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她叫蘇蕙,字若蘭,陳留縣令蘇道質(zhì)之女。蘇家雖非顯貴,卻也足夠為她撐起一片寧靜的天空,將魏晉亂世的刀光血氣擋于門外。她的生活如一汪清泉細流潺潺,波瀾不驚,還有歡樂的水花輕輕跳躍。三歲學字,五歲學詩,七歲學畫,九歲學繡,12歲織錦,一棵小小的苗不緊不慢地抽枝發(fā)芽,舒展腰身,慢慢地打了花苞,開出一朵香氣四溢的花。
外面烽火連天,若蘭卻習慣在詩詞歌賦里靜看流年。無數(shù)個薄露微涼的清晨,閑散慵懶的午后,百草寂寂的夜晚,若蘭手捧詩書,靈魂如放飛的蝶,在文字里游弋。或慢慢鋪開一張紙,研墨,提筆,讓少女心事如落花般鋪陳于濃墨淡彩間。
那個動蕩的年代,武力如一陣狂風,所過之處,草木俯首。人命如螻蟻,詩詞又何以依附?放眼四周,竟尋不到一知己,若蘭只能隔著書本品嘗寂寞。
燭火搖曳的深夜,一個瘦弱身影獨坐窗前,看著隨手寫下的詩句,發(fā)出輕不可聞的嘆息,管別人懂不懂,自己喜歡就好。
四周狂亂,唯她一人靜立。這樣的她,真如一枝空谷幽蘭,只是一點香氣,也引人無限遐想。
秀美的容貌,如蘭的氣質(zhì),飛揚的才學,令若蘭家的門檻承載了無數(shù)提親者的腳步。但若蘭只是微微一笑,然后搖首拒絕。
每個少女都會在心中織一幅五彩斑斕的愛情錦圖,一針一線,千修萬改,最終織出的那個人,理想得如玉如月。只是,世上根本沒有哪個人會和心中所想一模一樣。
那時,若蘭不懂這些。當她在廟會上偶遇竇滔,那個氣質(zhì)軒昂的少年將軍時,陽光瞬間穿透了她層層包裹的芳心。而若蘭的容貌,也讓竇滔心喜。才子佳人,英雄美女,正是世人眼中最好的愛情,就這樣猝不及防地降臨。
16歲,是花嬌葉媚的季節(jié),若蘭懷著對理想生活的無限向往,在細碎陽光下踏出閨房,滿心歡悅地成為將軍之妻。
二
當一個人對愛情做了太多幻想,夢醒時就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象的模樣。
婚后的生活平淡安樂,如午后陽光般讓人昏昏欲睡。她以為,夫君會知她懂她,能與她吟詩作對琴瑟和鳴,能解她千般情思萬般玲瓏。卻不想,他不過一介武夫,除了舞刀弄劍,根本沒興趣陪她風花雪月。
抱怨便順其自然地有了。他清晨獨自早起在院中舞劍,揮汗如雨時,她捏住鼻尖,嘲諷他一身汗臭;他坐在桌前,如秋風掃落葉般對付眼前食物時,她會抱怨他吃相有礙觀瞻;他忙碌一天,回家往椅子上一坐,壓壞了她精心寫就的詩句時,她會將他從椅子上拽起來,跺著腳讓他賠。
那些抱怨,那些小性子,都是隱秘的暗號,昭示著她對他的期待??上?,竇滔并不懂得妻子的細致心事。雖然覺得妻子無理取鬧,但他還是好言安慰,女人如花,總是要悉心寵愛的。
若蘭心里的不滿卻如冬日的霧,越聚越濃,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愛情童話,那些如高山雪蓮般圣潔的愛情傳說,為何自己竟苦尋不得?
對愛情滿腔的熱情,被粗心的夫君一盆水澆滅。也罷,隨他去吧,沒有他,還有詩書為伴,讀讀詩,寫寫字,對著樹枝上的鳥兒潑潑墨……一樁樁一樣樣,慢慢填補那顆寂寞的心。
遺世獨立,不惹塵埃,只是少了些煙火氣,渾身的清冷格調(diào),只能讓人遠遠地駐足欣賞。蘭花雖美,卻缺少溫度,而缺少溫度的婚姻,就像一張年久失修的漁網(wǎng),隨便遇條魚撲騰一下,就會裂開口子。
當竇滔遭遇人生低谷,被發(fā)配到敦煌時,遇到了溫柔體貼、能歌善舞的歌妓趙陽臺,婚姻的裂縫便轟然炸開了。
三
若蘭沒有隨夫君前往敦煌,也許是不屑與武夫天天相見,也許只是一時氣惱耍性子,但夫君離開后,看著空空庭院,窗臺上寂寞的剪影,思念便如蔓草般瘋狂生長,然后將她緊緊纏繞。
他每日練武的角落,他每日吃飯的桌椅,他沒有帶走的衣服,都如刀子般慢慢割著她的心。聰慧如若蘭,此時也一定明了自己的心事,原來她對他是有愛的,那些抱怨與不滿也都是因愛而生。
他不在的日子,清冷漫長,思念一圈圈蕩過來,將她纏得喘不過氣來。
何以訴相思?唯有詩詞曲?!班祰@懷所離徑,遐曠路傷中情。家無君房幃清,華飾容朗鏡明。葩紛光珠耀英,多思感誰為榮?”坐鏡梳妝,卻無人欣賞,即使容顏耀眼,又有何用?無一字相思,卻無一處不是相思。
寫相思詩詞,成了若蘭生活里的一抹亮色,想著他的音容笑言,想著他的饑寒冷暖,再細細地將自己的心思融合,似乎這樣就能與他在詩詞里雙宿雙飛,恩愛無雙。
7900首詩詞,每一首都是訴不盡的相思,道不完的愛戀。若蘭把這些詩詞壓在箱底,她在心里千萬次地想象,他若回來,見到這些相思詞,臉上會是怎樣的欣喜?心里該涌起怎樣的柔情蜜意?
