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隨著新課程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學已經非常注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因為過于注重做題技巧與考試成績,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就被弱化了。殊不知,口語表達能力對中學語文的學習具有重要的鞏固和促進作用,不僅為所學語文知識提供了重要的鍛煉實踐機會,讓學生更加廣泛地應用和積累文學知識;同時,口語表達作為內心思維的外在表現,更能促進學生思維全面性和邏輯性的發(fā)展,提高其文學素養(yǎng)。為此,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同樣也需注重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在課堂上多給大家表達的機會,更要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多交流來提高大家的語言表達能力。
創(chuàng)設環(huán)境,鼓勵學生交流
語言表達能力是用口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來完成與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種能力。所以,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多交流、真情交流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徑。
進入初中階段,學生、老師和家長都非常明顯地感覺到考試的壓力,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中考對于所有的初中生來說都是異常重要的,很多家長都認為能考入一所好的高中就等于一只腳已經邁進大學的校門。在中考的壓力下,眾多初中生的日常交流相比小學生來講不但沒有拓展反而是狹窄了。常常是除了討論問題外基本不說話,與老師的交流也都局限在學習內容上,回到家之后父母除了關心學習情況就是考試分數??梢哉f,有太多初中生的交流環(huán)境不夠適宜。為此,每節(jié)課我都留出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真情交流,比如課前五分鐘我讓學生疏解一下自己的心情,把平時想說卻沒時間說的話都表達出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來。我還鼓勵學生在課下多交流,如就同學們普遍喜歡的話題輪流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關系到集體榮譽的問題各抒己見,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交流中來。
不僅在學校里給同學們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交流環(huán)境,同時還要將這個氛圍帶到家庭中去。最初我讓同學們回家“采訪”自己父母就某一問題的觀點看法,和父母分享一個故事,把自己的一堂課講給父母聽。后來我讓學生每天回家和父母交流五到十分鐘,將自己的想法、提議、觀點完整地表達出來,一般不用詳細的展開討論。一段時間之后,學生的交流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重復練習,從習慣上培養(yǎng)
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的交流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yǎng)成的。要使同學們養(yǎng)成真情交流的良好習慣,需要通過不斷的重復練習使學生將每天的語言交流鞏固和穩(wěn)定下來。通常來講,形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的重復堅持,我將交流習慣的養(yǎng)成期定為一個月。在這一個月中,我要求同學們每天就自己喜歡的話題與大家交流5分鐘,可以不求語言的華美,但要做到把自己的觀點表達清楚。這是一個堅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督導非常重要。有的同學由于性格、家庭環(huán)境等原因,語言表達能力很差,與大家的交流非常不順暢,有的時候五分鐘根本說不出幾個完整的句子,同學們也無法傾聽他的表達。這種同學,就要老師有針對性的輔導,利用課間時間,老師與他交流五分鐘,鼓勵他大膽開口說。誠如葉圣陶先生所強調的,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與大家真情交流就是一個好習慣。最初的過程可能比較艱辛,經過大家的努力堅持,最終的結果是甜美的。
結合學習,形成激勵機制
口語的交流和表達同樣需要大量的文學知識,如修辭手法的運用,名言名句的引用,再如排比對仗、抑揚頓挫的表達等等。我將語文課堂的學習與口語交流相結合,制定了一定的評比激勵措施。如:我會拿出半節(jié)課的時間讓大家來一個古詩詞背誦大賽。在新修訂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也明確規(guī)定學生要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背誦雖然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交流,在交流中卻少不了引經據典,在學生交流的初期,背誦活動收效很大。我們每次開設主題并不相同,有古詩詞的,有精美散文的,有關于修辭方法的等等。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同學們的知識點積累的很快,真的是如韓愈所說“俱收并蓄,待用無遺”。在時間允許的時候,筆者還盡量多組織一些小型的班級辯論賽,鼓勵同學們都參加。
借用網絡語言提升能力
通過名言、名句、名篇的積累,提高了學生的語言修養(yǎng),而要練就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精美的文采修飾,更要注重感情的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學生交流表達能力的過程中,我還借助網絡系統給學生播放辯論賽、演講的視頻,也讓同學們多關注“超級演說家”等語言節(jié)目,向語言大師們多學習,感受演說家說話的風格、風采。自己在表達的過程中,逐漸做到表達的情感與說話的語速、面部表情及肢體語言相互配合。如用激烈的語言表達激憤的情感,用娓娓動聽、清風徐來的話語表達溫柔清麗的情感。漢語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語言之一,除了普通的比擬修辭,它有繞口、諧音之趣,有音律、節(jié)奏之美。在日常的交流過程中不斷嘗試、鍛煉,不斷向演說家學習,再實踐。雖然我們不能要求學生都像演說家一樣風采卓越,但也逐漸達到自然動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作者單位:重慶市江津第二中學校)