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九年一月八日,帶著欽差大臣關(guān)防信印的林則徐出北京新儀門,開始了他南下之旅。奇怪的是,林則徐前一年從武昌到北京只花了一個月,而此次南下廣州,他卻選擇取道直隸、山東、安徽、江西,水陸兼程,經(jīng)過兩個月的舟車勞頓于3月10日才被迎進廣州城。這與從倫敦到廣州的時間差不多,3個月后,發(fā)生了著名的“虎門銷煙”事件。
眾所周知,林則徐南下的使命是禁煙。禁煙變成銷煙,一字之差,一向很少被人關(guān)注。我認為,這一字之差,差別重大,正是后來朝廷指責(zé)“皆林則徐等辦理不善之所致”的關(guān)鍵。《清史稿》說“林則徐才略冠時,禁煙一役,承宣宗嚴切之旨,操之過急”,初看“操之過急”四字平淡無奇,其實越看越覺得很到位。
無論是首倡禁煙的黃爵滋還是林則徐提出的六條建議都沒有打算要“銷煙”,都是重在禁煙以治內(nèi)。林則徐最大膽的建議是“將售賣出洋之茶葉、大黃、湖絲等物,倍蓰其價”,就是將中國產(chǎn)的茶葉、大黃和湖絲等物,提高五倍價格賣給洋人。
從林則徐的履歷來看,他是一個很認真且政聲頗好的地方政務(wù)官,但是從他廣州禁煙所為來看,可以看出這么幾點:第一他背離了禁煙的初衷,重點不是放在國內(nèi),而是對外施壓。抵粵后他拿出了二副“藥”。第一副藥是喂給行商們吃,他將廣州行商召集至行轅,令他們跪在地上聽他長篇訓(xùn)話。之后,他給維多利亞女王寫了封長信,“明宣定例”,履行他儒家所謂的“不忍不教而誅”這一宗旨,然后他竟然要行商們將“藥”端給外國鴉片商們喝。兩副“藥”喂下去,林則徐便給皇帝送上一劑鎮(zhèn)靜藥,他將洋人在這“從未見過的陣勢”面前的張皇失措十分形象地報告給了北京,然而坐等洋人藥到病除,洗心革面。第二,他沒有真正對吸煙者實施禁煙,而是將重點放在整治“漢奸”上。行至泰和縣時他就向廣東下了一道密拿漢奸的命令。第三,他的措施沒有起到作用時,捉拿英國鴉片商人顛地、勒令英商交出全部鴉片就成了禁煙的重要措施。沒想到,這招卻將一個本來反感鴉片的英國人義律逼到了對立面。義律被激怒后,就給林則徐設(shè)下一個很大的局:同意交出鴉片,然后再行索賠。
于是2萬多箱鴉片在虎門上空化成青煙,但接下來,林則徐就陷入了沒完沒了的煙款索賠上。當(dāng)然,林則徐銷煙并非沒有想過補償。但是,這位偉大的理想主義者的補償計劃是每煙一箱,僅給茶葉五斤,“英商所得,不及百分之一”,在繼任的欽差看來,“此釁之所由來也”。舟山一個清軍指揮官甚至抱怨道:“你們應(yīng)該去打廣東人,而不是我們,我們沒有傷害過你們”。
禁煙之所以變成銷煙,用“操之過急”來形容非常貼切。
第一,林則徐沒有認真了解西方,甚至不知道鴉片走私是怎么一回事,就匆促“銷煙”,結(jié)果授人以口實;第二,林則徐也沒有認真了解國內(nèi)情況,他不知道本國有無實力與人抗衡,甚至對自己也所知不多。他完全棄已之長而取已之短,不知道自己長于內(nèi)政而短于外交,可是,盲目的自信和對敵人的無知,以及自己聲望高漲的沖動,導(dǎo)致他犯下了致命的錯誤。他也忘記了自己給皇帝奏折中提出的建議,“外夷鴉片之得以私售,皆由內(nèi)地奸民多方勾串,以致蔓延日廣,流毒日深?!保ā睹軖倽h奸剳稿》)本應(yīng)當(dāng)做好國人禁煙的工作,最好是發(fā)動廣東百姓,讓他們覺悟起來,共同抵制鴉片;最低限度也應(yīng)當(dāng)把大半精力放在禁止國內(nèi)鴉片商人去販買鴉片:沒有消費就沒有買賣。可是,他到廣州以后絕大部分精力放到了和洋人的糾結(jié)上,卷入了義律設(shè)下的陷阱而無法自拔。
第三,他受制于國內(nèi)輿論而格外注意自己的道德形象。1939年林則徐只不過公開主張禁煙的6位干部之一,屬于典型的少數(shù)派;南下路上他收到了龔自珍的三條建議,這位在史書上口碑極佳的先生給他出了一個餿主意:“取不逞夷人及奸民就地正典刑”;另外他為民氣所鼓舞,民間傳說林欽差是出師南下、要對洋人開戰(zhàn)而欣喜若狂;因而他刻意維護自己的形象,一是清廉,二是夷夏之防。
清廉使他遠離民眾,首創(chuàng)“以奸治奸,以毒攻毒”的辦法,他利用過鴉片販子、吸毒人員,這又使他的觀念里只有漢奸沒有民眾,寧可求助道家氣功師,也沒有想過如何組織民眾;夷夏之防使他一開始將西方視為敵人,卻不知自己真正的敵人是朝廷中那些等著攻擊他的同事。他陶醉在天朝大國的幻想中,陶醉在自己采取的一系列威嚇措施和“臨以兵威,屢戰(zhàn)皆捷”的謊言中,以至于中央并沒有把禁煙看得很重,一件更好的差事—兩江總督新職早已賞賜給了林則徐。他迫切希望盡快成功,一來完成皇帝交給的差事去履新;二來做給那些反對他的同事看。他根本沒有想到,將禁煙置換成銷煙后,實質(zhì)上并沒有觸動包括吸食鴉片者在內(nèi)的任何一方利益,因為這跟他們毫無關(guān)系,到1930年代末進口中國的鴉片一年中遠不止2萬多箱,可能是其數(shù)倍,銷掉這批鴉片,還有源源不斷的鴉片運進來。
他關(guān)注的只是自己的道德形象。被免職以后,林則徐如釋重負,在廣州制作對聯(lián),整理藏書,暗暗地應(yīng)對他的政敵正在進行的一項關(guān)于他如何與英國擅開邊釁的調(diào)查。他將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解釋為內(nèi)奸,而頭子正是新任的欽差大臣琦善。(劉緒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