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藥膳可以很好吃、很好看、很好聞,也很好做。不信?就來看看出身中醫(yī)世家的杭州市中醫(yī)院詹強副院長經(jīng)過潛心研究,對老中醫(yī)藥膳方進行查驗、測試、改良寫成的《中藥做的家常菜》吧。每一道藥膳都經(jīng)他親手實踐操作,我們從書中選出一些以饗讀者。
春回大地
主料:熟地黃5克,春筍100克,蝦仁50克。
制法:①春筍花刀成蘭花狀,焯水后撈出;②蝦仁剁成茸,放料酒、鹽、味精等打上勁,釀入春筍中間空心處;③熟地黃放在水里浸泡40分鐘;④在蝦茸上擺上浸泡后的一小塊熟地黃,入蒸箱蒸熟后即可。
詹醫(yī)師點評:這個菜主用熟地黃的功效。熟地黃其實是熟的地黃,還有一種是生地黃,生地黃、熟地黃都來源于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干燥根,為同一藥物的不同加工品。生地黃為鮮品的干燥品,熟地黃為生地黃的蒸制品。二者都能滋陰生津,治陰虛津虧等癥。生地黃長于涼血,熟地黃長于補血。如熟地黃配以當歸、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療血虛證的“四物湯”。
乾隆皇帝活到89歲,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與他愛喝熟地黃和當歸共同釀制的養(yǎng)生酒不無關(guān)系。
這道菜對于氣陰兩虛以及血瘀體質(zhì)的人出現(xiàn)頭暈無力等癥有調(diào)理作用,可以在春季常吃。
薺菜春筍里脊
主料:薺菜100克,春筍50克,豬里脊肉100克。
制法:①薺菜洗凈切段,春筍切段;②里脊肉切片后加料酒、生粉、適量鹽拌勻,置鍋于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燒熱后下里脊肉煸炒,起鍋備用;③再起油鍋將春筍、薺菜煸炒至熟后倒入里脊肉,拌炒均勻,加入鹽調(diào)味即成。
詹醫(yī)師點評:“城中桃花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每到春暖花開之際,薺菜長得滿地遍野,踏青的時候可以采摘一些回家。在我國,吃薺菜歷史悠久。《詩經(jīng)》里說“甘之如薺”,大約說的就是薺菜的鮮美味道了。到了唐朝,老百姓用薺菜做餡包成春卷吃。有個羹叫“東坡羹”,相傳是宋代蘇東坡所創(chuàng),用的原料就是薺菜、蘿卜和米。
《本草綱目》記載“薺菜有健脾、利水、止血、解毒、明目的功效”,臨床上發(fā)現(xiàn)它對水腫、腸炎、感冒發(fā)熱、目赤腫疼、產(chǎn)后出血、眼底出血很有用。
春暖花開之際,大家常邀約去野外踏青,順便采摘些薺菜和春筍,做成各種菜肴或是做成餡,比如包進餃子或者餛飩里,不僅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還怡情宜性,小孩子也很喜歡吃。
陳香紫薯粥
主料:陳皮10克,紫薯,粳米,糯米。
制法:①紫薯去皮、切小塊,加入粳米、糯米、水,用小火煮成粥;②陳皮浸泡2小時,切成末,加入粥中,燉10分鐘即可。
詹醫(yī)師點評:陳皮是常用的中藥材,有很好的理氣開胃,燥濕化痰的功效。浙江臺州有著名的黃巖蜜桔,桔子熟的季節(jié),到處是黃色桔子的身影,當然也少不了房前屋后曬著的橘皮。海邊人嗜酒,酒多了自然胃濕,當?shù)厝司拖矚g泡點桔皮當茶,來祛除胃里的濕氣,以期下一次的酒席。所以,濕熱和痰濕體質(zhì)的人尤其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