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對江湖習氣又愛又恨,愛是因為他的發(fā)跡與江湖有極大的關系。不過,蔣介石對江湖習氣又恨之入骨,因為江湖習氣嚴重影響了國民黨及其軍隊在領導制度建設、理論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成為蔣介石集中權力、統(tǒng)一中國的極大障礙。
江湖習氣造成的嚴重后果
蔣介石雖然建立了南京國民政府,但這個“蔣記國民政府”從來就沒有真正統(tǒng)一過中國,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勾心斗角、四分五裂,根本就沒有真正統(tǒng)領到蔣介石的手上。這是他領導抗戰(zhàn)困難重重,在與中共兩次國內戰(zhàn)爭,尤其是第二次國共內戰(zhàn)(中共稱為解放戰(zhàn)爭,國民黨稱為戡亂)失敗的重要原因。
國民黨之所以派系林立,這與其軍隊的江湖化、私有化有極大之關系。
國民黨及其軍隊被江湖習氣嚴重浸染,造成了三個后果:
一是難于實現(xiàn)全國統(tǒng)一。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北伐結束。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取得各地軍閥名義上的臣服,但并未實現(xiàn)真正的統(tǒng)一,國內派系軍閥林立,有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龍云的滇系、李濟深的粵系、唐生智的湘系、馮玉祥的西北軍、張作霖父子的奉系、閻錫山的晉系等等,大小無數(shù)。
就連蔣介石自己,也對曾國藩推崇有加,“公開自認為曾國藩的門徒”,依靠私人化的黃埔系起家。這些大大小小的派系軍閥,對蔣介石忠心追隨者有之,貌合神離者有之,與蔣氏撕破臉皮者有之。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等先后都與蔣介石撕破臉皮,上演你死我活的內部戰(zhàn)爭。
蔣介石在這些戰(zhàn)爭中取得了不少勝利,但是,他削弱了閻錫山,卻冒出個傅作義;他打垮了馮玉祥,又站出個楊虎城;李濟深下去了,陳濟棠上來了;龍云失勢,盧漢發(fā)跡……蔣介石在大陸的戎馬生涯中,有按不完的葫蘆,有削不完的“藩”,統(tǒng)一大業(yè)始終未能完成,因之也難于對黨和軍隊進行統(tǒng)一的領導制度建設、理論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反過來說也同樣成立。
另外一個后果是,即便蔣介石可以控制指揮的軍閥,由于其私有化、江湖習氣嚴重,各為其主,使得蔣介石難以調度,陽奉陰違比比皆是,經(jīng)常面對“政令不出中南?!钡膶擂尉置?。
這些分屬不同軍閥的士兵并無什么革命理想,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傳統(tǒng)江湖之上,想的是當兵混飯吃,稍微有點想法的,也無非是跟著大哥打天下,有朝一日謀得一官半職封妻蔭子。
各為其主,沒有統(tǒng)一的理想信念,一肚子江湖腸子,這樣的軍隊拼湊在一起,很難做到團結合作、協(xié)調一致、共同對敵。往往有便宜的爭著上,遇到困難互相推辭;都想多斂財,少出力;多發(fā)餉,少打仗,甚至互相拆臺、見死不救。畢竟軍隊是軍閥升官發(fā)財?shù)谋惧X,舍不得將本錢賠光,這就嚴重削弱了國民黨軍隊的戰(zhàn)斗力,雖然人多勢眾,卻頻頻吃敗仗。
這就造成了外戰(zhàn)外行,內戰(zhàn)也外行。正如蔣介石所說,“比較敵我的實力,無論就哪一方面而言,我們都占有絕對優(yōu)勢,軍隊的裝備、作戰(zhàn)的技術和經(jīng)驗,匪軍不如我們……一切軍需補給,如糧秣彈藥等,我們也比匪軍豐富十倍?!钡牵@些優(yōu)勢都沒有體現(xiàn)為戰(zhàn)斗力,雖然蔣介石費盡心力,胡蘿卜加大棒都用上了,成效不大,最終敗走臺灣。
所以,蔣介石說,國民黨“失敗并不是被共匪打倒,實在是我們自己打倒了自己!”這話不無道理。
第三個后果是,由于江湖習氣彌漫于政權之中,“致使國民黨政權內部正氣不暢、破壞了政權形象,削弱了統(tǒng)治基礎,減少了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終葬送了國民黨在大陸的政治命運?!?/p>
蔣介石多次批評江湖習氣
對于國民黨及其軍隊的江湖習氣,蔣介石并非不知道,而且多次嚴厲批評這些弊病。
