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縱橫》:采購的很大一部分工作任務就是控制成本。具體來說,東風日產從哪幾方面入手控制成本的呢?
秦華:在這里我想不單獨分析降成本的重要性,我們認為從創(chuàng)造價值的角度來看成本控制似乎更加科學,這其中包括如何提高產品質量、如何控制成本、如何增加工作效率、如何擴大規(guī)模等。很多問題是相輔相成的,如此價值被更多的創(chuàng)造出來了,成本一定就是相對降低了。
為此東風日產將著力于從商品企劃、設計、采購、制造,到物流、營銷,整個全價值鏈的提升。我們將進行一系列的TDC(總交付成本)活動,同時會重點關注全供應鏈的成本,而不單是某個零件本身的成本。另外,我們認為零部件的成本的多少與設計有直接的關系,因此需要考慮它是否應該具備更多的功能?它怎樣設計出來的?制作成本有哪些?價值是多少?當價值減出價格,溢出的那部分就是我們采購的程序。
《汽車縱橫》:您的意思是,不能為了降成本而一味縮減開支,應該最大限度考慮客戶需求,盡可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讓客戶認為物有所值?
秦華:是的。另外我們還發(fā)現(xiàn),降成本還有個渠道就是在物流上做文章,但是物流費用過低勢必會影響配送質量,最終可能導致經銷商不能及時拿到他需要的車,這樣采購部門就失去了它的價值,所以在采購時我們不單單看它的價格,而是應該幫助價值鏈提升能力、提升價值。
《汽車縱橫》:怎樣幫助價值鏈提升能力和價值,能具體解釋下嗎?
秦華:我們非常顯著的一個活動就是我們的GK改善,其重點是工序的改善。我們都知道品質很重要,可是品質不是做出來之后去檢驗,最后發(fā)現(xiàn)這個是廢品扔掉那么簡單。我們需要幫助供應商改善生產過程中的各個方面。當然GK改善不是免費的,供應商需要提前投入一筆費用。這不是單方面的投入,我們投入得更多。但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供應商在接受GK改善后獲得的收益遠超改善投入的費用。
《汽車縱橫》:說到供應商的能力,馬上讓人想到“同步研發(fā)”,但并非每個企業(yè)都以“同步研發(fā)”能力見長的。對于在制造上更擅長的企業(yè),東風日產會有怎樣的考慮?
秦華:同步開發(fā)能力確實是整車企業(yè)非常看重的,進入配套體系的零部件企業(yè)如果有這個能力肯定是比較吃香的。但現(xiàn)實是有些供應商也沒有這些能力。當然我們畫圖紙交給零部件企業(yè)制造,這種合作方式還仍然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這些企業(yè)來說質量就是競爭力、就是生命,所以當你不具備研發(fā)能力時就一定要更加提升自己的制造能力,然后把規(guī)模做大,這樣成本自然就下來了。
《汽車縱橫》:整車企業(yè)的供應商都比較固定,東風日產還有多少機會留給體系外的零部件企業(yè)呢?
秦華:毫不避諱地說,在建立了相對固定的供應鏈后,我們依然會尋找、培養(yǎng)新的供應商。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我們需要利用“鯰魚效應”增加供應商的憂患意識,提升各方面的能力,由此跟上東風日產的發(fā)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