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運動相比,太極拳動作柔韌、穩(wěn)定,圓活緩慢,特別適宜上了年紀的體質(zhì)弱的人練習。專家提醒,看似緩慢的太極拳也可能造成運動損傷,練習前要做熱身,每次練習時間不宜過久,量力而行,下蹲位置不要過低。
膝關節(jié)不好不宜練 由于太極拳有很多下蹲姿勢,專家提醒說,老年人鍛煉要有針對性,對于患有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病或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患者,盡量不要打太極拳。打太極拳時,膝關節(jié)處于半屈狀態(tài),關節(jié)腔內(nèi)壓力增高,下蹲的姿勢過大,可能引起腿部酸痛、抽筋,如果特別偏好太極拳,根據(jù)自身情況,建議動作幅度小一些,下蹲的位置不要太低。專家建議,對于初學者或本身膝關節(jié)、腰椎有問題的老人,其實可以練習簡化式太極拳或八段錦,這些運動對身體不易造成損傷。
太極拳練習最適宜的次數(shù)是每周3~4次,對于腿部已經(jīng)有損傷的中老年人來說,最好隔一天練習一次。在打太極拳時,也不是越長越好,一套拳打兩三遍即可,總時間控制在90分鐘之內(nèi)。如果有精力,可以在下午4時再打1小時,而不要在早晨練習太久,否則會讓膝關節(jié)負擔過重而造成損傷。
練前熱身練后放松不可少 太極拳看似慢動作,但不要以為運動不激烈就不需要熱身。專家認為,即便是太極拳也需要一定時間的熱身,這樣可以將全身肌肉、關節(jié)、韌帶“喚醒”,在運動中就不容易受傷。
練習后也要進行整理活動。因為整理活動能有效地消除乳酸堆積,有利于消除疲勞,比如從小腿抖動、拍打開始,然后放松大腿,以促進靜脈血液回流。腿部有損傷的要特別注意對腿部和膝關節(jié)的按摩,按摩手法應該是先重后輕,使運動狀態(tài)下的肌肉逐漸恢復到安靜狀態(tài)。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