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看過電視劇《幸福的面條》,劇中主人公那嫻熟的搟面條手法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那色澤、形狀獨特的面條特別誘人,使我總想躍躍欲試,可爸爸媽媽總說我還小,不要搗亂。
星期日去外婆家,恰好外婆搟面條給我們吃。在我的萬般哀求下,外婆終于答應(yīng)讓我嘗試一下。搟面條開始了,我學(xué)著電視劇主人公的樣子,舀了幾勺面粉,倒在桌子上,堆成一個“小山坡”,然后用筷子從“小山坡”頂端戳了一個小洞,再往洞里倒水,媽媽說我有“大師”的風(fēng)范。
哇,面粉握在手掌心說不出的細(xì)膩與舒服。攪拌、搓、揉,不一會兒,“小山坡”便被我搗鼓成了幾個“小圓球”。但“小圓球”太軟了,站不穩(wěn)。外婆建議我再加點面粉,終于“小圓球”變硬一點兒了。
要想讓面條變得有韌勁,那就得看搟的技術(shù)了。我找來一個干凈的空酒瓶,像用搓衣板搓衣服一樣,在圓球上滾了起來。滾呀滾呀,來來回回不知多少下,“小圓球”變成了一張大餅。為了厚薄均勻,我又加工了一下,外婆檢驗我的戰(zhàn)果,夸道:“還不錯!”
將搟好的大餅卷成一卷,用刀切條,要把面條切得寬窄一樣,這下我的作品就有點遜色了:長短不一,粗細(xì)不均。但我也有絕活:我將外婆家蒸雞蛋的磨具拿出來,這邊按一個,那邊按一個,愛心、小魚面條馬上出現(xiàn)了。外婆還連連稱贊我的面條有創(chuàng)意呢!
面條煮熟了,吃著自己親手做的面條,覺得真的好香,好幸福?。?/p>
(指導(dǎo)教師:王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