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目前癌癥已成為全球高死亡率的罪魁禍首,對癌癥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化療、放療。由于手術是創(chuàng)傷性的,加上有些部位癌癥無法進行手術,因此化療、放療成為治療癌癥的主要手段,但化、放療會引起許多不良反應,最近本刊收到各地讀者來信,希望能了解哪些藥物能引起主要的不良反應,如何防治,為此我們請專家詳細作答以饗讀者。
1.癌癥患者進行化療后,經??煽吹矫摪l(fā)及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請問這是什么原因?有什么辦法防治?
廣西 文山
目前常用的化療藥物大多屬于細胞毒藥物,在治療癌癥過程中缺乏選擇性,它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對人體正??焖僭鲋车募毎缑壹毎驮煅杉毎纫灿幸欢ǖ臍饔?,從而會引起患者脫發(fā)和白細胞減少,這是一般化療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面對這些問題,大家不必過于緊張,從以下方面加以注意就能大大減少恐懼感。
首先,化療引起的脫發(fā)通常是可逆的,為一過性脫發(fā),最早見于治療后2~3周,2個月左右達頂峰,藥物停止后1~2個月開始再生,可能長得更密更柔軟。
抗腫瘤藥物所致的脫發(fā)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措施,為了減少脫發(fā),患者應盡量避免使用電吹風、卷發(fā)器、發(fā)膠等,盡量戴假發(fā)以保持美觀。
第二,抗腫瘤藥物致骨髓抑制,就會造成白細胞減少,一旦白細胞減少,免疫力就會下降、抵抗力變差,容易引起發(fā)燒、感冒、感染、乏力、胃口差、渾身難受等多種情況,更嚴重的會出現(xiàn)臟器衰竭死亡,因此很多人感到非常害怕,其實對于抗腫瘤藥物致骨髓抑制有多種方法可以防治。
①嚴格掌握適應癥:對一般狀況差,或造血功能低下,如白細胞數(shù)低于4×109/L,血小板低于100×109/L,或既往做過化療或放療使白細胞及血小板數(shù)低下者應禁用或慎用。
②用藥前后及治療期間應檢查血常規(guī):在用藥過程中,一般每周檢查血常規(guī)1~2次,發(fā)現(xiàn)血常規(guī)下降,應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如白細胞低于3×109/L,血小板低于80×109/L者應停藥。
③聯(lián)合用藥時應注意骨髓抑制作用的疊加:應盡量避免對骨髓有近期、中期或延期毒性的藥物聯(lián)合應用,以免造成白細胞數(shù)持續(xù)下降,必要時可作骨髓移植。
④用藥期間進行必要的對癥支持治療:如加強營養(yǎng),少量多次輸入新鮮血液或輸入白細胞、血小板以及紅細胞,以預防感染、出血及貧血的發(fā)生,嚴重骨髓抑制的患者應予隔離并給予抗菌藥以預防感染。
⑤藥物治療:通過促進骨髓造血及成熟血細胞的釋放,以糾正其骨髓抑制狀態(tài)。臨床常用治療骨髓抑制的藥物主要有:傳統(tǒng)的升白藥,如鯊肝醇、利血生、維生素B4、肌苷(次黃嘌呤核苷)、小檗胺等;造血生長因子,目前常用的有沙格司亭(GM-CSF),非格司亭(G-CSF),促紅素(EPO),白介素(IL)-1、3、6、11等。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