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在他的一生中,總是表現(xiàn)得如同一個憤青,個性張揚。
這當(dāng)然與他早年的懷才不遇有關(guān)。3次會試,卻3次落榜,終身只是個舉人,這在講究學(xué)歷的中華帝國,無疑是人生的負資產(chǎn)。落榜之后,一般就是如何奮爭的勵志故事,而左宗棠的優(yōu)點在于,不再將精力放到鉆研公務(wù)員考試入門之類,而是精研輿地、兵法,按他自己的話說,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這種出道晚的非典型干部,往往個性鮮明、敢于亮劍,無論前面是萬丈深淵還是地雷陣,都敢蹚一蹚。這種個性,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在被體制“格式化”之前,一直都在野蠻生長;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們長期都被邊緣化、卻竭力在爭奪陽光、空氣和水,一旦破繭而出,便會緊緊抓住手邊的機會,用足用好,也就“大行不顧細謹”了。
左宗棠給湖南巡撫駱秉章打工時,已經(jīng)年過不惑,卻依然生猛,常在辦公室內(nèi)慷慨論事,旁若無人。這本來是犯了辦公室政治的大忌,但是左宗棠運氣好,攤上了一個好領(lǐng)導(dǎo),駱會靜靜地聽他夸夸其談,并不阻止,更不批評。
左宗棠在駱秉章幕府中,鬧得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樊燮案”。這是左的憤青性格,給自己招來了不測之禍。還好他的兒女親家郭嵩燾當(dāng)時是“南書房行走”,屬于中央辦公廳的高級干部,為了保他,甚至向皇帝說出了“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的重話。曾國藩、胡林翼等前線將帥也出面說情,最后保下了左的性命。
在中國特色的官場中,壞脾氣足以害死人,而左宗棠能創(chuàng)造不死的奇跡,其實還是托庇于那個動蕩的時代——當(dāng)這個政權(quán)在拼命自我拯救的時候,對于壞脾氣的人才,也就有了更高的寬容度。
作為幕僚的左宗棠,雖然個性張揚,畢竟手上沒權(quán),對于領(lǐng)導(dǎo)們而言是可用之才,而沒有任何威脅。但是,一旦這個憤青自己開始掌握實權(quán),就變得更加桀驁難以控制。
“樊燮案”后,左宗棠因禍得福,在體制內(nèi)成了知名人才,不久就受命自行招募一支軍隊,這就是湘軍中相對獨立的“楚軍”。而到曾國藩出任兩江總督后,左宗棠又被中央任命為浙江巡撫,正式開牙建府,卻自此與曾國藩交惡。摘自《中國經(jīng)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