只是,生活總是出人意料。她幻想了千萬種他歸來時的情景,卻怎么也沒想到,他帶給她的禮物是一個嫵媚的小妾。
她呆呆地立在那里,心瞬間結(jié)成了冰,一層又一層,冷得透不過氣來。心里的怒火再也無法平息,她無法像蘭花一樣躲在空谷里不問世事,但妻妾爭寵的斗爭,她也不屑為之。怒火在家里一路蔓延,雞飛狗跳里,他奉命鎮(zhèn)守襄陽,本應帶著妻妾同行,可若蘭正為小妾之事惱恨不已,豈肯三人同行?
竇滔只好帶著小妾離開,偌大庭院再次剩她一人。無數(shù)個寂寞長夜,想起驚鴻般的初遇,吵吵鬧鬧的瑣事,想起她耍的小性子,他的寬容與無奈,眼淚一顆顆落入塵埃。如果自己能少些苛求,多些包容,是不是一切都會不一樣?
蘭花雖美,它的根也扎在土壤里,也需要沾了灰塵的晨露滋養(yǎng),若是鏟了根下的土,拂掉清晨的露,它就會慢慢枯萎。
經(jīng)歷了種種不如意,此時的若蘭悟出了這樣的道理,一個人太清高孤傲,容不下生活里一粒沙一顆灰,只會讓身邊想親近之人不敢靠近。
在這段婚姻里,她不停地索取,卻從未付出,她不停地要求別人,卻從未要求過自己?;诤拗?,她決定勇敢站出來,用一顆真誠的心去修補那些已犯下的錯。
四
此時,千古流傳的“璇璣圖”在若蘭手中悄然誕生。
春庭寂寞,把玩一只小茶壺,茶壺上附庸風雅地刻著一行小字,日子太長,寂寞太深,即使一行小字,也可以翻來覆去,橫看成嶺側(cè)成峰,不管怎么讀,居然都別有一番韻味。
如果那些相思詩詞也可以這樣讀,翻來覆去有無窮無盡的讀法,每個字都緊緊纏繞,是不是可以像一張網(wǎng),緊緊地將她和夫君包裹?
閑情如枝上的樹葉,秋風一吹便飄散無蹤,深夜里輾轉(zhuǎn)難眠時,清晨被鳥鳴驚醒時,腦子里想的,始終是那些纏纏繞繞,剪不斷理還亂的相思詞。
寫在紙上終覺淺,似乎一滴淚,一陣風,一點雨,都可能讓它毀尸滅跡,那就繡在錦上吧。
鶯啼燕鳴的清晨,雨打芭蕉的黃昏,一個清瘦的身影獨坐窗前,手指如蝶般輕巧翻飛,手中的絲線像天邊那道彩虹,清麗色彩依次排列,婉轉(zhuǎn)飛揚。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淌,從春到秋,那幅錦終于羞羞答答地扯下面紗,露出完整的模樣:長寬各八寸,841個字排成29行,每行也恰是29字,每個字縱橫對齊,五彩相間,縱橫反復,怎么念都是一闕纏綿悱惻的相思。
她為這幅錦取名“璇璣圖”,意為像星辰一樣玄妙有趣,永恒不變。
這次,她沒有把它壓在箱底,而是派人送往襄陽,因為那里有她心心念念牽掛的人兒。
當璇璣圖如孔雀開屏般在竇滔面前華麗展開時,旁人如墜云霧,而一生與刀劍為伴,對詩詞一知半解的竇滔卻撫錦沉思,臉上表情風云變幻,硬朗的五官慢慢化成一汪春水。爾后,他明媚一笑,對身旁人說:“這是我家的語言,不是我家的人,莫能解之?!?/p>
深情與自豪,被這句話潑灑得淋漓盡致。他的蘭花,終于收斂了刺人的清高,肯將自己的心事說與他聽,肯做個紅塵里普通的小女子。
他打發(fā)走小妾,一匹快馬將若蘭帶到身邊。彼此心事明了,曾經(jīng)的不快,就讓它隨風飄散吧。情感世界里,總要有點容忍之量,容忍對方的不完美,容忍對方那些荒唐的錯。
竇滔后來也學起了詩詞,他真的希望能變成妻子想象中的模樣,能與她詩詞歌賦度流年。而曾經(jīng)的冷漠與荒唐,或許只是他反抗的一種方式。
對若蘭來說,竇滔或許與她的理想依然有著差距,但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郎有情妾有意,彼此多點理解與包容,一切都不再是問題。
蘭花也需沐晨露。這世上的每一朵花,都不能端著架子只呼吸空氣,太多灰塵,太多雨露在身邊環(huán)繞,驅(qū)之不去,你若厭惡,不肯沾染,便只能活得孤獨而痛苦。若能敞開花瓣,笑看風云,不苛求,不傲然,便能得一個快樂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