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是中國人清掃祖墳的日子。到了這一天,爸爸媽媽會捧著鮮花、水果和香燭,帶著小孩。一同到郊外的墓園,把祖先的墳?zāi)勾驋叩酶筛蓛魞簟?/p>
除了祭拜祖先以外。在清明節(jié)這天,人們也喜歡趁著這個春光明媚的日子,在郊外舒活舒活筋骨,一面散步,一面欣賞大自然青翠的風(fēng)景。所以,以前的人都把這一天的活動稱為“踏青”。
小朋友,當你在清明節(jié)跟父母親來到郊外墓園時,可能會看到許多墳頭,都用小土塊壓滿了一張張長方形、五顏六色的
紙張——它的名字叫“掛紙”。一眼望過去,滿山的墓園中,到處都是紅紅綠綠的掛紙,非常好看。
你知道為什么清明掃墓后,要用小土塊壓上這么多的掛紙嗎?這當中有一段感人的傳說呢!
傳說,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和楚霸王項羽,大戰(zhàn)了好幾回合后,劉邦終于登上了帝位,得到了天下。
他光榮地帶著侍衛(wèi)回到故鄉(xiāng),想到祖墳去拜祭他的老爹爹與老娘親,卻只見廣大的墓園中,荒涼一片。連年的戰(zhàn)爭之后.一座座黃土祖墳上都長滿了雜草,高祖見了心里好難過,責(zé)怪自己許久沒來祭拜,使祖先睡在這堆荒草中。
高祖循著一座座墳找去,墓碑東倒西歪,斷的斷、裂的裂,碑上的字跡早已模糊不清了。
“哪一座才是我爹娘的墳?zāi)??”高祖心焦地問?/p>
一旁的侍衛(wèi)忙勸高祖說: “皇上您別急,慢慢找,一定會找到的?!?/p>
大伙一塊兒拔草翻石地找過來找過去,太陽都快下山了,還是沒找著。
一陣寒風(fēng)吹過,搖動起墳地里一片白茫茫的蘆葦。高祖望著這一片荒煙野草,悲哀地自言自語道:“想我劉邦。 雖然得到了天下,卻找不到自己父母的墳?zāi)?,我還有什么用?有什么顏面活著呢?”
這時,天空中三兩只黑色的烏鴉拍翅飛過,高祖望著眼前荒涼的景象,難過地跪在地上,對著灰蒙蒙的蒼天禱告著: “老天啊,求求你告訴我,我的雙親在哪兒吧!”他又流著眼淚說道: ”爹、娘,你們究竟在哪里?請顯顯靈,告訴我這不孝子吧!”
說完,他從衣袖中掏出一張紙,用手撕成無數(shù)的碎片,將它們緊緊捏在手中,抱著最后一絲希望,向天禱告: “爹娘在天有靈。現(xiàn)在風(fēng)刮得這么大,我將這些小紙片向天空拋去,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fēng)都吹不動的話,就是爹娘墳?zāi)沟乃诹恕!?/p>
高祖舉雙手拜了幾下,然后向天空一拋,無數(shù)的小紙片在空中飄舞,被狂風(fēng)吹得七零八落,不見蹤影。或許是高祖的孝心感動了老天爺,獨獨有一張紙片飄落在一座土墳上,像生了根似的,任憑狂風(fēng)怎么吹它卻穩(wěn)穩(wěn)地附在墳上。一動也不動,真是奇怪極了。
高祖連忙跑過去,摸摸隆起的黃土堆,仔細再瞧瞧,在一塊殘破模糊的石碑上,果然刻著他爹娘的名字。他高興極了:“謝天謝地,總算讓我找到了,謝天謝地。”他不停地向天磕頭作揖。
高祖找到了雙親的墳?zāi)?,馬上命人重新整修,立起新的墓碑。以后,每逢清明節(jié)必定上墳除草打掃。不敢再有任何的疏忽。
因為這個故事傳說很廣,后來百姓也都效法高祖。在清明節(jié)祭拜完祖先后,用小土塊壓上許多小紙片,表示這座墳是有后人祭掃的,而這些小紙片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掛紙。
中國人對自己祖先的墳?zāi)?,不但不會害怕。反而感到很親切。我們覺得墳?zāi)咕拖袷亲嫦人廊ヒ院笏〉姆孔?,而五顏六色的掛紙,就像是多彩的屋瓦。每年我們把祖先的墳?zāi)勾驋吒蓛?。換上新的彩紙相信住在地下的祖先一定會很高興的。
給媽媽的話:
清明是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每年陽歷四月四日或五日,中國人參照月亮的陰晴圓缺,制訂了農(nóng)歷,又依據(jù)太陽在四季中的變化,增列了二十四節(jié)氣,從立春到大寒,反應(yīng)季節(jié)、氣候現(xiàn)象與氣候變化。根據(jù)中國人的陰陽概念,月亮為陰,太陽為陽,因此中國歷法——農(nóng)歷與節(jié)氣,正是陰與陽互相配搭,使中國人在農(nóng)事與生活作息上有所遵循,能夠遵行大自然的運行之道。我們中國人每到清明必定會到祖先的墳前祭拜,拔除雜草,擺上五顏六色的掛紙。事實上在漢高祖得天下后。他的父親仍然活著;而中國的紙也要到東漢和帝時才發(fā)明。所以這個故事,只是民間的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