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拉克總理阿巴迪通過國家電視臺發(fā)表講話宣布,伊拉克軍隊成功收復薩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伊拉克軍事專家阿卜杜拉·朱布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提克里特大捷是對“伊斯蘭國”的“沉重打擊”。此前,德國《明鏡》周刊刊文分析認為,目前“伊斯蘭國”組織似乎正陷入危機,其不可戰(zhàn)勝的光環(huán)到此為止了。被稱為西方大敵的“伊斯蘭國”真的遭遇“窮途末路”?圣戰(zhàn)分子的“光環(huán)”又真的到此為止?
有分析認為,“伊斯蘭國”此次在提克里特之戰(zhàn)中失利,與其自身近期內外問題頻出不無關系。
據(jù)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隨著組織擴大和資金實力的增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腐敗、意識形態(tài)差異和叛逃問題。
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近日發(fā)布消息稱,僅去年10至12月,就有120名成員因企圖逃跑被處死。為應對逃兵問題,“伊斯蘭國”還設立了“軍事警察”。今年1月,為了更好地控制居民和組織成員,避免叛變勢頭加劇,該組織在拉卡引入法規(guī),50歲以下男性禁止出城,并在巴卜實行宵禁。
對于“伊斯蘭國”組織來說,其意識形態(tài)可能是最大的問題。一方面,領導人巴格達迪用“哈里發(fā)國家計劃”和依此做出的烏托邦式承諾,吸引了幾千名外國支持者;另一方面,現(xiàn)實狀況卻漏洞百出,與計劃相差甚遠,引發(fā)組織內部出現(xiàn)眾多叛逃者。同時,隨著其內部陰暗面被叛逃者逐漸披露,組織號召力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不僅如此,據(jù)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伊斯蘭國”正經(jīng)歷一場嚴重的“人才危機”。大批預備人彈臨陣脫逃或轉投競爭對手;美國主導的空襲行動力度加大,令“伊斯蘭國”軍事領導層遭到重創(chuàng)。
面對緊張戰(zhàn)事這個“外憂”和叛逃不斷這個“內患”,巴格達迪陷入了“將才衰微”的窘境。?笪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