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音樂《喜洋洋》是一段家喻戶曉的音樂,這段音樂節(jié)奏明快,結構規(guī)整,變化清晰,易于寶寶們欣賞、表現。我們可以通過和寶寶一起自制節(jié)奏樂器,鼓勵寶寶根據音樂的旋律變化進行演奏。
行動依據
《3- 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 5~6歲幼兒能用基本準確的節(jié)奏和音調唱歌;能自編自演故事,并為表演選擇和搭配簡單的服飾、道具或布景。
任務卡
欣賞音樂
掃描二維碼,和寶寶一起欣賞音樂《喜洋洋》,說一說聽到這段音樂的感覺。(例如很喜慶,很熱鬧,像過節(jié)一樣等)
動作參與感受
家長還可以在反復傾聽時,和寶寶一起用拍手、跺腳、拍打身體部位等間斷性的動作和抖手等連續(xù)性的動作表現樂曲的旋律變化。
用自制樂器替換動作
找找身邊哪些物品可以發(fā)出動聽的聲音,如敲打玻璃瓶、敲打紙箱、搖動裝上黃豆的可樂瓶等。用敲打玻璃瓶、敲打紙箱等替換剛才拍手、跺腳等間斷性的動作,搖動裝上黃豆的可樂瓶替換抖手等連續(xù)性的動作等。
和爸爸媽媽合奏
家長可以和寶寶商量合作表現的方法,如輪奏、合奏等,鼓勵寶寶學會記錄商量結果,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全家一起為音樂《喜洋洋》伴奏吧。
嘮叨鹿媽
寶寶在敲打玻璃瓶等易碎容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力度,千萬不要把容器打碎弄傷自己哦。
鹿爸博士
喜歡音樂是寶寶的天性,良好的音樂教育,更能促進寶寶身心協調、健康地發(fā)展。節(jié)奏是音樂的重要元素,是音樂美感的重要來源,它充滿活力、情感和意義。所有的節(jié)奏都需要通過身體的動作來感知,5~6歲正是感受和體驗節(jié)奏的最佳年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