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酒是中國古老的中醫(yī)、中藥的結合,集飲用、保健、強身于一體,是我國傳統(tǒng)酒文化的精華組成部分,被視為“中國的國粹”,在我國幾乎家喻戶曉。但是關于藥酒,您了解多少?
藥酒的常識
藥酒是以白酒、黃酒和米酒浸泡或煎煮具有治療和滋補性質的各種中藥或食物,去掉藥渣所得的口服酒劑(或藥物和食物與谷物、曲共同釀制)。藥酒,又稱“酒劑”,屬于中成藥的傳統(tǒng)劑型之一。用藥酒治療疾病是中醫(yī)學中一種古老而獨特的療法,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應用歷史,藥酒具有易于吸收、奏效迅速、服用簡單、便于貯藏等特點。直到現(xiàn)在,藥酒仍然是中醫(yī)防治疾病的常用劑型。
根據(jù)藥酒的使用方法,可將藥酒分為內(nèi)服、外用、既可內(nèi)服又可外用三大類。外用藥酒多由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中藥配制而成,主要用于運動系統(tǒng)損傷的治療。內(nèi)服藥酒分為治療和滋補兩類,其中治療藥酒又分治風濕關節(jié)痛和治跌打損傷兩類。治療風濕病的藥酒主要由祛風除濕、散寒止痛的中藥材配制而成,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疼痛等;治療跌打損傷的藥酒主要由療傷止痛、補腎強腰的中藥配制而成,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功效,用于跌打損傷等。
滋補類藥酒又可分為補氣、氣血雙補及補陽三大類。補氣類藥酒以人參酒為代表,對因氣虛所致的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者有較好療效;氣血雙補類藥酒以八珍酒為代表,用于氣血兩虛所致的面色蒼白、神疲體倦、心悸氣短等;補陽類以人參鹿茸酒為代表,用于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性功能減退等。
泡制滋補藥酒有冷浸和熱浸兩種方法。家庭配制以冷浸法最為簡便,即將藥物適當切制或粉碎,裝入紗布袋置瓦壇或其他適宜容器中,按照處方加入適量的白酒(或黃酒)密封浸泡(經(jīng)常攪拌或振蕩)一定時間后,取上清液,并將藥渣壓榨,壓榨液與上清液合并,靜置過濾即得。熱浸是將裝入紗布袋的藥材與酒置入容器,隔水燉煮加熱后再密封浸泡,熱浸容易浸出藥物有效成分,并可縮短浸泡時間,浸泡溫度控制在50~70℃為宜,以減少酒的揮發(fā)散失。藥材與酒的比例通常為1:10。
藥酒的藥理
現(xiàn)代研究表明,酒的主要成分乙醇(俗稱酒精)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質及水不能溶解。中藥的多種成分如生物堿、鹽類、鞣質、揮發(fā)油、有機酸、樹脂、糖類及部分色素(如葉綠素、葉黃素)等均較易溶解于乙醇中。而蛋白質、黏液質、樹膠等成分都不溶于乙醇,故雜質較少,澄清度較好,長期貯存不易染菌變質。乙醇不僅有良好的穿透性,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還有防腐作用,可延緩許多藥物的水解,增強藥劑的穩(wěn)定性。
藥酒的配方主要根據(jù)不同的病癥,選擇適宜的藥方,以白酒或黃酒作為溶媒劑,用不同的炮制方法釀制。藥酒用酒作溶媒的目的,是借助酒的辛溫行散和引經(jīng)之性,同時能有效地浸制出中藥中的有效成分,使其發(fā)揮更大的效用,更有利于人體的吸收。藥酒主要用來防治疾病或強身壯體,可廣泛地應用于內(nèi)科、外科、婦科、傷科等某些病證。
藥酒不同于保健酒
藥酒與保健酒相比,其相同之處是酒中有藥,藥中有酒,均能起到強身健體之功效,但二者卻有著明顯的差異。
從定義上來說,藥酒以藥物為主,具有藥物的基本特征;而保健酒首先是一種食品飲料酒,具有食品的基本特征。
從特點上看,藥酒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規(guī)定有適應癥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要經(jīng)過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嚴格審查,并通過藥理、病理和毒理的研究實驗及嚴格的臨床觀察,經(jīng)鑒定批準后方可投入市場;而保健酒不應含有有目的的調節(jié)人的生理機能的物質,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未經(jīng)過醫(yī)院臨床試驗便可投入市場。
從飲用對象來說,保健酒適于健康人群、有特殊需要之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此處的人群指成年人)飲用;而藥酒則僅限于患有疾病的人群飲用,它是大夫開的一劑藥方,有明確的適應證、禁忌證、限量、限期,必須在醫(yī)師監(jiān)督下飲用。
從風味上來說,保健酒講究色、香、味,注重藥香、酒香的協(xié)調;而藥酒則不必做到藥香、酒香的協(xié)調。
那么,如何分辨藥酒和保健酒呢?首先看外包裝盒上標注的批準文號。藥酒標注的是“國藥準字”,審批部門是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保健酒標注的是“國食健字”“衛(wèi)食健字”,審批部門是國家或地方的相關部門。其次看標簽和說明書。藥酒的標簽和說明書上必須標注“功能主治”或“適應癥”等內(nèi)容;而保健酒沒有治療作用,不得涉及功能主治和適應癥,只能標注“保健功能”或“適宜人群”等內(nèi)容,有的“注意事項”標明“不能替代藥品”。
健康服用藥酒
對于酒的養(yǎng)生價值,一般認為少飲壯神健身,痛飲傷神傷身,醉飲致病亂性傷命。藥酒,顧名思義是在把酒作為中藥配方中的重要原料之一,因而不同的藥酒就是不同用途的中藥配方,有著不同的功效和治療范圍,以及不同的禁忌癥。所以,服用藥酒必須遵循中醫(yī)學理論,要因用途而異、因病而異、因人而異,掌握藥酒用法與禁忌是正確服用藥酒關鍵所在。因此,藥酒養(yǎng)生,適宜為佳,服用時必須遵循以下三大原則。
①辨證應用。藥酒隨藥物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進補者有補血、滋陰、溫陽、益氣的不同,治療者有化痰、燥濕、理氣、活血、消積之別,因而不可一概用之。虛者宜補,血瘀者宜通,有寒者宜溫,有熱者宜清。每一種藥酒都有適應范圍,不能見藥酒就飲。即使是補性藥酒也不宜多服。因此,要根據(jù)病情選用藥酒,合宜而用。
②限量服用。藥酒的最佳服用量在一湯匙左右,即15~20毫升,不要過量飲用,一般不得超過100毫升。同時,也不應長期持續(xù)飲用藥酒。通常一個療程為3個月,喝了一個療程之后可暫停一個時期,之后,再視具體情況決定是否繼續(xù)飲用。年老體弱者,因新陳代謝功能相對緩慢,飲用藥酒也應當減量,不宜多飲。
③因人而異。選用藥酒應根據(jù)自己的體質決定,最好事先與醫(yī)師溝通,了解自己的體質,便于對癥飲用藥酒。凡服用藥酒或飲用酒,要根據(jù)人的耐受力,合理、適宜,不可多飲濫服,以免引起頭暈、嘔吐、心悸等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