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今天百歲齡,不收紅包金與銀。清清嗓子就上場,唱支山歌敬親人。”湖南湘潭,生于1915年7月,滿百歲的老人周秋生生日這天,在家中接受親朋賀壽,扯開洪亮的嗓門,熱情地唱起了山歌。老人雖已百歲高齡,但紅光滿面,思維清晰,聲音洪亮,唱起山歌來精氣神十足。
10歲放牛娃學(xué)唱山歌
湘潭的打山歌風(fēng)俗由來已久,山歌用湘潭土話唱,無固定曲調(diào)與歌詞,內(nèi)容是農(nóng)民自己根據(jù)勞動或生活內(nèi)容即興編出來的。因此,過去湘潭農(nóng)村有許多能喊出聲情并茂山歌的“泥秀才”,湘潭山歌是當(dāng)?shù)刂匾奈幕枴?/p>
1925年10月的一天,10歲的周秋生像往常一樣,吃過早飯,便趕著牛進山。他走到半山腰,忽然聽到有人在唱歌。
那時周秋生年紀小,不懂什么是山歌,但他對這歌聲充滿了好奇和喜愛。周秋生走到近處一看,發(fā)現(xiàn)原來是同在地主家做長工的劉滿生大哥在唱山歌,便情不自禁地跟著劉滿生唱了起來。盡管沒有念過一天書,但周秋生記性好,《忍在心中一團血》這首山歌,他只學(xué)唱了3次就記住了。
從此,周秋生每次到山中放牛,只要遇到劉滿生,就騎在牛背上,跟著他學(xué)唱山歌,共學(xué)會了30余首。當(dāng)時,地主認為他唱山歌會耽誤放牛,只要聽到他唱歌就用鞭子抽打他。為此,周秋生每次放牛,都躲到很遠的林子里唱。
雖然日子辛苦,但唱山歌給周秋生帶來了生活的樂趣,可以說,他是唱著山歌長大的。
邊勞作邊唱山歌是他的最大樂趣
新中國成立后,周秋生也得到了解放。當(dāng)時,周秋生夫婦共生育了7個子女,因家中勞力少、人口多,經(jīng)常吃不飽飯。為改善生活,周秋生白天做完自家的農(nóng)活后,晚上做抬轎子、推車送貨等苦力活。雖然生活艱辛,但他仍喜歡唱山歌,他勞動過的地方總能留下歌聲。
周秋生的小兒子周建明告訴筆者:“老人家生性樂觀,邊勞作邊唱山歌成為他生活的最大樂趣,我們都是在他的歌聲中長大的。在他的山歌里,很少聽到悲涼、憂愁,更多的是快樂?!?/p>
時代變遷不忘山歌傳后人
改革開放后,隨著一些農(nóng)活逐漸被農(nóng)業(yè)機械所替代,田壟里很難再聽到高亢悅耳的歌聲了。眼看鄉(xiāng)村山歌逐漸消亡,周秋生牽頭成立了雨湖區(qū)鄉(xiāng)村山歌隊,每天勞動之余,他的家里便坐滿了人,由他教唱山歌。他自編山歌贊美新生活,規(guī)勸周圍的人根除陋習(xí)。在他的教唱和帶領(lǐng)下,山歌又在田間地頭飄蕩起來。
周秋生在教鄉(xiāng)鄰和孩子們唱山歌的過程中,不僅和周圍的鄰居增進了感情,保持了融洽的關(guān)系,還從年輕人身上感受到了青春的氣息。他說:“把山歌傳給后人,和年輕人一起唱山歌,我感到十分幸福。”
2014年4月,“歡樂瀟湘·幸福湘潭”群眾文藝匯演的首場海選賽在雨湖區(qū)舉行,周秋生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也來看熱鬧。
聽說每個人都可以上臺演唱,老人興致頓起,立即報名參賽。
一登上舞臺,周秋生就放開嗓子唱起了現(xiàn)編的一支山歌:“歡樂瀟湘搞得好咧,幸福湘潭是真正行。我唱山歌好開心咧,臺下坐的都是幸福人?!?/p>
歌聲未落,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身患癌癥后用山歌笑對人生
周秋生老人如今兒孫滿堂,生活條件好了。老人說,盡管年事已高,他依然喜歡唱山歌,一天不唱就感覺不自在,好像心里空蕩蕩的。
“樂觀的心態(tài)是父親長壽的秘訣?!敝芙髡f,1984年,他母親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親不顧自己年已古稀,毅然扛起照料母親的重任,堅持不要子女來護理,直至1997年母親過世。
周建明說,2009年,父親被查出患有直腸癌。得知病情,父親仍很樂觀,沒有中斷過唱山歌。
當(dāng)時,周秋生老人已年過九旬,他笑對人生,坦然接受手術(shù)治療,竟然奇跡般痊愈了。
如今,百歲老人周秋生身體仍然硬朗,生活基本能自理。周建明說,父親每天都會到外面走一走、唱一唱。他走過的地方,總會留下一路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