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戰(zhàn)役中,“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被譽為“抗日鐵軍”、蔣家御林軍,全部美式裝備的74師被中共全殲,師長張靈甫殞命,舉國震驚。救援不力是被全殲十分關鍵的一個因素。
當時,國民黨外圍友軍以保存勢力為重,各打各的算盤,作戰(zhàn)互不協(xié)調,盡管蔣介石一再嚴令增援,各路援軍卻不能及時趕到,拉開了國民黨大失敗的序幕。
6月,蔣介石在軍隊內部作總結時,批評“部分高級將領專橫跋扈,任人唯親,已和軍閥差不多”,“因之,大家都養(yǎng)成自保自足的惡習,只看到自身帶領的一部的利益,對于友軍的危難,整個戰(zhàn)爭的成敗,幾乎是漠不相關……我們的軍隊紀律如此廢弛,精神如此低落,絕無幸免于失敗的道理?!辈粌H如此,“軍官普遍貪污,虛報兵員和偷吃空餉”,“現(xiàn)在各級軍官對上級的命令,大多陽奉陰違,甚至根本沒有執(zhí)行,以致命令功用,完全喪失。”
7月,蔣介石又在黨內會議上說:“余參加革命幾十年,從未對革命前途產(chǎn)生如此的失望和悲戚。這原因不是經(jīng)濟的危機,不是政治的絕境,也不是共產(chǎn)黨一天一天的壯大。原因只是國民黨和三青團的敗壞!”“我們黨和團,沒有基層組織,沒有新生的細胞,黨員和團員在群眾間發(fā)生不了作用,整個黨的生存,差不多完全寄托在有形的武力上,這是我們真正的危機,也是我唯一的憂愁?!?/p>
1948年1月4日,在戡亂建國訓練班開學典禮上,蔣介石又痛心疾首地表示:“老實說:古今中外,任何革命黨都沒有我們今天這樣頹唐和腐敗,也沒有像我們今天這樣的沒有精神,沒有紀律,更沒有是非標準的,這樣的黨早就應該被消滅被淘汰了!”“以這樣一個組織松懈、精神渙散的黨,要來領導一個廣土眾民積重難返的大國,要使他建設起來,怎樣可以成功?”
1949年4月,隨著中共在三大戰(zhàn)役中全勝,蔣介石再次反省:“軍事和政府部門,對過去的失敗都負有責任。但是最主要的責任是因為黨的癱瘓,黨員、黨的組織結構和黨的領導方式問題重重。因此,黨成了行尸走肉,政府和軍隊也就喪魂失魄,結果是軍隊崩敗,社會動亂?!?/p>
敗退臺灣后,蔣介石更是對失敗進行了深刻反思,尤其是對黨內宗派主義痛定思痛,他說,“黨內不能團結一致,同志之間,派系分歧,利害磨擦,違反黨紀,敗壞黨德,以致整個的黨,形成一片散沙,最后共黨乘機一擊,遂使全盤瓦解,徹底崩潰。”
蔣介石還認為,國民黨的軍隊是“六無”之軍,即“無主義、無紀律、無組織、無訓練、無靈魂、無根底”的軍隊;軍人們就成了“六無”之軍人,即“無信仰、無廉恥、無責任、無知識、無生命、無氣節(jié)”的軍人,最后導致“自己打倒自己”。
蔣介石所總結的弊病,很大一部分就是江湖習氣,導致黨組織和軍隊內部宗派主義、自由主義(其實是散漫主義)盛行,每個人都只顧小團體、小宗派利益,無視組織紀律和組織原則,熱衷于搞江湖關系、派系斗爭。有句話叫“蔣家天下陳家黨,宋氏姐妹孔家財”,“陳家黨”說的就是陳果夫、陳立夫(陳其美親侄子)操縱黨務,培植CC派系統(tǒng),導致黨內派系林立,矛盾重重。
某種意義上說,蔣介石在大陸,成在江湖,敗亦在江湖,沒有一個好的辦法來對付江湖習氣,使其走向窮途末路。
退臺后整頓已于事無補
敗退臺灣后,蔣介石終于有時間對國民黨進行改造,他抱著“我們的黨員不能再有敗壞綱紀、蔑視組織的行徑。我們不能容許過去招致大陸淪亡的一切觀念行為和作風用到臺灣來”的決心來改造國民黨。
蔣介石規(guī)定國民黨各級干部要改正側重于個人領導的習氣,實行原則領導、一元化領導和民主領導,意即是要打倒宗派主義。要求“組織決定政策,以政策領導政治”,“黨員應參加組織活動,遵守黨的紀律,服從黨的命令,執(zhí)行黨的決議?!币饧词且媒M織原則取代江湖義氣。
為防止在軍隊中形成新軍閥、新宗派、新山頭,蔣介石決定建立“軍事主官任期制”,各主要軍事單位指揮官每兩年變更一次,實行輪換制,以防止軍事主官擁兵自重,權力膨脹。此制度使國民黨軍隊“將不知兵,兵不知將”,高級將領不能在軍隊里從容培植個人勢力。
經(jīng)過兩年多毫不留情的改造、整肅,國民黨及其軍隊的面貌煥然一新,組織狀況和工作作風都較大陸時期明顯地改善,江湖習氣被極大地清理掉。
然而,這一切都為時過晚,大勢已去,收復大陸無望,到蔣經(jīng)國進行政治改革,臺灣民主化,蔣氏王朝不在,“黨指揮槍”這一頁也被翻了過去,這大約是蔣介石萬萬沒有想到的吧,只留下讓我們無限感慨的復雜心緒。
(摘自《記者觀察》2015年第6期,廖保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