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王大爺一年前確診為冠心病,胸悶氣促的癥狀時有發(fā)作,在醫(yī)院住院治療后病情平穩(wěn)出院。出院后有不少朋友給他推薦治療冠心病的中成藥和保健品,面對品種繁多的中成藥和保健品,王大爺心里沒了底。中成藥到底有沒有效果,是不是真的沒有任何副作用,可以放心地使用呢?其實冠心病中成藥的選擇是一門學問,辨證施治,根據(jù)疾病情況來合理選擇藥物是非常重要的。
解析(長沙市第三醫(yī)院藥學部 陳曉燕):治療冠心病的中成藥多為天然藥物,注重對整體的調(diào)節(jié),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盡管如此,中成藥也不可濫用,應辨證與辨病相結(jié)合,著眼于“證”,選藥應與證型相適合、與病因相吻合。
寒凝心脈型的臨床表現(xiàn)為卒然心痛,感寒痛甚,心痛徹背,伴胸悶氣短,心悸,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苔薄白。常選中成藥:麝香保心丸、冠心蘇合丸等芳香溫通、散寒止痛藥。
心血瘀阻型的臨床表現(xiàn)為心痛如刺如絞,固定不移,伴胸悶心悸,舌紫暗,有瘀斑,苔薄。常選中成藥:復方丹參滴丸、通心絡膠囊、速效救心丸、銀杏葉提取物、血塞通片、復方川芎膠囊等活血化瘀、通脈止痛藥。
痰濁閉阻型的臨床表現(xiàn)為胸悶有窒息感而心痛輕微,伴體胖多痰,肢體困重,納呆便溏,舌體胖大而邊有齒痕,苔濁膩或白滑。常選中成藥:冠心膠囊、心通口服液等通陽瀉濁、豁痰宣痹藥。
心氣(陽)不足型臨床表現(xiàn)為心悸而痛,活動時加劇,伴出汗,面色蒼白,神倦畏寒,舌淡胖,邊有齒痕,苔白。常選中成藥:補心氣口服液、振源膠囊等益氣溫陽、活血止痛藥。
氣陰兩虛型臨床表現(xiàn)為心痛憋悶,伴心悸盜汗,虛煩不寐,遇勞加劇,舌紅苔少。常選中成藥:滋心陰口服液、參松養(yǎng)心膠囊、黃芪精口服液、生脈膠囊等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脈藥。
氣滯血瘀型臨床表現(xiàn)為心胸滿悶而痛,伴胸脅脹滿,唇舌紫暗。常選中成藥:血府逐瘀膠囊、心可舒膠囊、黃楊寧片、樂脈顆粒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藥。
氣虛血瘀型臨床表現(xiàn)為胸悶而痛,動則益甚,伴倦怠乏力,聲息低微,舌淡紫。常選中成藥:腦心通、諾迪康膠囊、益心舒膠囊、正心泰膠囊、芪參益氣滴丸、舒心口服液、通冠膠囊等益氣活血、化瘀止痛藥。
多種中成藥聯(lián)合應用時,應遵循藥效互補原則及增效減毒原則。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藥原則上不宜疊加使用;含毒性成分的藥物應避免重復使用;合并用藥時,注意中成藥的各藥味、各成分間的配伍禁忌。中西藥聯(lián)合應用時也要避免藥物疊加而出現(xiàn)不良反應。對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患者要謹慎服用活血化瘀藥,在醫(yī)師的指導下隨時監(jiān)測血小板計數(shù),監(jiān)測凝血指標并定期做大便潛血檢查。一定要按藥物劑量服用,不要隨意加大藥量,如麝香保心丸中含蟾酥等毒性物質(zhì),不能過量服用;復方丹參滴丸中含有冰片類藥物,長期服用會傷胃氣,脾胃虛弱者不宜長期使用;通心絡中含水蛭等蟲類藥,孕婦、月經(jīng)過多及有出血傾向者忌用或慎用,有過敏反應者忌用。
而對于保健品,應該說適當?shù)胤帽=∑房梢哉{(diào)節(jié)代謝減輕冠心病的發(fā)病程度,但一定要避免盲目性,不可隨意自行選擇,以免導致重復用藥和不良反應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