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0日晚上7點多,天色漸漸暗下來,山東青島即墨市東部的一處建筑工地宿舍區(qū),100多名工人坐在小板凳上,穿著拖鞋背心,等待觀看柳腔劇《小姑賢》。23歲的劇團團長單洪超正在幕后備戲,他頭頂藍冠,身著寬袍,腳踩布履,不時貼著幕布偷偷看幾眼臺下的觀眾,擔心他們走掉。
兩年前,單洪超從青島濱海學院的金融專業(yè)畢業(yè)。做了幾個月的房產(chǎn)銷售后,他辭去工作,回到老家即墨市龍泉鎮(zhèn)玉石頭村創(chuàng)業(yè)。他從父親那里借了8萬元,加上自己攢的2萬元,組建了這家柳腔劇團。柳腔戲的商業(yè)演出,都集中在正月和一些節(jié)假日。沒有演出的時候,單洪超也會穿上西裝,打上領(lǐng)帶,去一家售樓處兼職干銷售工作。干銷售掙的錢,有時還要貼補劇團的開銷。
5月20日這天,是單洪超柳腔劇團今年的第19場演出,全團的商演勞務(wù)費是3000元。單洪超說,劇團里的服裝、道具更新,大伙兒的伙食費、車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目前劇團有7個固定演員,加上樂隊、服裝管理、音響師等共有19人,所有人都是兼職。這種規(guī)模的劇團,在即墨有很多個。一般每場演出,能夠拿到的酬勞從2000元到5000元不等。有時到一些村子去演出,都是“義務(wù)”的,對方只出個路費、飯費。
柳腔是青島地區(qū)的一種戲曲劇種,始于清代中期的即墨西部,由民間說唱“本肘鼓”演變而成,現(xiàn)為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單洪超小時候受奶奶的影響,迷上了柳腔。后來上大學,他參加戲劇社團,每到周末就跑到公園、敬老院、景點去演出,結(jié)識了不少唱戲的老師和戲迷。現(xiàn)在劇團中大部分人,都是他在大學里認識的老師。剛開始,大家并不相信這個90后的小伙子能搞出名堂。但在一次市里的戲劇比賽中,單洪超獲得二等獎,還得到了主辦方提供的35場演出的獎勵,每場可以拿到2000元的補貼。看到這些,大家才對他刮目相看。
在售樓處,單洪超每個月有4天的假期。遇到有演出的時候,經(jīng)理一般都會準他的假。正月遇上唱戲高峰,單洪超也會跟同事?lián)Q班調(diào)休。今年春節(jié),為了不影響演出,單洪超選擇正月初二到售樓處加班。同事評價他待人有禮貌、平易近人,客戶喜歡和他交流。他還當了好幾個月的銷售冠軍。單洪超說,在售樓處賣房子面對的人,和下鄉(xiāng)唱戲時所要面對的截然不同。在售樓處里,他面對的大都是西裝革履的客戶,而在唱戲演出時,他面對的是穿著大汗衫的老頭、老太太。單洪超覺得,唱戲要比賣房子累得多,唱戲之前從聯(lián)系演員、布置場地到安排曲目,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而賣房子,只需要在空調(diào)房間內(nèi),和前來買房的顧客聊天就可以了。
每次演出結(jié)束,單洪超的父親都會開拖拉機,運走給兒子做的移動舞臺。父親駕駛著車燈并不明亮的拖拉機走在前面,兒子則開著面包車亮著大燈走在后面,為前面的父親照亮。其實,老人很無奈,因為他并不喜歡兒子干這一行。老人說,在村里人眼里,唱戲的地位很低,許多人都覺得那是不務(wù)正業(yè),所以他更希望兒子大學畢業(yè)后能當個公務(wù)員,或者找個穩(wěn)定的工作。
可單洪超很享受唱戲時的狀態(tài),劇團里的許多人也有著同樣的理想和追求。但現(xiàn)實的處境,又讓他們很糾結(jié)。王吉翔是劇團里的主要演員,家里人同樣反對他唱戲。他在相親時,女方也會明確表示不喜歡他唱戲。王吉翔自己知道,唱柳腔戲的收入太低了,如果專職干這個,連自己都養(yǎng)不活,更不要提養(yǎng)家了。他說,如果以后結(jié)婚了,妻子反對他唱戲,他就不再唱了。音響師老趙在青島市經(jīng)營一家小配送公司,負責給幾家大單位送菜。他說,有時候為了不耽誤演出,他還得臨時請工人補缺,自己貼錢才能去演出??伤褪窍矚g柳腔戲。
在工地宿舍區(qū),一個多小時的演出結(jié)束了。開始時還有100多人觀看,最后只剩下20多人,這讓單洪超和演員們很失落。40歲的觀眾王繼晨來自江蘇徐州,平常很喜歡聽京劇、豫劇,但柳腔唱的是即墨話,很難聽懂。90后的單洪超很清楚,如今電視和網(wǎng)絡(luò)里的娛樂節(jié)目層出不窮,地方傳統(tǒng)戲劇的市場正逐漸萎縮。他希望做一些改變,目前他正在和幾位戲友創(chuàng)作現(xiàn)代小戲,將身邊發(fā)生的事情融入到柳腔戲中,并將方言改為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