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法國巴黎市中心遭到恐怖分子襲擊,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起由原教旨極端恐怖勢力精心準備、周密策劃和冷酷實施的“專業(yè)性”恐怖襲擊。
目前,調查工作已初步確認比利時為此次襲擊的后方基地。調查人員正在對在法蘭西體育場、巴塔克蘭劇院和數家餐館同時發(fā)動襲擊的“3組恐怖分子”進行身份調查,并確定在比利時拘捕的幾名嫌疑人是否參與其中,或者是否還有一組恐怖分子仍然在逃。之所以將法國,而非在西方陣營中帶頭組織盟友轟炸IS的美國,或近期在敘利亞大打出手的俄羅斯當作襲擊目標,恐怖策劃者顯然經過周密策劃。
作為“非洲憲兵”和曾在北非、黎巴嫩等地扮演重要政治、軍事角色的老牌殖民國家,法國和伊斯蘭世界恩怨糾葛極深,境內有歷史和現實原因形成的西歐最具規(guī)模伊斯蘭社區(qū),這些社區(qū)中存在星羅棋布的清真寺、講經學校,并通過外籍阿訇和各種網絡“全球接軌”,而這一網絡、體系有可能被國際原教旨勢力和國際恐怖勢力利用。
通過這一切,極端恐怖勢力既可以就地招募擁有法國國籍、合法身份的“圣戰(zhàn)者”,也可方便地將外籍“圣戰(zhàn)者”送入法國境內潛伏,更可將招募的“圣戰(zhàn)者”送到海外“圣戰(zhàn)戰(zhàn)場”參戰(zhàn)、培訓,而后再送回法國制造恐怖事端。年初的“查理周刊”血案,也是循此模式行事。
自薩科齊時代以來,法國在中東、北非等原教旨勢力十分活躍,成為美國以外軍事干預最積極的西方國家,就在此次襲擊發(fā)生之際,法國政府剛剛宣布加大對IS打擊力度,其航母編隊也正趕赴東地中海助戰(zhàn),這讓它很容易成為極端組織報復的對象。而法國雖然是西方軍事強國之一,但受國內黨爭和歐盟一體化影響,口岸邊檢、安保和反恐戒備級別等都不如美、俄甚至英、德等。
此次襲擊所選擇的目標不但都是平民目標,而且?guī)缀跚逡簧植荚谟野段幕瘏^(qū)、夜生活區(qū)的娛樂休閑設施,并非傳統(tǒng)上原教旨極端勢力所針對的目標,事發(fā)前和事發(fā)中則有許多“假動作”(多次虛報炸彈警報,法德邊界屢傳軍火走私等),表明恐怖襲擊者既志在必得,又不計代價,其目的首先在于盡可能擴大影響,制造恐慌,其次則是動搖人們對公共安全的信心。這也是幾乎每一次大規(guī)??植酪u擊的共同目的,但此次表現得更為突出。摘自《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