遍除草劑再覆蓋地膜。地膜覆蓋時,要做到拉緊鋪平,地膜與床面要緊密接觸,地膜兩邊兩頭壓緊壓實,以達到保溫、保濕、保肥、保疏松的目的。目前機器覆膜機一般能達到育苗要求,扦插時根據(jù)管理要求也可采用寬窄行,寬行80厘米,窄行也就是覆膜行50厘米,目的是便于管理,充分利用光能。
七、苗圃管理
楊樹苗圃灌溉是保證扦插成活的關鍵措施之一。插穗扦插后需立即灌透水一次。夏季苗木生長高峰期中,如降雨不足,也要及時灌水,在苗木轉入越冬前,要控制供水,以促進苗木的木質化。插穗扦插后,種條萌芽多而快,要及時進行抹芽定苗,定苗時做到留優(yōu)去劣,每株保留一個健壯芽。在苗圃中,苗木群體密度很大,每年需要從土壤中攝取大量營養(yǎng)元素。因此,除在育苗前施用大量基肥外,還要追肥2—3次。一般第一次選擇在5月中旬,畝施尿素25公斤或碳胺50公斤,6、7月份再追肥一次,用量與第一次相當。追肥不可過遲,以免造成苗木徒長,不利于越冬。在楊樹扦插后2天內用50%乙草胺,地面噴霧,畝用藥100—150克,至6月份追肥之前,進行第一次人工鋤草,如果人工充裕的情況下,最好用人工除草。人工除草,利于土壤疏松,促進苗木生長。在楊樹苗木生長過程要及時抹去腋芽,促進苗木高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