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特工電影,英國若稱第二,無人敢居第一。
1962年第一部007電影《諾博士》問世,徹底顛覆了特工的形象。此前,特工們在影視文學(xué)作品之中的形象“平庸無奇”,他們大腹便便,毫無吸引力,有時候還顯得非常懦弱老氣——盡管可能這更符合真實的特工形象。但邦德之后,長相帥氣迷倒女人氣死男人令身邊人都黯然失色的特工形象,成為了標(biāo)配。
《王牌特工》則與007系列有所不同,它講述的是一個獨立的國際情報機構(gòu)的故事。故事從作家馬克·米勒的漫畫改編而來,米勒曾跟導(dǎo)演馬修·沃恩討論過將該片的故事背景設(shè)定在美國——如果真是那樣,我們看到的肯定是另一部好萊塢動作大片了。但沃恩堅持要將故事背景放在英國。除了因為沃恩是英國人之外,還因為,他如此醉心于英國獨特的紳士特工文化。
軍情六處:現(xiàn)代諜報機構(gòu)的“老祖宗” 電影中這個神秘的情報機構(gòu)叫做kingsman,音譯為金士曼,當(dāng)然也可以意譯為:王的男人。
電影中金士曼是一個獨立于任何國家之外的特工組織,自然是虛構(gòu)的機構(gòu),但故事總是來源于生活?!锻跖铺毓ぁ返穆嬕约爸暗?07系列,其原型都是英國的軍情六處。金士曼成立于一戰(zhàn)之后,軍情六處的成立也幾乎同時,可謂是現(xiàn)代諜報機構(gòu)的“老祖宗”。
1909年,英國軍情五處和軍情六處分別成立,軍情五處負(fù)責(zé)搜集分析英國國內(nèi)的情報信息,軍情六處負(fù)責(zé)國外的情報信息。
海軍軍官曼斯菲爾德·史密斯被任命為軍情六處首任局長,不過在軍情六處,他們稱呼自己的老大為C先生——英文Chief的首字母。在007系列之中,C先生被M女士代替。
英國特工的“神器”不比影片里差 《王牌特工》和007系列中,都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殺人武器:比如狀如打火機的炸彈、能下毒的鋼筆、氰化物香煙、爆炸公文包等。這些武器看著很科幻,但英國二戰(zhàn)時期的特工都曾嘗試過。
去年英媒曝光了一本二戰(zhàn)時期英國特工們自己編寫的間諜培訓(xùn)手冊。里面詳細記錄了傳說中的老鼠炸彈、微縮膠片、密碼高跟鞋以及會爆炸的紅酒瓶是如何制作和使用的。
這本手冊中詳細講述了如何將炸彈藏在水果、酒瓶、煤炭、手提包甚至是老鼠體內(nèi)。手冊上還記錄了如何使用領(lǐng)扣、扣子和高跟鞋隱藏微縮膠卷密碼,如何使用一捆干柴、留聲機和掛鐘隱藏?zé)o線電設(shè)備。
如今,這本手冊已經(jīng)公開發(fā)行。在《王牌特工》中,當(dāng)費斯飾演的哈特扭轉(zhuǎn)墻上的掛衣鉤,里面陳列的各種殺人利器令人瞠目結(jié)舌。新人埃格西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偷拿了一個打火機炸彈,卻被老特工哈特喝令放回,這一幕令觀眾忍俊不禁。
同007系列一樣,特工走進那實驗室,展示那些令人大開眼界的可以用來殺人或者救命的小玩意時,總是電影中最輕松好玩的時刻。但是現(xiàn)實世界卻并非如此。正如英國歷史學(xué)家辛克萊·麥凱所說,“在真實的世界里,這些精巧的玩意卻是非常嚴(yán)肅的、致命的。它們不是玩具,而是保證人能活下來的武器。”
特工文化里存文化優(yōu)越感 熟悉英國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電影《王牌特工》里金士曼這個情報機構(gòu)的總部所在地,是倫敦著名的薩維爾街。薩維爾街以定制頂級男裝聞名,客戶包括丘吉爾、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等政要名流。街上最貴的一家店叫Huntsman,就是金士曼的原型。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英國特工的與眾不同,那便是:講究。看看美國的那些特工,不管是《碟中諜》里的伊桑亨特,《諜影重重》中的杰森·波恩,還是《颶風(fēng)營救》里的布萊恩,行頭大都是T 恤而不是襯衫,夾克、牛仔褲而不是西裝,運動鞋而不是皮鞋。
而《王牌特工》中的哈特,從頭到尾身穿的都是薩維爾街的高級定制西裝。哈特每次出場都是黑框眼鏡,整套合身的灰色細條紋西服,紋絲不亂的領(lǐng)帶,手帕從上裝口袋中露出一角,當(dāng)然還少不了英國人出門必帶的:一把黑色長柄雨傘。
這是對英國特工文化的一種繼承。在英國的間諜小說和電影中,一直存在“紳士特工”的傳統(tǒng)。
《王牌特工》幾乎更像是一部講述英國禮儀的電影,處處都流露出對美國人“沒文化”的鄙夷。這部電影的主線,與其說是一個新手如何成長為特工,不如說是一個街頭混混如何成長為英倫紳士,即使在打架之前,也要先念上一句:人無禮,無以立。?笪摘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