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女士,主持人,媽媽,
42歲,女兒10歲
女兒五六歲時,看到有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插隊,都問過我,我會告訴她這樣不對,但同時告誡她管理好自己的同時,不要因此隨便批評別人——主持正義,也許反過來會讓自己受傷。作為公民,我當(dāng)然希望這個社會越來越美好;但作為一個媽媽,我肯定先要孩子學(xué)會如何在這個社會上保護(hù)好自己。在保護(hù)好自己的基礎(chǔ)上,以身作則,從改變身邊的小環(huán)境做起,再影響他人。
ZZZ,市政設(shè)計人員,媽媽,
32歲,兒子5歲
我好像都是用溫和的甚至略帶欺騙性的解釋來回答孩子的疑問,有些不太忍心讓孩子小小年紀(jì)就直面那么多的不美好。譬如秦淮河邊有明顯的“禁止釣魚”的標(biāo)志,但還是有很多人會在那釣魚。孩子問,不是不可以釣魚嗎?我說,哦,可能是這些爺爺年紀(jì)大了,眼睛不太好,沒有看清這個標(biāo)志……
不知道這樣的說辭還能“糊弄”孩子多久,可能我比較怯懦,真相還是留給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吧。
雯雯,媒體工作者,媽媽,
34歲,女兒8歲
好像現(xiàn)在社會上不太好的現(xiàn)象還真是蠻多的。譬如開車超速,明明限速60,可就是有非常非常多的人會開到80以上。真的很夸張的,車子嗖嗖地一輛輛全超過我,搞得好像我開車很慢,擋別人的道一樣,其實我是按照限速開的。孩子上大班時,可能剛萌生競爭的意識,見到這樣的情況就會說,為什么別人的車都超過你了,你也要快點開。我告訴她,他們超速了,那是違法違規(guī)的,并且不安全。我們不能因為別人做了錯事,就跟著一起去做。堅持對的,不盲從,是一種可貴的品質(zhì),對于我們成人來說更是如此。
西雅的糖果屋,客服經(jīng)理,媽媽,
33歲,大寶8歲,二寶4歲
孩子在那個年齡階段倒是沒有問過類似的問題,可能男孩子會相對遲鈍一些。但是有一次在中山陵,看到一個老人帶著孩子在路邊乞討,孩子很難過,覺得他們好可憐,問我們能不能給他們一點錢。其實我們成年人都知道,很多乞丐都是職業(yè)的,這種行乞某種意義上等同于欺騙。但孩子還小,我們覺得很多事情他們長大了自然會懂得,沒必要在他們美好珍貴的同情心面前揭露這些所謂的“真相”。我們爽快地同意了,孩子親自把錢送了過去,還聊了一會,回來之后,孩子很開心,很滿足。
瑞玲,高級技術(shù)人員,媽媽,
37歲,兒子7歲
一般情況下我不會直接告訴他這件事情的對錯,而是跟他討論一下事情的經(jīng)過,分析一下利弊,再告訴他什么是基本的公序良俗,讓他自己對是非對錯形成判斷,這樣才能讓他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與榮辱觀。
夏日,房地產(chǎn)營銷人員,媽媽,
34歲,女兒6歲
最近我還真是遇到了回答不了的問題。幼兒園班上要評選一個“最佳寶寶”,可是女兒完全沒有競選的概念,那怎么選呢?她的辦法就是選那些給她吃糖的,送她卡片的,長得好看的……本來她嫌有個孩子不夠好看,是不打算選的,但是后來那個孩子給她送了餅干,她就選了——小小的孩子竟然知道要賄選。讓孩子用這樣的方式與選舉做第一次親密接觸,我直覺這是不好的,但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
阿喵,企業(yè)PR,媽媽,
35歲,兒子6歲
這個年紀(jì)的孩子開始懂得了對錯,而且是非分明,他會直接說,媽媽,你說他錯沒錯?我會盡量地為對方尋找理由,是希望他能學(xué)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畢竟眼見不一定為實,很多背后的故事,如果不了解,確實不能直接下定論。但我同時會表明立場,不管這樣做的理由是什么,這種做法都是不對的。
感謝現(xiàn)在異常豐富的幼兒圖書市場,有一個故事就是這樣的,大象爸爸為了教貪吃的孩子認(rèn)識顏色,偷了各種顏色的食物,情有可原,但罪不能恕。真相大白的時候,兒子說,他是錯的,他可以去買,不能偷。當(dāng)孩子瞪著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著世界的時候,我希望他的純粹能保留得長久一些。
Y先生,自由職業(yè),爸爸,
40歲,女兒7歲
我本身是一個是非很分明的人,遇到這些現(xiàn)象的時候,我會直接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是不符合公共道德的。她可能現(xiàn)在不懂,但是總會慢慢懂得,至少知道類似這樣的行為在自己的身上不要出現(xiàn)。而且現(xiàn)在的孩子接受力已經(jīng)不同于我們那一代,很早熟,很懂得辨別。一味強調(diào)保護(hù)孩子,而不告知他們真相,這種保護(hù)低估了孩子的判斷力。但大前提是家長自己首先要做一個有素質(zhì)、不會做類似行為的人。如果自己都不能做好榜樣,讓孩子一直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她也不會認(rèn)為這些現(xiàn)象有什么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